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胃溃疡的发展情况和胃镜下的性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81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胃镜检查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情况。结果本研究812例临床收治的疑似胃溃疡患者经胃镜检查检测出胃溃疡患者803例,检测准确率为98.89%,其中有良性溃疡患者767例,占95.51%,恶性溃疡患者36例,占4.48%,本研究显示男性胃溃疡患者明显多于女性,P<0.05,差异明显,患者的溃疡直径在2cm以下的有724例,占89.16%。结论对于胃溃疡的诊断,采用胃镜下钳夹活组织病理检测能够有效的确诊胃溃疡,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冰冻切片病理诊断运用在乳腺肿瘤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和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并将两次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确诊49例,确诊率为94.23%,其中良性肿瘤的确诊率为92.86%,恶性肿瘤确诊率为95.83%,误诊1例,误诊率为1.92%。结论冰冻切片病理诊断能够有效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目的明确上皮内瘤变概念,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进行病理诊断分析,旨在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诊断患者病情,避免误诊。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的48例作为研究对象,保留同一患者的内镜活检资料和手术标本,期间共获得同一患者手术前内镜活检切片48张,HE染色切片188张,由3名医师分别复查,最后诊断以手术标本切片为准。结果48例患者中有23例在术前被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25例在术前被诊断为髙级别上皮瘤变,术后通过病理诊断,有6例确诊为腺瘤,并伴随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11例确诊为髙级别上皮内瘤变,剩余31例均确诊为腺癌,癌症比例为64.58%,其中浸润性腺癌26例(54.17%)。根据患者的内镜活检资料和同一患者的手术标本相互比较,并通过3名医生复检,有两例在术前被误诊为腺癌。结论认真领会上皮内瘤变概念,并应用到结直肠患者病理诊断分析过程中,通过与临床医师的有效配合,降低误诊率,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肠、直肠癌活检的病理诊断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临床诊疗的300例结肠、直肠癌患者以及30例腺瘤癌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时采用活检石蜡切片进行病理诊断,并与术后切除标本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术前经活检可知,300例均诊断为癌的患者,术后经复查切片,184例无法确认癌侵及黏膜下层。随后行手术切除标本均确诊为浸润癌,癌的浸润深度21例为癌侵及黏膜下层,128例为癌侵及肌层,151例为癌侵及浆膜。经活检诊断为腺瘤癌变的30例患者中,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结果2例局限在黏膜内,4例侵及黏膜下层,9例侵及肌层,15例侵及浆膜。结论虽然结肠、直肠癌活检具有一定的确诊率,但对无法确诊的病例,不得将其诊断为黏膜内肿瘤,其原因为,经术后切片病理诊断,均可见癌浸润;而且,针对腺瘤癌变可采取黏膜内肿瘤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混合型原发性肝癌临床病例特点,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0例混合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结果20例患者中16例伴有病毒性肝炎,13例合并肝硬化和脉管侵犯;肿瘤组织中可见不同比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存在于同一肿块或者不同部位,肝细胞性肝癌样趋于呈小梁状结构、假腺样型、腺泡型、实性型结构,癌细胞有丰富嗜酸性胞质,胞核圆形,核仁易见;移行区癌细胞呈卵圆形,核深染,胞质少,呈排列梁状,实性巢团或束状,间质纤维化明显;肝内胆管癌细胞质淡染或伊红染,有或无粘液分泌,排列成大小不等的腺管或实性条束状结构,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结论混合型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包含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病例组织特点的少见肝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诊断难度大,需要结合病史、血清AFP、影响学资料,主要是依靠病理检查确诊,临床通常以完整切除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临床病理。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96例,观察期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盆腔淋巴结转移与脉管侵犯、间质浸润有一定相关性(P<0.05);FIG0分期Ⅱ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l期(P<0.05);Ⅱ期宫颈癌患者间质浸润深度≥1/2患者明显多于I期患者(P<0.05);Ⅱ期患者脉管侵犯阳性率明显高于I期患者(P<0.05)。术前与术后FIG0分期与TNM分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与间质浸润深度及脉管侵犯具有密切相关性,出现脉管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几率越高,预后质量越差;TNM分期与宫颈癌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2ST)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该类肿瘤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临床病理研究资料。方法对发生于2013年3月的4例G2ST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查,结合文献讨论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4例均为成人,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36-44岁,临床首发症状同为腹痛,包块,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梗阻,临床诊断,胃肠道肿块,性质待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病变位于粘膜下及息肉样突向肠腔,肿瘤组织主要由长梭形细胞和上皮样圆形成多角形细胞组成,瘤细胞界限不清,核杆状或呈梭形,排列呈束状,编织样或漩涡状,其中一例为混合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CD117阳性,CD34阳性,KI-67均有表达,S100均有不同程度表达,CK阳性,VIMENTIN阳性,Desmin阳性表达1例,SMA阳性表达1例,其阳性程度从+~~~++不等,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几乎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表达KI-67和PCNA,高危险性的阳性表达强,这说明GIST的治疗和预后除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及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关外还与KI-67.PCNA.CD117.CD34在肿瘤中的表达程度有关,治疗首选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