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硬毛棘豆属于豆科棘豆属多年生、旱中生草本植物,又名毛棘豆,地上部分入蒙药,名为“黑达克沙”,记载于蒙药经典古籍,能杀“黏”、消热、燥“黄水”、愈伤、生肌、止血、消肿、通便,用于瘟疫、发症、丹毒、腮腺炎、肠刺痛、脑刺痛、麻疹等。硬毛棘豆应用于30多个蒙药成方,药材来源均为野生。目前对该蒙药的研究报道还较少见。国外学者从硬毛棘豆中分离得到了山柰酚及其糖苷类的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在实地调研和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硬毛棘豆的性状、显微鉴定特征;建立了薄层色谱鉴定方法,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制定了合理限度,为硬毛棘豆药材及其蒙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多次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罕见,迄今未见相关报道。201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多次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经多次手术治疗,出院后1年予临床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缺损。
简介: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多次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罕见,迄今未见相关报道。201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多次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经多次手术治疗,出院后1年予临床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缺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侧皮质下脑卒中半球间同位脑区经胼胝体结构连接变化与临床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招募34例单侧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43例健康人并采集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利用高分辨经胼胝体纤维束模板(trancallosal tract template,TCATT)计算并比较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通往半球间同位脑区(包括感觉运动区、前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的32条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差异,进一步与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FA比率(FA ratio,rFA)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U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卒中组半球间同位脑区的32条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在中矢状面区域的FA值均降低,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29条(不包括直回、中央旁小叶和内侧眶回的同位脑区经胼胝体纤维束)。这29条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在中矢状面区域的FA值与rFA (CST)、FM-UE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卒中组rFA (CST)与FM-UE评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0.596,P=0.0004)。结论本研究证实皮质下脑卒中的胼胝体微结构受损与病灶同侧CST损伤密切相关。继发性跨半球结构连接损伤对皮质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吸痰后应用肺复张治疗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将32例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肺复张组各16例,两组病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无差异(p>0.05),两组病人均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护理,肺复张组在吸痰后配合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复张。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肺复张组病人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肺顺应性明显提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吸痰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复张过程病人中心静脉压(CVP)出现一过性升高,未出现严重致命性并发症。结论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使用密闭式吸痰后配合肺复张治疗,能更好改善病人氧合,避免出现低氧过程,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损伤患者通过密闭式负压封闭治疗,引流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不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腹部损伤的患者共200例,根据引流袋更换时间的差异分为A(n=50),B(n=50),C(n=50),D(n=50)四组;A组患者引流袋及水封瓶更换频率为1次/d,B组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为1次/3d,C组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为1次/周,D组患者至拔管前不进行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比较4组患者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和水封瓶瓶内细菌阳性率。结果D组患者水封瓶和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且C组水封瓶和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部损伤患者,每周进行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机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评价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对于避免针刺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136例需接受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作为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输液,对照组患者接受Y型留置针,比较两种留置针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1针成功率、2针成功率、刺伤率分别为95.59%、4.41%、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可有效地避免针刺伤,降低护士暴露于血液传染病的危险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密闭式吸痰管在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7 年 11 月 -2019 年 10 月时段内收治的 86 例机械通气病人,划分为甲组( 43 例)和乙组( 43 例)。均施以气道护理,但甲组为开放式吸痰,乙组为密闭式吸痰, 对比 病人呼吸和循环系统指标、医疗护理成本。 结果: 甲组呼吸和循环系统指标显著较差于乙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乙组医疗护理成本明显低于甲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机械通气病人中,以密闭式吸痰管为核心的气道护理操作,能够有效改善呼吸和循环系统指标,减少医疗护理成本,应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密闭性吸痰管在预防新生儿肺塌陷的应用。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内收治的 260 例肺透明膜病新生儿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对照组 130 例采用开放式吸痰,实验组 130 例采用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新生儿呼吸性相关肺炎发生率以及肺塌陷发生率。 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方式的开展,实验组 VAP 发生率和肺塌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密闭性吸痰管应用于肺透明膜新生儿患者能够降低 VAP 发生率,同时有效预防肺塌陷的发生,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