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谵妄是一种急性发作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在ICU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是ICU患者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尽管ICU意识模糊评估法和ICU谵妄筛查检查表被国内外指南所推荐,但其临床使用率仍较低。本文对ICU意识模糊评估法、ICU谵妄筛查检查表及二者联合应用进行综述,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以期为ICU患者谵妄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重症监护病房 谵妄 ICU意识模糊评估法 ICU谵妄筛查检查表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早期活动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Elsevier、OVID、CINAHL、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ICU患者对进行早期活动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Meta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提炼出37个结果、归纳成9个新类别、综合为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早期活动必要性感知及获益、早期活动阻碍因素、对支持系统的渴求。结论早期活动在ICU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患者在进行早期活动中面临着许多障碍,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构建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ICU患者早期活动方案,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患者 早期活动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镇静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12月于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ICU治疗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镇静护理干预。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和数字评分法(NRS)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及疼痛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留观时间、镇静药物剂量及医疗费用。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镇静有效率为92.5%(185/200),高于对照组的85.5%(17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3、5天和第1、2周,干预组患者的NR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留观时间、镇静药物剂量和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镇静护理可改善ICU患者的镇静效果,降低其疼痛程度,减少其ICU留观时间、镇静药物剂量及住院费用,同时也可以降低ICU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谵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标准化镇静护理 镇静效果 疼痛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从迁移应激相关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迁移应激等进行综述,为减少迁移应激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ICU 迁移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GTT)用于检测ICU患者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GTT白皮书中触发器的内容,结合国内不良事件上报范畴及部分ICU专科指标,建立16项触发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案室2018年7月—2019年6月入住ICU的1 683例患者的病历,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按照抽样间隔数随机抽取421份出院患者病历,剔除重复病历得到审查病历420份,采用GTT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际用于审查的病历420份,16项触发器中,14项显示阳性,触发器阳性频次为128例次,涉及患者62例;确定不良事件51例次,涉及患者43例,检出率为10.24%(43/420);51例次不良事件中,E级37例次(72.55%),F级13例次(25.49%),H级1例次(1.96%),未发现G级和I级。同年度ICU自愿上报不良事件18例,上报率为1.07%(18/1 683)。结论GTT可有效应用于ICU患者不良事件的检出,设计合理的触发器能提高检出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全面触发工具 不良事件 触发器
  • 简介:摘要应激性心肌病(SCM)是一种因强烈精神刺激或躯体应激导致短暂性心室扩大及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障碍,并伴有心电图改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发病初期SCM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类似,容易误诊。ICU患者由于存在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躯体常常处于应激状态,同时ICU环境嘈杂,有创性检查操作多,使患者容易产生心理应激,出现烦躁、抑郁、恐惧、焦虑、疼痛及睡眠障碍等,所以ICU患者容易并发SCM,但因ICU患者发生SCM症状不典型,因此早期诊断、优化治疗措施是改善ICU中SCM患者预后的关键。现针对ICU患者SCM的病因、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应激性心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CPAP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加用抗生素阶梯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同时比较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氧合指标[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观察组肺部啰音、咳嗽、呼吸困难等缓解时间[(3.44±0.92)、(3.31±0.61)、(1.91±0.55)d]少于对照组[(6.02±1.31)、(4.25±1.85)、(2.65±0.71)d],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OI、a/APO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EV1/FVC、PE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PAP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患儿可快速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氧合指标,促进肺功能恢复。

