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网络普及时代对文化带来的震撼,引起了许多人文学者的瞩目。作为一种信息媒介,互联网正在日益丰富和改变着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各种交往活动,随着人文活动在网络中的浸润越来越深,人们对人文信息的获取与阅读、参与创造和保存、筛选和交换的各种机制也在发生许多变化,这是人文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挑战。同样,网络作为文学传播的中介,则又使文学在表达的对象、途径和方式上面临新的变化。这样,对于从事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学者而言,其在网络时代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方法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调整。至少,为了充分地发挥其思想和批评工作的效率,为了使他们的理论探索能够覆盖和包容信息时代出现的新的人文景象,对其发展变化的种种可能做出某种预测、评判,对它的弊端发出及时的警示和批判,人文学者包括文学批评者都不应该无视互联网络这个空前的人类产物。网络时代的到来到底给文学和文化带来那些挑战?文学批评和人文学者何为?正是这次对话的中心。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晚清乌托邦小说作为一个"话语形构"的产生过程,讨论生产这个"乌托邦话语"的操作模式:"公共领域"与文艺报刊的关系。瓦格纳(RudolfWagner)依据近代中国历史语境,重新厘定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公共领域"的概念,敏锐地指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结构是由上层(清廷)至下层(平民)所组成。依据上述的理论框架,本文讨论晚清乌托邦小说是如何作为一种舆论工具,连同文艺报刊是如何作为舆论平台的问题。本文以《月月小说》及《竞立社小说月报》出版的乌托邦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与清廷上层对话的关系。由此展示"新中国"是如何在叙述过程之中成为一个被建构的概念。这种展示舆论的生产过程,将成为研究晚清"乌托邦话语"形成之另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