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ender健康促进模式。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骨髓移植生命质量测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身体负担、情感负担及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核心管理能力、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及自我监测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可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Pender健康促进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自护能力及生活方式情况。结果实施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能力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干预可显著提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健康行为能力和自护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增强健康意识,对患者获取良好预后结局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nder健康促进理论在急性脑梗死(ACI)恢复期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CI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ender健康促进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神经功能缺失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D-RISC、SCSQ积极应对、ESCA、FMA、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NIHSS、SCSQ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nder健康促进理论可减轻ACI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心理弹性、自护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ender健康促进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3-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25例。A组-常规护理,B组-Pender健康促进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对比A/B组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B组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高于A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Pender健康促进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利于患者疾病预后,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以健康食堂为载体的营养健康促进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人员食堂实施健康食堂,本组作为研究组,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人员食堂实施常规食堂管理,本组作为参照组,其中,自理人员54人,介助人员50人,介护人员56人,认知症照护人员17人,特困人员61人,孤残儿童100人,职工131人,研究组和参照组共计452人。对比两组人员营养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人员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员食堂实施健康食堂管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人员营养指标,故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良好的性格特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导致了德育实效性差的结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后,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学会了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处理德育工作的一些问题,收到了显著效果。
简介:摘要:沉浸理论(flow theory)于1975年由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解释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心理体验,它会给个体参与活动时获得很大的愉悦感。本文通过借助沉浸体验,净化学生心灵和重视沉浸体验,助力学生成长两方面展开阐述。
简介:摘要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以下简称杂志)创立以来,一代代专家与杂志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2017年11月,杂志成立第一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笔者有幸成为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在组长姚宏伟教授的带领下,围绕结直肠外科的热点开展热烈的学术讨论与思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近年来,笔者也承担了杂志的审稿工作。在审阅稿件的过程中了解同道发表的精彩研究与消化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自己也大有裨益,收获良多,并有幸荣获2次优秀审稿专家的称号。随着杂志的飞速发展,笔者也逐渐在传媒与教育领域开辟出新的方向。不但在自媒体平台开设账号,还积极参加电视节目,力求将健康科学知识普及至普通民众中去。2021年7月第二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重庆成功召开,笔者有幸担任传媒与教育学组组长。笔者将与所有组员一道汇集概括科普与传媒经验,向各位消化外科同道分享。在近期召开的第二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传媒与教育学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与会专家分享实践经验,畅想未来计划,得到很多新的启发。到如今,杂志已创刊20周年,衷心祝愿杂志越办越好,再创辉煌。希望健康科普促进结直肠外科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