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内容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每天陪伴在我们左右的朋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感觉得到它;看得见、摸得着它,让我们的教学有血有肉。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数学,并利用实物或直观教具使学生在形象、生动、逼真的环境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运用数学。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保健措施的采用会对学龄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效果产生何种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140例我院收治的学龄期儿童,按照随机原则将之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比两组在采取传统保健措施与预防保健措施后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各类疾病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其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为15.71%,而采取预防保健的观察组疾病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常规组;常规组保健意识与诸保健手段的总得分为55.38±13.28,观察组75.58±15.56,显著高于前者,且这两方面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保健可以显著提升学龄期儿童的生长发育质量。
简介:儿童与童年的价值与独特性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才由“存在”到“发现”再到“理解”.纵观中西方对儿童的相关研究,并非沿循时间的线性轨迹而是追逐多学科足迹纵横交错、迂回曲折的立体空间蔓延.儿童文学试图透过儿童的眼睛,以诗歌、童话、传记与小说、寓言以及儿童剧等形式来表达儿童的世界,而社会学关注儿童由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变化导致的欲望、需求、权利和生存空间等社会问题衍生出的主题.此外,儿童权利、平等、自由、幸福、文化以及对儿童的规训与惩罚等相关研究都试图从哲学的视角窥探儿童的生活状态,可以说,从教育学的视角窥探儿童的生存空间其实就是教育对自身极为深刻的凝眸与反省.
简介:我校是苏州工业园区一所非常年轻的自觉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小学。校园中心及其他重要位置的大石上镌刻着叶圣陶“启蒙”等题词。2012年我们申报了“‘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学校”,项目初拟为“学科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随着实验的展开,我们发现该项目看似目标具体,但容易造成学科间的各自为政,主线不明。在专家的指点下,我们根据本校学生实际,且研且行,互鉴互促,逐渐将实验主题定位于“自主体验学习”,进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设计,并贯彻落实到各门学科,努力践行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探索构建“基于儿童生命成长的自主体验教学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国≤14岁HIV感染儿童全阶段生存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国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库及抗病毒治疗数据库内的HIV感染儿童,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探究HIV感染儿童生存情况,采取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筛选。结果HIV感染儿童8 029例,中位生存时间179.75个月,确诊阳性后1、2、5、10年的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99.13%、97.95%、90.11%、78.6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儿童的死亡风险是接受抗病毒治疗儿童的12.81倍(95%CI:11.40~14.27);男童的死亡风险是女童的1.20倍(95%CI:1.10~1.32);确诊阳性年龄在3~5岁HIV感染的儿童死亡风险是确诊阳性年龄在<2岁儿童的0.67倍(95%CI:0.60~0.76)。西北地区儿童的死亡风险是东北地区儿童的0.52倍(95%CI:0.29~0.95),本地治疗儿童的死亡风险是异地治疗儿童的1.96倍(95%CI:1.48~2.61),未获得关怀服务儿童死亡风险是获得关怀服务儿童的2.07倍(95%CI:1.88~2.29)。结论我国≤14岁HIV感染儿童中位生存时间179.75个月。接受抗病毒治疗、女童、异地治疗、西北地区,获得关怀服务和确诊时年龄较大是HIV感染儿童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