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毛主席在三十多年前写的《教授法》中,第一条就教导我们要“启发式(废止注入式)”。这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指示。我在学习主席的《教授法》时经常地考虑:为什么主席把启发式教学放在教授法的首要地位呢?为什么主席强调废止注入式呢?我认为,教学工作本来就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要想教与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师生双方都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仅仅教师一方面有了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并能热练运用教师讲授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把知识真正学到手,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简介:时间飞逝,又是那样无情!父亲白寿彝离我们远去已是5年了,他的好学生、助手和同志马寿千又于春节前归真,离我们而去.我在外公出,意外接到中央民族大学李松茂先生打来的移动电话:"至德,马寿千先生去世了!葬事已办过,当时通知电话他们打到你们家里,家里没人接……"噩耗传来,令我心碎.我没能亲自送走寿千先生,是终身遗憾.想起去年春节期间,两个姐姐与我(在京的,也只有我们姐弟3人)相约,一道去看望寿千先生.他那时身体还算可以,只是比过去消瘦了许多,行走举足困难.他看到我们,又异常地高兴,又是十分亲切!我们称他为大哥,的确他的为人处事都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兄长.我们交谈之中,无不看出他对我父亲的敬仰和思念.
简介:翻译首先是一种文化的移植,而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受到输入国和输出国所特有的文化环境或者文化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同样,马克思主义术语在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人所接受的过程中,同样也受到这两种文化模式的影响,即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和日本文化模式。马克思主义术语是经过日本传统文化的过滤后来到中国的,即'被来源地的马克思主义者解释过了的马克思主义,这必然会打上来源地的语境烙印,从而使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意义扩大、意义减小甚至误读等)'1。当前马克思主义术语中很多核心术语,由于字典的编纂而失去了历史文化语境,只有将术语的形成置于其生成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充分考察其时代性,才能深层次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术语的内涵。
简介:为理解“民考汉”在校大学生行动的内在意义,笔者选取了10名维吾尔在校大学生(其中6名是“内高班”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展示了他们对语言、伊斯兰教、维吾尔族历史以及对自身和维吾尔族前途的期待等四个方面的认知,发现:1)该十名访谈对象对其母语具有一定的情感倾向,同时对其他语言也持开放态度;2)该群体为典型的文化穆斯林,“重信仰,轻行为”,同时他们对新疆当前的宗教治理实践有各自心理反映;3)对维吾尔族历史的认识呈现一定的分化,其对官方历史的态度更需引起注意;4)大多数人对其自身和整个民族的前途持乐观态度,但其中存在一定的阶层分化。文中最后讨论了“知识分子亚社会”实现的可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