  • 标签: 肺炎 儿童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阶梯疗法 氧合指标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清热通腑灌肠法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阳明腑实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17年9月-2019年8月老年重症肺炎阳明腑实证患者6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控制感染及无创正压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通腑灌肠法保留灌肠。2组均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量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Score Scale, TCMSSS)评分;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和肺炎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CRP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aO2,计算氧合指数、呼吸频率数值;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频次,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CT、CRP、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359、25.784、13.460,P<0.01);治疗后,治疗组SaO2[(93.18±3.79)%比(88.78±5.56)%,t=3.584]、PaO2[(86.81±4.01)mmHg比(80.01±4.76)mmHg,t=5.975]、氧合指数[(285.53±15.05)mmHg比(227.65±12.37)mmHg,t=16.272]高于对照组(P<0.01);PaCO2[(43.28±6.84)mmHg比(48.83±7.66)mmHg,t=-2.956]、呼吸频率[(22.00±3.79)次/min比(26.30±3.73)次/min,t=-4.43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CMSSS、APACHE-Ⅱ、CPIS、P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1.310、11.035、8.399、5.752,P<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通腑灌肠法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老年重症肺炎阳明腑实证患者的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疗效。

  • 标签: 肺炎 老年人 无创通气 灌肠疗法 清热通腑灌肠 阳明腑实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合照护对神经系统重症疾病患者ICU转出后家属心理一致感和迁移应激的影响。方法将78例ICU住院的神经系统重症患者及家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出方案,研究组实施以责任护士为主导的整合照护模式。采用家属迁移应激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评价ICU转出前后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和心理一致感水平。结果转出后研究组迁移准备、家属压力、迁移满意度等维度得分及迁移应激总分分别为(17.49 ± 3.57)、(11.38 ± 1.93)、(4.59 ± 0.59)、(47.05 ± 4.72)分,对照组分别为(13.79 ± 2.92)、(9.51 ± 2.26)、(3.51 ± 0.64)、(39.44 ± 4.1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37~7.675,P<0.05)。转出后研究组可理解感、可控制感、意义感等维度得分及心理一致感总分分别为(23.97 ± 2.61)、(29.49 ± 4.55)、(21.13 ± 3.73)、(74.49 ± 6.77)分,对照组分别为(21.49 ± 2.88)、(27.23 ± 4.02)、(17.05 ± 3.85)、(65.79 ± 6.0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21~5.960,P<0.05或0.01)。结论对神经系统重症疾病ICU转出患者实施以责任护士为主导的整合照护,可提高家属心理一致感和降低家属迁移应激水平。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神经系统疾病 迁移应激 心理一致感 家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ICU谵妄诊断意识状态评估法CAM-ICU评分策略的分层护理对ICU心脏手术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ICU心脏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基于CAM-ICU评分策略的分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ICU入住时间、知识掌握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基于CAM-ICU评分策略的分层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I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ICU心脏手术患者实施基于CAM-ICU评分策略的分层护理,可有效预防谵妄发生,缩短ICU入住时间,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得到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CAM-ICU评分 分层护理 ICU 心脏手术 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丙泊酚干预急性呼吸衰竭(ARF)行无创机械通气(NIV)躁动患者的镇静作用情况。