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近一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n=40),对所有患者实施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良好,膝关节评分、MPTA、FIA较手术前均有改善(P<0.05),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针对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应用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效果更为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对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术后Cobb角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手术后住院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Cobb角水平;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Cobb角水平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Cobb角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疗效肯定,可有效恢复Cobb角,降低复发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术(HTO)联合关节镜治疗老年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共纳入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进行HTO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关节镜治疗,各32例。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及下肢力线情况。结果:观察组H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与WBL(下肢负重力线比率)高于对照组,而FTA(股胫角)、PTS(胫骨后倾角)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TO联合关节镜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内侧间室KOA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调整患者下肢力线,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跟骨外侧壁骨皮瓣截骨入路术中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接收的行跟骨外侧壁骨皮瓣截骨入路法治疗的患者86例,均分两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是在该基础上,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评分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行骨外侧壁骨皮瓣截骨入路术患者护理的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予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长期疗效。方法通过对本院2005年10月至2014年5月的8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5年组优良率为83.4%,5年以上组优良率为70.1%。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是有效的,它可延缓或免除关节置换术;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能明显改善滑液组织的炎性反应,提高滑液中玻璃酸钠含量,增强关节液的黏稠性和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变形。
简介:目的探讨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近五年我科收治的24例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伴有顽固性下腰痛的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骨密度并判断骨质疏松情况,均行后路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三维矫形植骨内固定术。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使用椎弓根钉8~10枚,关键椎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平均6.5枚/例;手术时间平均158(125~200)min,出血量平均356(200~560)ml。术后脑脊液漏6例,经处理后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无椎弓根钉拔钉、断钉,无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及骨水泥漏致栓塞病等严重并发症。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5年。术后即刻胸腰段后凸较术前平均矫正率为71.85%,未次(2~2.5年)随访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1.43%,随访期的矫正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6月及术后1年、2年胸腰段后凸Cobb角、腰痛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期之间后凸Cobb角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ODI评分与术后即刻及1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月及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适用于后凸Cobb角〈50°、最大单个椎体压缩比〈0.70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改善顽固性下腰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膝内侧室骨性关节炎( MCOA)治疗中,实施胫骨高位截骨术( HTO)填充金属垫块及陶瓷垫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 -2020年 3月间,我院收治的 22例膝内侧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金属垫块)、研究组(陶瓷垫块),各 1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 VAS、 HSS评分以及术后随访垫块碎裂、滑出、没有骨长入的例数。结果:经对比,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 VAS、 HSS评分相较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 P>0.05);但对照组垫块碎裂、滑出例数相较研究组有显著改善( P<0.05)。结论:在 MCOA的临床治疗中,实施胫骨高位截骨术( HTO)填充金属垫块及陶瓷垫块在功能、疼痛评分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对于垫块骨长入预后效果差异较大,建议选择金属垫块更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简介:我们自1993年5月~2000年6月收治29例膝关节胫股内侧间隔骨性关节炎,采用胫骨上端低位截骨术及倒“L”型钢板内固定或单侧多功能“T”型外固定支架(简称外支架)骨外固定,平均随访4年6个月,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同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采取微创截骨矫形骨水泥灌注手术具备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对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患有的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51例患者当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使用微创截骨矫形骨水泥灌注完成治疗的患者21例将其作为微创组,采取药物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30例将其作为保守组。将2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和接受治疗之后的1个月和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时获得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治疗之前以及接受治疗之后1个月和进行了12个月随访时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比例和患者自身的满意度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全部进行时间为12个月的随访,平均的随访时间为14.8个月。微创组中产生1例轻度骨水泥渗漏、并未产生神经症状。微创组在接受治疗之后的1个月和3个月以及6个月还有12个月随访过程中获得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同时治疗之后1个月到12个月随访进行时获得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都要比于保守组高出很多(P<0.01),患者在治疗上的满意度评分也要比保守组高出很多[(88.27±5.11)分vs(65.35±3.71)分,P<0.01]。