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阳性与性别、血型、输血次数和输注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2,123例血小板输注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2123例患者中共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457例(21.5%),其中女性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23.2%(259/1114),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呈正比(P<0.01),并且血小板抗体阳性与输注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血等免疫因素刺激导致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输血次数越多,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概率越大。为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建议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配合性输注。

  • 标签: 固相凝集法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与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的输注效果。方法观察临床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和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各30例患者的输注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与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在止血有效率和出凝血指标(BT、PT、APTT和T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血小板增高数不如新鲜血小板。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可以用于临床上各种创伤性出血病人的急救。

  • 标签: 冰冻机采血小板 冷沉淀 新鲜机采血小板 输血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符合标准的持续性、慢性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予扶正解毒方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中药模拟剂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血小板计数、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及中医证候积分、出血评分量表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每组共完成14例。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4.3%,包括完全反应率42.9%、有效率21.4%,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中R、K、Angle、MA、LY30、CI数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点对MA值进行自身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M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主证、次证的积分变化,患儿紫斑出血、神疲乏力、气短、口干、便溏、自汗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出血评分量表,治疗组总改善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结论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扶正解毒方 儿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功能 血栓弹力图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方法:将入院时出血程度为0级的ITP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血小板〈10×10^9/L,B组:血小板(10~20)×10^9/L,比较两组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和量、出血情况、输血小板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输血小板次数和量低于B组,A、B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输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ITP患者在无侵袭性操作的情况下,采用血小板数10×10^9/L作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安全的,且可减少输注血小板的输注量和不良反应。

  • 标签: ITP 预防性 血小板输注 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进行重组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 地塞米松 原发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在癌症治疗领域,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其中重度血小板下降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非肽类血小板受体激动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对血小板生成和功能的调控机制,以及与抗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评估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非肽类血小板受体激动 抗肿瘤药物 血小板下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DM)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收集Ⅱ型糖尿病患者52例(糖尿病组),正常人27例(对照组)。结果DM组MPV和PDW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DM有血管并发症和无血管并发症也有显著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MPV,PDW的值明显高于正常人血小板MPV,PDW值。

  • 标签: 糖尿病 MPV PDW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血小板参数及预后。方法于本院收治的56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8例参照组常规治疗和28例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血小板参数。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且不良反应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小板指标变化情况比参照组优(P<0.05)。结论对于脑血栓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血小板参数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抗血小板药 脑血栓 临床效果 血小板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PAT)和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CITP)的鉴别,寻找最佳的处理方法。方法对在成都市青羊区妇幼保健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和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时期、处理方法、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AT一般发生在妊娠中晚期。血小板计数多大于50×109/l,多在产后一周恢复正常。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PCITP多发生在孕前和妊娠早期,血小板减小程度较重,PCITP组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较PAT组均有显著差异,血小板小于50×109/l,有明显出血倾向或紧急手术前,可输血小板。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ATP和PCITP各有其特点,不同病因可导致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视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而采取不同处理。

  • 标签: 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期间来本院就诊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在发病72h、1周、3周时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并与25例正常组作对比。结果72h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相关病因以及不同血小板计数(PL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入院的118例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资料,其中98例为围产期患者,根据妊娠期检测最低值分为PLT<10×109/L组(A组)和10×109/L≤PLT<30×109/L组(B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118例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中91例(占77.1%)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其次11例(占9.3%)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及形成瘀斑等。骨髓穿刺34例患者,其中26例确诊ITP,4例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AA),3例确诊未分化结缔组织病,1例确诊急性白血病。79例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联合使用,给予输注血小板共61例。围产期患者的剖宫产率约56.1%(55/98),产后出血率约14.3%(14/98)。与B组比较,A组患者分娩孕周缩短、剖宫产率增高、产后出血量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分娩前PLT与产后出血量存在明显负相关(r=-0.352,P<0.05),而孕期最低PLT、分娩前PLT与新生儿PLT均无明显相关性(r=0.301、0.197,P均>0.05)。结论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主要病因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明确病因,提升PLT水平,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产后出血量。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妊娠其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56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各28例。结果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使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血小板水平,促使患者血小板水平更快恢复正常,同时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更低,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急性白血病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单采血小板捐献情况分为2组,实验组为参加过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153例,对照组为以往无献血史,首次来血站献血且符合献血条件,共189例,利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WBC、RBC、Hb、HCT、PLT、PDW、PCT、MPV及IPF比例等项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男性献血者WBC、P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Hb、HCT、PLT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IPF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女性献血者WBC、RBC、Hb、HCT、PLT、PCT、MP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W、IPF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进行单采血小板捐献,对于男性献血者除加快RBC、PLT的骨髓造血功能外,并未加速IPF上升,相反促进PLT成熟。对于女性献血者则由于自身早期的生理性周期性失血,女性献血者的RBC、PLT等指标已受自身免疫负反馈调节而耐受,但对于多次捐献血小板的女性献血者,可能血小板生成能力较男性献血小板者增加有关。

  • 标签: 网织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 骨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复方归芎胶囊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效果。方法 样本选取冠心病患者70例,以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结合复方归芎胶囊治疗。评估用药效果。结果 观察组用药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心病 复方归芎胶囊 抗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渐少症患者在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过程中将综合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评估的形式开展探究,纳入患者78例,时间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数字表随机均分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9例,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评估两组治疗期间血小板水平,干预前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院取ITP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临床是否出血划分小组,采集全部患者标本做好血细胞分析,做好凝血功能指标检验,观察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出血组Fg明显较低,R、K较高,、MA较低(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中,可预测出血风险,指导ITP患者科学输注血小板

  • 标签: 凝血功能指标检验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升血小板胶囊联合人白介素-11治疗食管癌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食管癌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1年12月止于2022年12月,对其实施升血小板胶囊联合人白介素-11治疗。结果:将升血小板胶囊与人白介素-11的联合应用后,患者的血小板指标呈良好趋势,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进一步促进了其生存质量的改善。结论:在食管癌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升血小板胶囊联合人白介素-11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促进血小板水平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升血小板胶囊 人白介素-11 食管癌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儿为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14%、对照组85.71%,P<0.05;施治前血小板计数、IgM、IgG、IgA 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血小板计数、IgM、IgG、IgA均为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对于ITP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方案可提升疗效,升高血小板数量并改善免疫功能。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数量 丙种球蛋白 免疫学指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