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在理论上谈理论,空对空,虚对虚。使命教育的方向性、实践性、忠诚性、坚定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具体可感,具有可操作性。做好使命教育,必须树立战线思想,防线观念,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空白,不留隐患,抓在日常,抓在具体。把使命教育包含在理想追求中、政治态度中、工作职业选择中、能力才能强化中、人生性格塑造中,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中在社会现实中展开、在具体事件中进行、在解疑释惑中巩固,最终实现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 标签: 使命 教育 思想 政治
  • 简介:20世纪中华民族的最大进步,就是获得了民族独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它的基本点是:在对外交往中,坚定地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不依赖和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独立自主地选择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对内对外政策,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研究这一思想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对于深刻理解并在新形势下贯彻这一思想,是极有意义的。

  • 标签: 外交思想 民族独立 独立自主 中华民族 对外政策 中国人民
  • 简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和史学家,在史学上,他开清代浙东史学之先河,影响后世甚巨。兹将其历史编纂学思想和史料学观点分论如下:一、历史编纂学思想在黄宗羲的学术思想中,尊经重史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他继承自南宋以来浙东史学派'言性命者必究于史'的传统,~①针对元明以来学者空谈性理、耻言事功、不重视史学的状况,

  • 标签: 历史编纂 史料学 学思想
  • 简介:<正>(一)一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发展,必须建立在总结、扬弃前一时代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总结是恢复文化建设、发展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汉初是恢复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时期,是一个迫切需要思想文化总结的时代。汉初的经济发展,和平安定大一统的局面,思想文化建设的

  • 标签: 司马迁 思想文化 史记正义 汉武帝 汉书·艺文志 秦始皇
  • 简介:中唐之际以境论诗之说盛行于一时,对於诗境的构成,皎然、吕温等以境论诗诸家,除了提出“取境”、“缘境”等构成诗境的方法之外,同时又提到与构成诗境有关的“造境”概念。对於中唐诗学观念中“造境”一词的解释,目前不少学者都以为从诗人内心中创造出诗境便是“造境”;

  • 标签: 佛道思想 唐诗学 “造境” 诗学观念 诗境 中唐
  • 简介:<正>蛙的形象在我国南方是随处可见的。它不仅活跃在广阔的田间原野,而且铸立于古代先民遗留下的铜鼓之上。壮族作为一个稻作民族,对蛙尤其偏爱,至今民间仍然保留着许多与蛙有关的民俗活动。它折射出了南方古代民族对自然界的认知方式和朴素的世界观,反映着壮族古代先民在这种认知方式以及世界观影响下的行为准则。壮民族对蛙的偏爱、对蛙的崇拜和神化程度是其他民族所不及的。

  • 标签: 壮族人 鼓面 民俗活动 雷神 礼器 古代民族
  • 简介: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汪中尊崇汉学,排斥宋学,而礼学造诣深厚,对如何践履孝道、改良贞节礼俗和救助孤寡均不乏己见。他的主张既是与宗宋学者及当时名流进行对话,又受现实生活激发,其局限性同样应从思想和社会的双重背景来理解。汪中的礼学思想产生了不同反响,南菁书院即为典型事例。

  • 标签: 汪中 清代礼学 孝道 贞节观
  • 简介:林丹汗在25岁时就被明朝称做“名王”,并且开始同明朝建立了宿愿已久的邦交,取得了与明朝的市赏。然而在蒙古部族中却还未能取得太大的统治权。《明实录》万历四十六年九月甲子(京都大学本)的一条记载中写道:虎墩免憨以东,则米少花火爱免宰赛卜儿亥等酋,以西,则拱兔扌著臣台吉歹青黄台吉等酋,或以十数营称,或以二十四营称,皆拥强聚众,反复无常。而乃蛮兄弟之七营又在东西诸虏之中,正负广宁锦义之背,未款而屡逞者十三年久矣。无年不三四入犯,无犯不杀掠人畜,盖称雄黠,而最难制驭。从上文可知,就是在整个蒙古部族中也只有几个首领。其中有的与明朝建立了和平邦交,有的对明朝进行侵犯

  • 标签: 林丹汗 努尔哈赤 蒙古 国书 达延汗 《明实录》
  • 简介:经世致用之说是清初学术的主干.作为理学经典之学的四书学,发展至清初,不可避免地被置入了经世致用的因子,经世致用是清初四书学一个鲜明的特色.

