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应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气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老年患者10例,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并强化人工气道的管理,包括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保证有效吸痰和防止感染。采用PoRtEx囊上吸痰式高容低压气管将导管切开,保持适当的导管气囊充气量。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h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监测。结果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后,患者的通气情况有效改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能明显减少患者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对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挑选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入住的老年肺癌患者共计16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人进行对比。对照组利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管理。对比二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生存质量评分;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产生概率。结果实验组在满意度方面要较对照组高;实验组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生存质量评分都较对照组高;实验组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产生概率要较对照组低,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肺癌患者开展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管理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不但能缩短胸腔引流时间,而且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应扩大对其的临床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鉴别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以提升消化道早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疑似消化道早癌患者263例为研究对象,内镜黏膜切除、剥离或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确诊为消化道早癌60例,其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患者35例(A组)、外科剖腹手术25例(B组),确诊为消化道早癌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窥镜、超声内镜、NBI内镜,根据内镜影像评分对诊断进行评价;比较2组不同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内镜窄带成像(NBI)内镜在形态、胃小凹分型、毛细血管形态3方面均优于常规内窥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经济花费3方面均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外科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对消化道早癌诊断准确性要优于常规内窥镜和超声内镜,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对治疗消化道早癌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创口小、安全、有效,在大力在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消化内镜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价值,指导消化道早癌的临床诊断。方法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将患者排序,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进行诊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和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病灶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26±0.76)、(3.89±0.93)、(3.98±0.7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24±0.48)、(2.04±0.43)、(1.84±0.5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道肿瘤的疾病诊断和治疗,采用消化内镜的效果更佳,可清晰的观察到病灶形态影像、毛细血管影像等,同时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