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一直被认为是解决脊髓前方受压的有效方式。理想的前路手术应达到以下目的:(1)直接彻底减压;(2)重建丢失的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3)牢固的骨性融合。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以减压、植骨、再辅以适当外固定为基本方式…。但在不使用器械的融合中,植骨可能因塌陷、挤出、吸收或不稳定压入椎管而失败。植骨块后移可致髓损伤,前移则导致食管、神经、血管的损伤。又由于植骨块与上下椎体接触面之间的微动,可致植骨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

  • 标签: 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 钢板内固定 减压 配合 椎体
  • 简介:目的:观察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共3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治疗,其中3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男18例,女14例,年龄28~62岁,平均45.2岁,单间隙突出者17例,两间隙突出11例,三间隙突出4例。术后观察患者颈椎曲度指数、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损伤及神经症状加重等情况。平均手术时间96.3min。中平均出血量90.7mL。术前颈椎曲度指数为(14.2±4.1)%,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2.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8.5±2.4)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时的(13.8±3.6)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7±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2.7±16.0)%。随访12~41个月,未出现Cage移位、下沉、脱出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前路减压Cage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方法相对简单,安全性高。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前路减压 融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9例自2018年10月~2020年9月进行治疗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分成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8),对照组患者应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ASI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ASI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SI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创伤性颈髓损伤 脊柱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4月—2018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2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6~63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颈椎前路Zero-P固定融合16例为Zero-P组,采用传统Cage联合钛板内固定融合16例为Cage组。2组患者观察对比指标:(1)手术时间、中出血量;(2)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情况,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3)术后影像学观察,包括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情况、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伤口Ⅰ/甲愈合。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累及节段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Zero-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1±6.0)min,明显少于Cage组的(90.6±8.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01);2组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698)。(2)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NDI评分、JOA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2组间各时间点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术后6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均达到椎间植骨区骨性融合融合率达100%。Zero-P组患者的Zero-P融合器未发生松动、滑脱或断裂,椎体未发生骨折。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Zero-P组椎间隙高度分别为(7.93±1.29)、(7.61±1.36)mm,Cage组分别为(7.93±1.29)、(7.80±1.25)mm,2组Cobb角分别为19.49°±3.61°和19.40°±3.67°、19.89°±3.82°和19.86°±3.77°,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患者中及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外漏、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吞咽困难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Zero-P组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为6.3%(2/32),明显低于Cage组的28.1%(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20)。结论与传统Cage联合钛板内固定融合相比,Zero-P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获得同样的临床效果,且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能有效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更具有优势。

  • 标签: 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路融合术后邻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手段针对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采取前路融合手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患者并再次实施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零切迹组和钛板组,对比患者患者预后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得到完整的随访,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零切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钛板组,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零切迹组手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优于钛板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最后一次随访的植骨融合Eck分级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零切迹组和钛板组在术后3个月以及最末次随访的JOA评分、VAS评分、NDI、C2~C7Cobb角与手术前对比有极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除VAS评分以外其他指标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融合手术后的邻椎病多发生的融合阶段的上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邻近节段退变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改善神经压迫,帮助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零切迹融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

  • 标签: 颈前路融合术 邻椎病 再手术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路融合术后邻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手段针对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采取前路融合手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患者并再次实施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零切迹组和钛板组,对比患者患者预后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得到完整的随访,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零切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钛板组,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零切迹组手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优于钛板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最后一次随访的植骨融合Eck分级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零切迹组和钛板组在术后3个月以及最末次随访的JOA评分、VAS评分、NDI、C2~C7Cobb角与手术前对比有极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除VAS评分以外其他指标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融合手术后的邻椎病多发生的融合阶段的上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邻近节段退变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改善神经压迫,帮助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零切迹融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

