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酸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和冠心病多支病变组。选择同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尿酸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左心功能。结果三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尿酸及左心功能比较有差异(P<0.05);尿酸及左室射血分数与冠心病病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0.965,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尿酸及左心功能,可以较好的判断患者病变程度。

  • 标签: 尿酸 冠心病 冠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及附二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住院的68例急性综合征患者,同期选择68例来我院健康体检人员,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水平,比较分析两者间的差异。结果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组(11.27±1.45)umol/L,对照组(6.15±1.07)umol/L,对照组明显的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和急性综合征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越高,患者出现急性综合征的可能性越大,在临床治疗急性综合征患者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这一重要指标。

  • 标签: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非体外循环下行搭桥手术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行搭桥手术的28例患者予以分组研究,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随机抽签法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14例患者采用体外循环方式,实验组14例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方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肺功能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参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搭桥手术治疗中应用非体外循环,可显著减轻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与推荐价值。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手术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综合症再灌注后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及其对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急诊连续收入的急性综合征的病人196例,分为五组稳定心绞痛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未干预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未开通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30例、急诊溶栓开通组38例。测量入院或干预后120分钟内的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其浓度。结果五个研究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与溶栓后未开通组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与急诊溶栓开通组的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诊断准确率为84.44%。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的再通,心肌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中脂肪酸结合蛋白明显增高;以脂肪酸结合蛋白为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准确性较好,有望成为判断再通的临床指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再灌注 心肌梗死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经介入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实验组于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0dLVEF、BNP水平,两组慢血流发生率、术后2hST段50%回落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10dLVEF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BN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2hST段50%回落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可明显改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情况及心肌功能,缩小心肌坏死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经冠脉介入治疗 远期疗效 心肌功能
  • 简介:股动脉穿刺法(Judkins法)行造影或介入治疗拔除股动脉鞘管时,通常用手压迫止血,不仅费时费体力,而且有时效果还不确切。我们改用一次性20ml塑料注射器压迫穿刺部位止血法,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股动脉穿刺 压迫止血 塑料注射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hs-CRP联合颈动脉超声技术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测与诊断价值,为急性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另设定20例正常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病理均对其行颈动脉超声以及检测其血清中hs-CRP含量.所有研究结果均采用SPSS17.0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综合征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出现率以及IMT、CIMT增厚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出现率以及IMT、CIMT增厚出现率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综合症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呈现正相关关系(r=0.628,p<0.05);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急性综合征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高灵敏度地预测急性综合征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急性综合征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增高,两者具有相关性,因此,血清hs-CRP水平测定联合颈动脉超声对急性综合症的预测与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hs-CRP 急性冠脉综合症 诊断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1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病变严重程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2017年,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手术治疗的患者基础及临床数据,分析Lp(a)与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结果以患者血浆中Lp(a)浓度的<25%,25%-75%及>75%分为三组(77例VS154例VS77例),三组患者Gensini评分(45.047±3.425VS51.263±2.357VS67.529±3.689,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并行回归分析,探讨Lp(a)浓度与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以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浓度分组行亚组分析,在同LDL浓度组内,随Lp(a)浓度升高,病变程度逐渐加重。结论随Lp(a)浓度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变程度逐渐加重,该相关性在不同组LDL患者中仍旧存在。

  • 标签: 脂蛋白a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病变程度 低密度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介入患者焦虑情绪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进行介入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SAS焦虑评分、SDS抑郁程度评分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3.44±6.97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6.94±6.21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为35.21±2.63分,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0.21±5.43分,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后出现尿潴留、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但进行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明显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介入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高其手术后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脉介入 护理干预 焦虑情绪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局部按压联合加压包扎在术后患者伤口止血处理中的应用。 方法: 抽取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96 例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局部按压)与观察组(局部按压联合加压包扎),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出血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伤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8.33% 、 31.25%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舒适率分别为 91.67% 、 70.83%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局部按压联合加压包扎在术后患者伤口止血处理中有显著效果,能够降

  • 标签: 冠脉术后 伤口止血处理 局部按压 加压包扎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双心护理对急性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综合征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双心护理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采用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的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心护理可以显著的改善急性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的探讨连续护理方式在心脏外科搭桥患者手术后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脏外科搭桥患者100例,在这些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年龄为52.6岁,将这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而且在分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随机分配,为了使其形成对照,要保证年龄、性别等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时,对照组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给予常规的治疗和基础护理;而观察组的50例患者则采用连续护理干预的模式进行治疗,为了形成对照,消除其他干扰因素,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的治疗结果并做好记录。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连续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病情症状都有所好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在接受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在接受治疗三个月后,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也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水平为8%,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则高达34%,而且观察组患者对于冠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等方面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外科搭桥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合适的护理干手段至关重要,而连续护理方式则在心脏外科搭桥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显著意义,而且该方式的护理效果也十分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值得临床医学推广。

  • 标签: 连续护理方式,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手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实施支架术会对其心理以及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展开探讨。方法选择曾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有50例患者曾实施支架术,这50例患者视为研究组,另50例患者未实施支架术,视为对照组,在这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进行回访,采用SAS、SDS自评表以及SF-36生活质量问卷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及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对比分析调查结果。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患者SAS、SDS自评表显示异常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但从SF-36生活质量问卷上看,研究组的患者在生理、躯体、情感、社会等各项功能都优于对照组的,且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中有意义。结论针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支架术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却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可在术后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 标签: 冠脉支架术 冠心病 心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接收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分别为患者实施常规动态心电图检查和64排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措施的检查时间和准确性。结果:64排CT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动态心电图检查,其准确性明显较常规动态心电图检查高,P<0.05。结论:64排CT应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64排冠脉CT 准确性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