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精神残疾与家庭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采取数字抽签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兴趣小组模式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兴趣小组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社交技能训练。两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精神残疾评分以及家庭关怀度指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精神残疾评分、家庭关怀度指数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精神残疾评分、家庭关怀度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精神残疾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其家庭关怀度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阶段施行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精神残疾,有效改善患者的家庭关系。
简介:摘要提问是引发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儿童的特点是探索未知的事物。如果说有质量的对话是始于问题、终于回答,那么有质量的成长就是始于观察、终于参与后的认知提升。
简介:摘要提问是引发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儿童的特点是探索未知的事物。如果说有质量的对话是始于问题、终于回答,那么有质量的成长就是始于观察、终于参与后的认知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以药物维持治疗配合一般康复活动,观察组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生活和社交技能训练。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ADL量表、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NSS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DL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SPI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和社会技能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少年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与主观生活质量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98例儿童进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测评.以SASC总分≥8分为界,分为≥8分组(焦虑组)、〈8分组(对照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焦虑组SADC总分[(13.68±6.28)分]及害怕否定评价[(8.64±5.12)分]、社交回避苦恼因子评分[(5.46±3.0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20±4.71)分,(6.01±3.08)分,(2.99±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组ISLQ评分在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总分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8个维度水平的比较中,各维度的得分焦虑组均低于对照组,除了生活环境、抑郁体验维度外,其余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躯体情感、焦虑体验6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组FES-CV评分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较对照组明显为低,且焦虑组家庭的矛盾性比对照组明显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焦虑组SASC评分与ISLQ、FES-CV多数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FES-CV的矛盾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少年儿童社交焦虑水平高者,其主观生活质量较差,家庭环境功能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