  • 标签: 清初 四书学 经世致用
  • 简介:从本质上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性问题,通过补短板、强底板,使我国发展能够持续健康、行稳致远、全面进步;就是要解决快速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使农业农村同步现代化,防止出现农业衰落、农村凋敝;就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使中国梦成为每个人的梦。

  • 标签: “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 思想指导 总书记 习近平 现代化进程
  • 简介:钱澄之以其易学思想为指导原则来解决当时史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位《周易》为天地之理的诠释方式,钱澄之把文本《周易》形成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投射到了史书编纂方面,回应了史书不信的问题。他用"彰往而察来"统领易学和史学的经世精神,并在以史证易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核心内容。通过完善易学变通观和传统的社会变革理论,他很好地坚固了遗民的价值世界。同时,钱澄之主张以"《易》理"概念来规范史学研究视野,有效避免了后者狭隘化的弊端。

  • 标签: 钱澄之 史学观 易学思想 经世
  • 简介:牡丹社之役事发后,沈葆桢奉命巡台,提出"开山抚番"。沈葆桢治台期间的抚番思想由"民番皆赤子"、"怀以柔德"、"恩威咸宜"三部分组成。其中,"民番皆赤子"是其抚番思想的核心;"怀以柔德"是其抚番思想的基本方针;"恩威咸宜"是其抚番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沈葆桢在台湾时期的抚番思想既受到传统处理民族关系思想的影响,又与其早年的戎马经历和对时局的认知有关。

  • 标签: 沈葆桢 抚番 台湾地区 抚番思想
  • 简介:作为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首任立法院长的胡汉民,以其政治家的眼光和清廉的德操,坚决反对国民党1927年取得全国政权后即已滋长的腐败,包括司法腐败,他的关于廉洁政府、澄清吏治、守法养廉和司法公平的思想至今仍然颇有意义。

  • 标签: 廉洁政府 官吏无自由 守法养廉 行法贵严
  • 简介:在古代中国为数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像诸葛亮这样逝世后近一千八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景仰和爱戴的人物是极为少有的.卓越的政治才干、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固然是使诸葛亮备受尊崇的重要原因,但他擅长治国,执政期间使豪强逞凶、纲纪紊乱、"民贫国弱"的蜀汉国家成为当时三分天下之一强的功绩,则更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诸葛亮治蜀所以取得如此显赫政绩是与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扬"[1],任人唯贤,以身作则等的法治一廉政思想分不开的.诸葛亮在这方面的思想内容之丰富与精辟,堪为我国政治思想史中的瑰宝;对其加以研究整理并继承弘扬,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诸葛亮 法治 廉政思想 中国 官员考核
  • 简介:当我们沿着现存古籍去探寻中国古代社会的踪迹时,至少在学术思想领域,我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样一个强烈的印象:古代中国的学术思想实在是过于单调和乏味,跳入眼帘的全是儒学的六经和道貌岸然的孔孟说教,对经书的不厌其烦但多是千篇一律的注疏,更是使人趣味索然。但事实上,这是历代统治者对典籍禁毁、篡改而给我们造成的错觉,其实,就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实际状况而言,可以说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而令人目不暇接的,其中,与正统儒学针锋相对的异端学术思想,屡经历代统治者禁毁而不绝,可谓学术思想领域的奇葩,为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 标签: 学术思想 中国古代文化 异端 正统儒学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中国古代社会
  • 简介:陈恭禄(1900-1966),曾在金陵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及南京大学任教,在中国近代史及近代史史料的研究领域成绩斐然,特别是其在民国时出版的《中国近代史》颇受学界赞誉,直至今天仍被推崇。但他除了写有大量近代史的论著外,还曾写过《日本全史》、《印度通史大纲》,并著有《中国史》第一、二册及《中国通史》④,在写法及史观上也极具特色,体现了陈氏通史思想的特点。本文即从他的中国通史著作出发,考察其通史理论内涵及其著作中的传统与西方史学的成分,关注其表达通史观念的方法。

  • 标签: 《中国通史》 编纂思想 《中国近代史》 《中国史》 金陵大学 武汉大学
  • 简介:在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即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殖民思想经历了一个从盲目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殖民思想与民族国家思想合流,是英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反映,对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它们共同推动着海上活动的蓬勃发展.托马斯·莫尔从人文主义道德观出发,提出建立海外殖民地的最初设想.理查德·哈克卢伊特是英国早期最重要的发现史学家,他为英国的北美殖民活动进行辩护.在海外殖民扩张问题上,弗朗西斯·培根竭力赞成英国拓展海外殖民地,建立新英格兰帝国.

  • 标签: 英国殖民思想 民族国家 民族意识 托马斯·莫尔 理查德·哈克卢伊特 弗兰西斯·培根
  • 简介:鸦片战争后,西方警政思想伴随西学东渐大潮渐入中国。租界办警政的样本示范,游历人员和维新人士著书立说式的推介,洋教习对警政学堂教育的督办指导,使西方警政思想快速传入中国,促成了清末警政革新的移植型范式选择,并由此催生了近代中国警察制度的创建。

  • 标签: 近代中国 西方警政思想 传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