方法将118例ARF行NIV治疗的躁动患者分为布托啡诺组(57例)及丙泊酚组(61例),两组患者分别予以输注布托啡诺和丙泊酚,维持镇静躁动评分(SAS)于3 ~ 4分,在治疗过程中根据需要给予咪达唑仑及芬太尼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NIV不耐受评分、S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呼吸频率、pH值、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aO2 / 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咪达唑仑和芬太尼使用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布托啡诺组和丙泊酚组患者治疗后NIV不耐受评分[(1.2 ± 0.5)分vs.(1.3 ± 0.7)分]、SAS评分[(3.5 ± 0.4)分vs.(3.6 ± 0.5)分]、VAS评分[(1.8 ± 0.3)分vs.(1.7 ± 0.3)分]、呼吸频率[(20.1 ± 6.4)次/ min vs.(21.3 ± 4.4)次/ min]、pH值[(7.41 ± 0.06)vs.(7.40 ± 0.06)]、FiO2 [(0.40 ± 0.12)vs.(0.42 ± 0.11)]、PaO2 [(97 ± 40)mmHg vs.(95 ± 40)mmHg]、PaO2 / FiO2 [(290 ± 48)mmHg vs.(282 ± 51)mmHg]及PaCO2 [(34 ± 8)mmHg vs.(35 ± 7)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887、1.194、1.809、1.194、0.905、0.945、0.311、0.808、0.836,P = 0.377、0.235、0.072、0.235、0.367、0.347、0.756、0.421、0.4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V不耐受评分、SAS评分、VAS评分、呼吸频率、FiO2和PaCO2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而pH值及PaO2 / FiO2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均< 0.05)。布托啡诺组和丙泊酚组患者咪达唑仑使用情况(44 / 57 vs. 48 / 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038,P = 0.845);而芬太尼使用情况(4 / 57 vs. 49 / 61)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9 / 57 vs. 26 / 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4.007、10.169,P < 0.001、= 0.001)。其中,两组患者的低血压(2 / 57 vs. 16 / 61)及低血容量(1 / 57 vs. 13 / 61)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137、4.213,P = 0.042、0.040)。结论与丙泊酚相比较,持续静脉输注布托啡诺可以减少ARF行NIV躁动患者芬太尼的需要量,并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 标签: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布托啡诺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膈肌超声预测国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以英文或中文出版的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条件的研究,并提取评价膈肌超声指标诊断试验相关数据,以临床实际成功撤机为诊断试验金标准,重建2×2列联表。使用Review Manager 5.3中的QUADAS-2进行质量评估。用Meta-Disc 1.4中的Cochran Q test和I2统计数据。用Stata12的Begg′s检验和Eegg′s检验估计发表偏倚。结果纳入了6项研究,共有412例受试者。隔肌位移、隔肌厚度分数和隔肌位移与隔肌厚度分数联合的敏感度分别为0.872、0.840和0.856,特异度分别为0.644、0.827和0.728,诊断比值比分别为47.858、23.742和31.184,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 8、0.898 4和0.909 5。在这些研究中没有观察到发表偏倚。结论膈肌超声检查是预测国内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的有效工具,可作为重要的诊断指标。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呼吸,人工 膈肌超声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我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难度大,医疗资源消耗大。因此,做到重症化早期预警,单独分层精细化管理,早期干预,尽可能降低重症化至关重要。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除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颁布的第七版诊疗方案中提到的重症化早期预警指标,其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化早期预警指标还包括:老年人、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呼吸频率增快、CD4+ T淋巴细胞数下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增加、存在器官功能损害等。本文旨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化早期预警指标作一综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监护 早期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手外伤患者家庭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中重度手外伤患者136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家庭功能评估表对患者家庭功能状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重度手外伤患者家庭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中重度手外伤患者家庭功能总得分(142.85±25.64)分,其中在各维度中得分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角色(27.46±5.81),行为控制(25.34±4.93),总体功能(24.85±4.136),患者的家庭功能处于低下水平;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疼痛程度、居住地、心理状态、伤后经济来源、医疗付费方式等均为影响中重度手外伤患者家庭功能的相关因素;文化程度、疼痛程度、心理状况、居住方式、医疗付费方式均为中重度手外伤患者家庭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居住方式及医疗付费方式等均为影响中重度手外伤患者家庭功能的相关因素,因此临床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促进其家庭功能的提升,对患者恢复生活能力、早日回归社会、生活及工作岗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重度手外伤 家庭功能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重症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流行病学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耐药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因腹腔原发疾病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慢性基础疾病、腹腔病因部位、是否合并腹腔外伤或并发腹腔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累及器官数和手术治疗情况;同时记录腹腔感染患者的细菌来源、细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37例患者中有141例发生腹腔感染,其余96例未并发腹腔感染。