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由上颌后牙颊向错位而下颌后牙位置正常所形成的正,交互牵引法及附有双U形曲的改良唇弓活动矫治器各有其缺点。我们采用改良腭弓进行矫治,经临床10例观察,效果良好。一、材料与方法1、支抗牙的确定及改良腭弓的制作(附图)。在制作改良腭弓前,首先根据正?..

  • 标签: 正锁 矫治后 支抗牙 颊向错位 腭弓 变异
  • 简介:56例正合的矫治经验介绍徐如生,何明宜,林珠,苗红志是后牙的一种错,多见于恒牙,对咀嚼功能影响较大,因此在矫治错时必须重视的矫治。一、临床资料正56例,男19例.女37例,年龄12-25岁,平均年龄15.2岁。疗程最短二个月,最长八个月,其余...

  • 标签: 锁合 后牙 活动矫治器 交互牵引 双曲舌簧 林珠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自矫治技术进行不拔牙矫治,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牙列拥挤的患者,使用自托槽进行不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发生的变化。结果矫治后牙弓长度和宽度均有明显的增加,牙弓宽度增加主要发生在前磨牙区。上颌中切牙唇向前移和第一磨牙发生远中向后移量无显著性差异。牙弓变化与牙列拥挤度显著相关。结论采用自矫治技术对拥挤病例进行不拔牙矫治,治疗后牙弓宽度和长度增大,上颌牙弓长度增加由上颌切牙唇向移动和磨牙远中移动共同作用所致。

  • 标签: 自锁托槽 牙弓长度 牙弓宽度 不拔牙矫治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正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对称性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7-2009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28例单侧正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14~39岁,平均(19.64±5.45)岁。选择同期收治的28例安氏Ⅰ类错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4~38岁,平均(18.93±5.13)岁。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拍摄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并将其输入计算机后利用AdobePhotoshop软件测量,比较髁突形态特点。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髁突形态的不对称在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髁突上部高度(UH)的不对称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支高度(RH)以及上部高度与升支高度之和(URH)的不对称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侧髁突上部高度与升支高度的比值(U/R)及髁突高度与髁突颈部宽度的比值(H/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正患者髁突上部高度存在不对称,提示我们单侧正应尽早矫治。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锁 全颌曲面断层片 髁突形态
  • 简介:目的评价SmartClip自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对正畸疗程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过自托槽(SmartClip)和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结束的女性患者各28名,均为恒牙早期(12-14岁)并拔除四颗双尖牙,比较两组疗程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AR分值差异无显著性。自托槽组疗程比传统直丝弓托槽组平均长1.75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托槽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正畸疗程略有不同。

  • 标签: PAR指数 疗效 疗程
  • 简介:目的对比戴用自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器后牙周指数的变化.材料和方法选取12~18岁正畸患者80例,按矫治器类型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AO公司生产的T3自托槽矫正的患者;对照组,采用杭州西湖公司生产的徐氏托槽矫正的患者40例.由同一牙周专科医师分别检测8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GI,PLI,SBI,PD).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牙周指数(GI,PLI,SBI,PD)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自托槽矫治器不会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牙周的健康状况取决于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

  • 标签: 自锁托槽 矫治器 牙周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Damon自矫治器非拔牙矫治后牙列拥挤的软组织变化,为预测矫治后的软组织侧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因错畸形就诊的牙列拥挤患者15例,采用DamonMX或DamonⅢ自矫治器进行非拔牙矫治,矫治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上唇倾角、颏唇沟角、面角、Z角和面突角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经过平均16个月的矫治后,牙弓内无间隙或拥挤存在;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磨牙关系及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牙齿位置及咬合关系精细调整至正常。矫治后上唇倾角和面突角均较矫治前略增大,而颏唇沟角、面角和Z角均较矫治前略减小,但各测量指标矫治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amon自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矫治,不会使患者面部软组织发生明显的前突。