  • 标签: 颈前路融合术 邻椎病 再手术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中术后手术并发CSFL的治疗。方法2005年9月至2011年6月共行颈椎前路手术651例。中、术后共发生CSFL27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2-68岁,平均56岁。所有患者均前路右侧横切口或者斜切口入路。结果中发现CSFL22例。分别给予缝合漏口,组织筋膜片覆盖,生物胶封堵等处理,22例中18例术后无CSFL,4例术后仍出现CSFL,中没发现而术后出现CSFL病例5例,术后共9例仍存在CSFL。在确认CSFL存在并连续两天体温正常,切口无红肿,引流脑脊液连续2天早,中,晚各2次培养无菌生长后拔出引流管,采用颈部前方两侧绷带卷压迫,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方式加压7-10天方式处理。切口一期愈合。无假性脑脊膜膨出、脑脊液瘘和脑脊膜炎形成。结论采用缝合,生物胶封堵,前旁持续加压等方法防治颈椎前路手术中、术后CSFL,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颈椎 前路 脑脊液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的节段数量对寰枢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连续性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126例接受ACDF手术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男59例,女67例,年龄(54.3±8.4)岁(范围:40~79岁)。126例根据颈椎病的类型分为:神经根型60例,脊髓型41例和混合型25例。根据手术节段数量分为:单节段手术组20例;双节段手术组45例;多节段手术组61例,包括3节段51例、4节段10例。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行颈椎标准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片检查,并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颈椎矢状位参数测量,其中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2-7、C0-1、C1-2曲度和活动度以及枢椎斜坡角度(C2Slope)。结果126例随访时间(25.6±7.2)个月(范围:14~38个月)。单节段、双节段和多节段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4±15.5)、(117.6±15.6)、(170.2±28.7)min,中出血量分别为(16.5±5.2)、(37.2±30.5)、(63.4±41.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年与术前比较,单、双节段组上颈椎曲度、活动度及枢椎斜坡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节段组术后寰枕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1.5°±6.1°增至术后3个月的16.1°±13.9°和术后1年的15.3°±4.8°,上颈椎曲度、枢椎斜坡角度分别由术前21.0°±7.6°、6.1°±6.7°减至术后3月18.6°±7.7°、4.3°±6.9°和术后1年19.7°±7.2°、5.6°±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上颈椎曲度及枢椎斜坡角度向术前水平恢复,寰枕关节曲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节段ACDF对于前凸曲度维持效果更好,且对上颈椎无显著影响,但多节段融合会影响前凸曲度维持、限制颈椎活动范围,引起寰枕关节应力及活动度增加、退变风险增大。

  • 标签: 颈椎病 脊柱融合术 颈寰椎 枢椎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腰椎椎间融合在传统前路、后路及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的基础上,近年出现了改良的小切口和微创手术,其融合率不仅不低于传统的开放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本文就腰椎椎间融合手术路径、融合材料及椎间融合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椎体融合 骨移植 椎间融合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Arch钛板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作为前路减压融合患者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初次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于本院再手术行Arch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的患者共10例,比较再次术前及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的变化,同时比较再次手术前后椎管面积的变化。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1。9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7.6分增加至11.3分(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1.83%;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颈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面积由术前171.32mm2增大至227.46mm2(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轴性痛,1例出现脑脊液漏;随访期间完全恢复。结论对于行前路减压融合的患者,应用Arch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作为再次手术方式在短期内安全、有效。

  • 标签: 颈椎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到我院就诊并接受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患者术前平均JOA为10分,术后为15分,有显著差异(P<0.05)。Odom功能评分中,术后满意率为95.3%,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前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主张对轻型病例应首选非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或病情较重者,首选前路手术治疗。

  • 标签: 颈前路手术 椎间盘突出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及ACDF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测量所有患者颈椎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置换节段及相邻节段的ROM,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及Odom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和Odom功能评定均得到显著改善。置换组术后颈椎ROM、置换节段及其邻近间隙平均ROM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患者中,术后颈椎ROM显著减小,邻近间隙ROM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邻近节段的ROM明显小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能保持颈椎ROM,避免邻近节段退变,早、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人工关节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做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结论颈椎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前术后良好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前路手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融合方式对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共计76例,分别采用自体髂骨、cage、钛网融合器、异体骨4种不同融合方式,术后观察随访8个月~1年(平均9.3个月)。结果植骨融合率按Zdeblick标准分析,融合率分别为100%、93.8%、100%、69.2%。结论自体髂骨、cage与钛网融合器植骨融合效果满意,相比之下,异体骨植骨融合率较低。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植骨融合融合方式融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MEP消失与危险预警,并且经MRI检查,突出的椎间盘和椎管内骨赘均清除;同时,手术前后的脊髓面积、前后径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椎前路手术 显微镜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治疗的患者66例参与研究,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例)和观察组(n=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治疗的患者,围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植骨融合术 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显微镜下前路内固定融合对颈椎病的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方法以颈椎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均实施显微镜下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疼痛评分、JOA评分均优于术前,P

  • 标签: 颈椎病 显微镜下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