腹腔感染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腹腔病因部位及合并腹腔外伤情况与非腹腔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感染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腹腔感染组(分:24.0±8.1比17.1±5.8,P<0.01),治疗期间并发腹腔出血、MODS累及≥4个器官、需要手术治疗及手术≥3次的患者比例也均明显高于非腹腔感染组(36.2%比17.7%,20.6%比1.0%,84.4%比21.9%,9.3%比0%,均P<0.05)。141例腹腔感染患者中有107例获得阳性微生物培养结果,共计分离病原菌133株,其中细菌115株(占86.5%),真菌18株(占13.5%)。细菌来源以腹腔引流液为主,其中非血性腹腔引流液占46.1%,血性腹腔引流液占13.9%。115株细菌中以革兰阴性(G-)杆菌最常见(占72.2%),革兰阳性(G+)球菌占27.8%;其中,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排G-杆菌前两位(分别占40.9%和13.9%),屎肠球菌在G+球菌中占比最大(为7.8%)。腹腔感染病原菌对替加环素均保持较好的敏感性。结论本院ICU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多表现为APACHEⅡ评分高,MODS累及器官多,容易并发腹腔出血,需要手术干预治疗甚至反复手术等。ICU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以G-杆菌为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根据本地区微生物谱,尽早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直到获得致病病原菌培养结果,院内获得性腹腔感染推荐广谱抗菌治疗及联合抗菌治疗方案。

  • 标签: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腹腔感染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自适应分钟通气+智能触发(AMV+IntelliCycle)的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在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轻中度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组和AMV+IntelliCycle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镇痛镇静、营养支持以及原发病对症处理。两组患者均采用SV800型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AMV+IntelliCycle组在设定分钟通气量(VE)、吸入氧浓度(FiO2)和呼气末正压(PEEP)后,呼吸机即开启全自动模式,VE百分比预设值为120%;SIMV+PSV组设置通气频率为12~20次/min,呼吸比1∶1~2,气道峰压(PIP)35~45 cmH2O(1 cmH2O=0.098 kPa),FiO2和PEEP设置与AMV+IntelliCycle组相同,触发流量设置为2 L/min。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其中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报警次数和人工操作次数以及机械能;次要结局指标包括通气0、6、12、24、48、72、120 h的呼吸频率(RR)、VE、潮气量(VT)、PIP、口腔闭合压(P0.1)、静态顺应性(Cst)、呼吸功(WOB)和时间常数;同时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92例轻中度ARDS患者,排除因死亡、放弃治疗、意外拔管等中途退出研究者,最终共80例患者纳入分析,SIMV+PSV与AMV+IntelliCycle组各40例。①主要结局指标结果:与SIMV+PSV模式相比,AMV+IntelliCycle模式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106.35±55.03比136.50±73.78),显著减少呼吸机报警次数(次:10.35±5.87比13.93±6.87)和人工操作次数(次:4.25±2.01比6.83±3.75),同时明显降低机械能(J/min:12.88±4.67比16.35±5.04,均P<0.05);但AMV+IntelliCycle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高于SIMV+PSV组〔mmHg(1 mmHg=0.133 kPa):41.58±6.81比38.45±5.77,P<0.05〕。②次要结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RR均随通气时间延长明显改善,存在时间效应(F=4.131,P=0.005);且AMV+IntelliCycle组RR较SIMV+PSV组更能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存在干预效应(F=5.008,P=0.031),但不存在交互效应(F=2.489,P=0.05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各时间点VE、PIP、P0.1及C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不存在干预效应(F值分别为3.343、2.047、0.496、1.456,均P>0.05);但随着通气时间延长,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存在时间效应(F值分别为2.923、12.870、23.120、7.851,均P<0.05),但不存在交互效应(F值分别为1.571、1.291、0.300、0.354,均P>0.05)。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两组VT、WOB及时间常数均无明显变化,且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既不存在时间效应(F值分别为0.613、1.049、2.087,均P>0.05),也不存在干预效应(F值分别为1.459、0.514、0.923,均P>0.05)。结论AMV+IntelliCycle通气模式可以缩短轻中度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机械能,并减少医护的工作量;应用AMV+IntelliCycle模式的ARDS患者PaCO2高于应用SIMV+PSV模式者。