  • 标签: Damon自锁托槽 非拔牙 头影测量 软组织
  • 简介:目的比较自矫治器与传统结扎式矫治器用于拔牙矫治病例的矫治效率。方法从2006—2010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并完成治疗的错畸形病例中选择使用Damon3MX自矫治器(自组)与传统结扎式矫治器(结扎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各15例,分别记录其整平排齐时间、关闭拔牙间隙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及有效复诊次数,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整平排齐时间:自组为(5.8±2.10)个月,结扎组为(4.5±0.71)个月;关闭拔牙间隙时间:自组为(8.3±3.65)个月,结扎组为(6.6±2.99)个月;总体治疗时间:自组为(20.4±5.04)个月,结扎组为(16.8±2.66)个月;有效复诊次数:自组为(19.0±4.83)次,结扎组为(16.4±3.41)次。自组的整平排齐时间、关闭拔牙间隙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及有效复诊次数均较结扎组多,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拔牙矫治中,Damon3MX自矫治器并未表现出比传统结扎式矫治器更高的矫治效率。

  • 标签: 自锁矫治器 传统矫治器 Damon 3MX 矫治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种植体骨磨片的标准化制作流程,为进行人工种植体相关研究提供病理实验依据。方法:回顾自1998年以来制作的850张种植体骨磨片,按照塑料包埋前、包埋、粘结、切片、研磨、染色等几大步骤,对磨片进行评价。以(1)种植体完整,种植体长轴与组织面平行且在同一平面上;(2)组织经脱水处理包埋聚合后组织内无气泡;(3)组织与载物片粘贴紧密无气泡;(4)镜下观察磨片组织内无金属碎屑,种植体无脱落;(5)染色均匀,新生骨组织区分明显等5个方面作为标准化制作流程的评价指标,且5个指标需同时达标才能认为磨片制作成功。结果:对照5项指标对850张磨片进行回访式检查,早期因制作经验以及方法不当等原因,合格率约为50%,后经改进工艺与提高技术水平,2000年后所制作磨片的成功率提高到85%。结论:通过改进方法,规范化操作,选择适宜的染色方法,可以提高种植体骨磨片制作的成功率,扩大种植体骨组织的研究范围。

  • 标签: 种植体 骨磨片 塑料包埋 非脱钙骨 甲苯胺蓝染色
  • 简介:颈阔肌皮瓣的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该皮瓣质地柔软、制取操作便捷,较适合口腔颌面中小型缺损的修复。临床上。可根据缺损的部位选择不同类型的颈阔肌皮瓣。由于颈阔肌皮瓣成活率较高、供区并发症低以及在美观和功能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其仍然是口腔颌面缺损的重要修复手段。

  • 标签: 颈阔肌皮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细胞毒性,同时研究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杀伤效果.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检测不同孵育时间下细胞对HMME的摄取量.设定不同的光照时间对A253细胞进行PDT,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HMME对A253的细胞毒性及PDT的作用效果.荧光显微镜定性检测PDT作用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改变.结果孵育时间为2h时,不同浓度的HMME在细胞内蓄积量均达到峰值.HMME质量浓度≤10μg/mL时,细胞毒性较小,存活率在92%以上.应用光密度值为80mW/cm2的630nm激光对A253细胞进行PDT,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降低;在30s时,细胞存活率降低到71.2%,与空白对照组、单纯光照组、单纯光敏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染色结果表明,PDT作用后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增加.结论10μg/mL的HMME介导的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有显著的杀伤效果.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血卟啉单甲醚 颌下腺鳞癌 活性氧
  • 简介:目的:分析手工制作种植体骨磨片易出现的问题,探讨并提出最佳的处理与解决方法。方法:针对制作种植体骨磨片时出现的诸如定位不准确、脱水浸润不彻底、包埋温度过高、染色方法使用不当等制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通过采用不同脱水浸润时间、二次包埋聚合法、顺序研磨以及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等规范化操作,以提高手工制作种植体骨磨片的成功率。结果:通过改进方法,规范化操作,经完善脱水处理并采用分段式包埋聚合,包埋块组织内无气泡,研磨后的切片内无金属碎屑,经甲苯胺蓝及亚甲基蓝一碱性品红两种方法染色,新生骨与老骨区分明显。结论:尽管在骨磨片厚度、染色方法的适用范围、劳动强度等方面,手工制作种植体骨磨片与磨片机的制作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我们所制作的骨磨片已完全能满足目前国内研究的需求。

