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114例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7例,研究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1年,对照组不予处理,比较两组的HbA1c、FPG和2hPG的改变情况,比较两组进展为2型糖尿病率和达标率。结果研究组干预1年后HbA1c、FPG和2hPG都明显下降,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后HbA1c、FPG和2hPG都明显增加,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后HbA1c、FPG和2hPG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2例(3.51%)进展为糖尿病,9例(15.79%)达标,而对照组10例(17.54%)进展为2型糖尿病,1例(1.75%)达标,两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和达标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对于社区2型糖尿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作用,能明显降低血糖水平,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早期损伤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分析92例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MALB/24H)、al-微球蛋白(α1MG/24H),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24H)、尿肌肝(CR/24H)、尿尿素氮(BUN/24H)、尿尿酸(UA/24H)和血清胱抑素C(CYS-C)的水平。根据MALB/24H水平和临床蛋白尿及血肌酐将患者分为4组无DN组、DNⅡ组、DNⅢ组、DNⅣ组。结果DNⅡ组MALB/24H、α1MG/24H较无DN组高(P<0.05),并且下一组比上一组水平高(P<0.05),NAG/24H和CYS-CDNⅥ组水平比无DN组、DNⅡ组和DNⅢ组高(P<0.05),而CR/24H、BUN/24H和UA/24H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有利于DN的早期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以期为预防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48例患者设为控制良好组,将剩余HbA1c>7.0%的32例患者设为控制不良组,并选取同期我院4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U-mAlb)等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控制良好组及控制不良组的HbA1c、CysC、U-mAlb及BUN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不良组患者的HbA1c、CysC、U-mAlb、SCr及BU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控制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高,血糖水平控制差,则会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预防糖尿病肾病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及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对照组发生低血糖14例,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46.7%,观察组发生低血糖2例,发生率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低血糖影响因素主要有监测不到位、缺乏饮食知识、缺乏药物使用知识、不恰当的运动以及年龄因素。结论针对糖尿病低血糖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护理干预,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社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高危状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干预的有效性。方法自2007年6月~2012年6月,对60岁以上人群进行2型糖尿病高危因素筛查,并对筛查的不同人群进行不同干预措施。结果1152例患者获得随访,先前糖耐量及HbA1c正常的患者,410获得随访,其中有38例新发糖尿病;335例糖尿病患者获随访,仅26例病情恶化或因相关并发症死亡,其余血糖得到良好控制。438例糖尿病高危状态患者获得随访,57例新发糖尿病。结论对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高危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非常重要,加强干预是减少新发病例,提高糖尿病患者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