结论 使用微创截骨矫形骨水泥灌注对于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缓解,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能够将其当成是临床治疗的主要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后骨组织引导再生(GBR)术对骨缺损骨再生的成骨能力。方法选取山西煤炭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单颗上前牙拔除后即刻种植合并唇侧骨缺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使用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进行GBR术,对照组34例,自然愈合。使用锥形束CT于种植即刻、种植后6个月、种植后12个月测量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种植即刻至种植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6~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变化量分别为(0.12±0.08)mm、(0.11±0.06)mm、(0.10±0.08)mm、(0.08±0.06)mm,对照组分别为(0.51±0.15)mm、(0.40±0.10)mm、(0.39±0.07)mm、(0.25±0.07)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18、4.647、4.007、3.507,均P<0.05)。两组种植后6个月种植体唇侧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唇侧骨厚度为(2.87±0.49)mm,对照组为(1.51±0.4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9,P<0.05)。结论GBR术能够保证成骨性细胞的优先迁移生长空间,以良好的成骨能力提供足够骨量完成骨缺损的结构性重建。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钢板附加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与单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肱骨远端骨折鹰嘴截骨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骨科诊治的肱骨远端骨折经鹰嘴截骨手术的患者68例,依据不同的鹰嘴内固定方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为钢板附加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对照组为单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愈合情况和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骨愈合时间分别为(14.21±1.06)周和(14.56±1.29)周,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为优者18例,为良者14例,优良率为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优14例,良12例,优良率78.7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用尺骨鹰嘴钢板附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方法固定鹰嘴,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状态,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辅助外翻应力法在避免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下肢机械轴过度矫正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采用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疼痛的骨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术中确认力线的方式分为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翻应力HTO组(简称导航组)和常规力线杆透视HTO组(简称常规组)。导航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54.4±9.1)岁(范围41~73岁),体质指数(26.1±3.3)kg/m2(范围19.8~35.2 kg/m2);常规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6.9±8.5)岁(范围40~70岁),体质指数(25.7±4.0)kg/m2(范围19.2~32.9 kg/m2)。测量两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机械股骨胫骨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mFTA)、关节线汇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MPTA),同时采用Lysholm评分和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导航组和常规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21.3±8.7)个月和(22.5±7.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P=0.596)。导航组与常规组术后mFTA分别为2.2°±1.7°和3.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14);两组机械轴矫正量ΔmFTA(9.6±3.3和11.4±3.2)和骨性矫正量ΔMPTA(8.6±2.9和10.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41;t=2.58,P=0.012),而ΔJLCA(0.9±1.3和1.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P=0.753)。导航组中矫正不足9例(32%)、满意力线17例(61%)、过度矫正2例(7%),常规组中矫正不足5例(17%)、满意力线13例(43%)、过度矫正12例(40%);两组力线矫正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导航组过度矫正率低于常规组(7%比40%,P=0.005)。导航矫正机械轴与ΔmFTA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787。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航辅助外翻应力法HTO方法可靠,可以更加精确地获得目标力线,降低过度矫正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创Chevron联合Akin截骨(MICA)治疗足拇外翻的研究进展。方法以“拇外翻”“经皮”“微创”以及“hallux valgus”“percutaneous”“minimally invasive”“minimally invasive chevron-Akin”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21年10月之前公开发表的有关MICA技术治疗足拇外翻的相关文献531篇,剔除重复、内容不符及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最终纳入30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MICA手术为第三代足拇外翻微创技术,将开放Chevron和Akin截骨术微创化,在经皮远端Chevron截骨后使用加压螺钉固定,根据需要加用微创Akin截骨;相对于前两代技术,对部分重度足拇外翻治疗也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欧美患者中应用较广,但国内对其报道较少。MICA手术学习曲线较长,初学者手术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转移性跖骨痛、神经损伤和软组织激惹等。结论MICA相对于前两代微创手术其疗效更为稳定且适应证更广,但是操作相对复杂,并发症比较多,如何进一步减少MICA手术的并发症是足拇外翻微创治疗的发展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HTO)联合关节镜治疗胫骨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膝内翻畸形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13例。纳入标准: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症状局限于膝内侧;膝关节内翻畸形,且胫骨近端内翻畸形。排除标准: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外侧半月板损伤或有手术史;膝关节屈曲挛缩>10°;严重肥胖。手术方式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测量术前、目标及术后的机械胫股角(mT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关节线会聚角(JLCA),测量术前及术后的Lysholm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本组20例患者,平均年龄(55±7)岁,平均随访(11±3)个月。术后mTFA、MPTA、JLCA及力线位置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Lysholm评分与HSS评分均高于术前[67(60,75) vs. 51(46,61)(Z=-4.22,P<0.001),67(59,71)vs. 55(49,59)(Z=-3.64,P<0.001)];术后mTFA、力线位置、矫正角度及撑开高度与术前规划目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探查发现6例患者伴有内侧半月板撕裂(其中2例患者为内侧半月板后脚根部撕裂),5例存在内侧肥厚或纤维化的滑膜皱襞,4例股骨内侧髁明显骨赘增生,均予以相应处理。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能获得与术前力线矫正计划一致的精确性;关节镜探查时处理关节内半月板、滑膜及骨赘增生等病理性改变,改善内侧间室的局部环境,是提高胫骨高位截骨术疗效必要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