  • 标签: 种植体 骨磨片 塑料包埋 非脱钙骨
  • 简介:目的探讨几种常用蒂组织瓣行口腔软组织缺损即刻修复的可行性,比较各瓣的优缺点,并为蒂组织瓣的选择提出建议。方法对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2006年期间346例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单一蒂组织瓣行即刻修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评估包括修复部位、修复方法、组织瓣大小、手术时间、鼻饲管和气管切开术使用率、皮瓣相关并发症、皮瓣供区美学评价、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组织瓣总成功率为94.2%,其中108例蒂组织瓣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31.2%)。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放疗关系密切(P<0.05)。鼻饲管及气管切开术的使用率与修复部位有关。在供区美学评价中,颈阔肌皮瓣(87%)和胸乳突肌皮瓣(81%)具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胸大肌皮瓣适于修复组织缺损大的口咽以及舌、口底缺损;对于早期口腔癌切除后中小型软组织缺损且术前未行放疗的患者,颈部蒂组织瓣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而对美观要求不高,身体状况欠佳的大面积颊黏膜缺损可采用额瓣修复。

  • 标签: 带蒂组织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口腔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通过鸡冠动物模型了解红光结合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monomethylether,HMME)在光动力疗法治疗微静脉畸形中的治疗效果和适宜治疗参数。方法:48只鸡随机分组,处理组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HMME后,半导体激光(红光)或氩离子泵浦染料激光不同能量密度分组照射,照射后肉眼和光镜下观察比较组织损伤程度并测量损伤深度。结果:红光结合HMME照射能引起鸡冠颜色变白、血管数量减少等形态学改变。HMME10mg/kg、15mg/kg剂量组中,在相同功率密度时,红光高能量密度照射组(240J/cm2)所造成损伤深度(分别为1.2225±0.8457mm,2.2800±1.3665mm)均显著大于氩离子泵浦染料激光不同能量密度的各照射组(P〈0.05)。适宜治疗参数为HMME剂量10mg/kg,红光能量密度120-240J/cm2。结论:红光结合HMME光动力疗法有可能对增厚或结节型微静脉畸形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微静脉畸形 激光 光敏剂 鸡冠
  • 简介:目的:比较微动力系统辅助拔除阻生智牙与高速涡轮机辅助拔除阻生智牙的优缺点。方法:随机抽取下颌阻生智牙患者163例,分为2组手术,分别使用涡轮机牙钻和微动力系统辅助拔牙。对拔牙手术时间、术中患者自我感觉、术后局部反应情况进行比较观察。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涡轮机组用时略少于微动力组,患者自我感觉、术后局部反应微动力组明显小于涡轮机组。结论:颌面外科微动力系统辅助拔除阻生智牙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和使用前景。

  • 标签: 微动力系统 拔牙 阻生牙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颞下颌关节流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下颌运动中关节盘穿孔区域关节上腔滑液的流动模式和压力分布规律.方法选择5例单侧颞下颌关节盘穿孔早期患者,利用关节上腔造影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相结合的方法获得颞下颌关节在不同下颌骨下降距离时的三维影像学图像,利用Mimics软件及Gambit软件提取患侧关节上腔立体轮廓并进行三维网格划分,应用Fluent软件进行滑液流体动力学分析.利用关节内压测量仪记录开颌运动中滑液压力进行模型验证.结果颞下颌关节上腔滑液的流体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在开颌运动中右侧关节腔内滑液沿逆时针循环.在闭口和小张口位,关节内力小于阈值,上腔滑液形成规律的循环流动;当下颌骨下降距离到达3cm以上,上腔滑液压力增至(11.78±5.14)mmHg达阈值水平,细小穿孔部位张开形成异常流场和上下腔滑液交通,不利于关节盘的自我修复.结论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的关节滑液循环仿真模型有助于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可为指导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穿孔早期 滑液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