  • 标签: 自适应分钟通气+智能触发通气模式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气道护理模式在肝脏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研究,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PICU的76例活体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儿,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5例)与干预组(4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气道护理方式,干预组患儿实施预见性气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撤机结局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总继发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撤机成功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气道护理模式可缩短肝脏移植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对临床有一定的借鉴。

  • 标签: 儿童 呼吸,人工 预见性气道护理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小潮气量(LVT)机械通气组(LVT组)、常规潮气量(NVT)机械通气组(NVT组)和大潮气量(HVT)机械通气组(HVT组),每组12只。Sham组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不同潮气量(VT)各组大鼠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VT分别为6 mL/kg(LVT组)、10 mL/kg(NVT组)、20 mL/kg(HVT组),吸呼比均为1∶1,通气频率均为40次/min,通气时间均为3 h。机械通气结束后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ALF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取大鼠肺组织,计算肺湿/干质量(W/D)比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取大鼠脑组织,测定含水量,并通过检测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以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机械通气3 h后,随着VT增加,VILI大鼠肺损伤程度逐渐加重;当VT达到20 mL/kg时,肺组织结构明显破坏,肺泡壁水肿,肺泡内充血,肺间质增厚,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且肺损伤评分、肺W/D比值及BALF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肺损伤评分(分):10.6±1.1比1.4±1.0,肺W/D比值:6.6±0.8比3.7±0.6,TNF-α(ng/L):832.9±97.9比103.8±23.3,IL-1β(ng/L):68.9±14.1比15.7±2.6,IL-6(ng/L):70.8±16.4比20.3±5.4,均P<0.05〕。此外,大鼠在发生肺损伤的同时,还伴随着持续加重的脑损伤;当VT达到20 mL/kg时,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85.4±3.6)%比(68.7±2.7)%,脑组织EB含量(μg/g):887±78比97±14,均P<0.05〕,脑组织中封闭蛋白-5(claudin-5)、闭合蛋白(occludin)及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下调〔claudin-5蛋白(claudin-5/β-actin):0.67±0.12比1.45±0.19,occludin蛋白(occludin/β-actin):0.48±0.11比0.99±0.21,ZO-1蛋白(ZO-1/β-actin):0.13±0.03比0.63±0.12,均P<0.05〕。结论VILI可诱导大鼠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机械通气 肺损伤 血脑屏障 通透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治疗的68例MV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MV治疗48 h后是否并发VAP,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n=15)与对照组(n=53)。对2组患儿性别、出生胎龄、日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否为早产儿、有无原发性肺疾病、Apgar评分、MV治疗时间、胃内容物反流,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白细胞介素(IL)-6与-8水平等,以及VAP新生儿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成组t检验与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对MV新生儿发生VAP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新生儿性别构成比、日龄、出生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病例收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KY2021010)。结果①MV新生儿VAP发生率为22.1%(15/68)。采集研究组15例发生VAP新生儿支气管分泌物,共培养出16株致病菌株中,14株(87.50%)为革兰阴性菌,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占比较高,分别为50.00%(8/16)、18.75%(3/16)。②研究组患儿MV治疗时间与合并原发性肺疾病、胃内容物反流、营养不良、肠内营养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出生胎龄、Apgar评分,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原发性肺疾病、Apgar评分低、MV治疗时间长、胃内容物反流,均为影响MV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66、3.096、2.735、3.347,95%CI:1.326~5.187、2.053~6.752、1.035~4.068、2.438~7.186,P=0.013、0.006、0.024、<0.001)。结论MV新生儿VAP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合并原发性肺疾病、Apgar评分低、MV治疗时间长、胃内容物反流,均为影响MV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防控。

  • 标签: 肺炎,呼吸机相关性 通气机,机械 血传病原体 病原菌分布 革兰阴性菌 危险因素 婴儿,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