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旅美华人女作家哈若英(婴子)是一匹北美新移民文学写作圈中的“黑马”。她至今已出版了长篇小说《曼哈顿的中国村》、《男人的泪》等长篇小说。写作于她,似乎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一种兴趣、一种挥洒,毫无功利心态和利益考虑,所以是一种轻松而自如、淡然而平静的自然书写。从其作品看,她不太讲究精致典雅,也不太刻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信手拈来;野心与奢望,似与之绝缘。可以说,她以一颗平常心完成了由纯粹的家庭主妇向作家的身份转换。本文就其长篇小说《曼哈顿的中国村》、《男人的泪》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及其悲悯情怀、文化心理等,作了较为细致而深入的解读。
简介:旧说唐大曲“六州”名义,乃“伊、渭、梁、氐、甘、凉”或“伊、渭、石、氐、甘、凉”之并称。此乃总结宋代不同词调之名推得之结论,并不可靠。考两唐书地理志,合称“六州”之行政区划凡十余组,独无上述二种。结合日本唐传曲调名考察,大曲“六州”之名,实指唐初突厥降部安置地“鲁、丽、塞、含、依、契”“六胡州”,又称“河曲六州”。其区域大致相当于今鄂尔多斯、银川、吴忠一代。结合六胡州的历史背景推测,唐曲“六州”或为庙堂所制,以歌颂唐太宗伏远怀柔之功德,而非边地进献。或云词调“六州歌头”之调名始于唐岑参诗作,亦误。关于词调“六州歌头”的结构,尚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有待修正。按宋代词乐的典型形态分析,词调《六州歌头》上片结尾的三字句,本当为下片之换头而被误归于上片。词乐失传后,历代图谱学片面强调韵脚,而不知韵脚有主次、正副之分。宋代词乐“片”与“句”之间,尚有一中间层次,音乐学上称之为“均”,表现在文辞体格上为句群。《六州歌头》是以平韵为主的词调,上下片结构有对应性,其韵脚看似密集杂乱,实有鲜明的层次性。
简介:本文对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哈姆莱特〉前传>中的王子形象、女性视角中的王子复仇的涵义及其与身体政治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作了详尽的分析与阐释.这一切都是在与莎士比亚的剧本的对比中进行的.本文以为,厄普代克对王子形象的解构与重构并不纯然是他个人的选择,而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将感性生命置于抽象伦理观念之上的必然结果.这种全新的展示带有极大的暧昧性,既表现了复仇事件的复杂性,也使人们在价值评判中陷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