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使得全球公共卫生机构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其传播性强,检测效果欠佳,暂无特效药及疫苗等问题使得对其防、控、治面临很大困难。有鉴于此,在常规治疗COVID-19的基础上,对于COVID-19并发症的防治也至关重要。随着COVID-19诊治患者的增加,一线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发现部分COVID-19患者在常规抗感染等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会突然恶化,伴随凝血功能异常、D-二聚体显著升高,甚至出现猝死。这种明显不同于感染加重导致的疾病进展,提示我们要同时关注COVID-19患者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脱落后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可能。鉴于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lism ,VTE)的可防可控,建议在COVID-19的防控和救治过程中,积极评估住院患者VTE风险,对VTE高风险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对于突然出现氧合恶化、呼吸窘迫、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者需警惕PTE的发生,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降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性 (下称: 新冠 )肺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防治策略; 方法、 2020年 2 月至 2020 年 3 月对武汉军队组建医院 385 例重症新冠病毒性肺炎患者,采用分级个体化防治措施,定期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本组仅一例重症患者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肺栓塞,总有效率达 99.8 %,治疗后下肢肿胀消失,与以往临床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重型新冠肺炎治疗期间,应高度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分级个体化防治,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区2020年2月17日至3月10日收治的31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础信息、临床表现、检验检查、用药情况和Padua评分,将5G远程超声诊断系统应用于双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制定VTE防控策略,观察患者VTE发生率。结果31例患者中普通型20例,重症11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动态评估、制定VTE防控策略,28例患者采用基本预防,3例患者采用机械预防。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VTE事件的发生。结论VTE的预防和监控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有限的条件下,严密的临床观察、动态的风险评估和积极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简介:摘要合并骨创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危人群,治疗COVID-19过程中必须重视VTE的防治。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通过诱导炎性介质释放、增加纤维蛋白原水平、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途径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创伤及手术直接或间接导致静脉血管壁损伤引起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微循环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启动VTE形成的外源性途径。骨创伤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肢制动、被迫卧床等处置使静脉血流缓慢,容易形成VTE;老年人常并存多种慢性疾病,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COVID-19患者持续高热、严重肺病、呼吸功能衰竭、脓毒血症及有创技术应用等,会进一步加重此类患者的VTE风险和救治难度。为配合临床一线有效开展COVID-19合并骨创伤患者的VTE防治,笔者对VTE防治提出护理建议,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1至6月收治的均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的28例血栓性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包括29条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导管单纯吸栓8例。合并球囊扩张20例,均未行支架置入。术后19例出现肉眼血尿,3例牙龈出血,1例穿刺点出血,1例恶心呕吐。随访6个月无截肢、死亡等情况。说明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研究于社区医院内部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联合治疗,对比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HI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肝移植术中血栓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受肝移植的10例合并P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7~66岁,中位年龄54岁。PVT分级标准采用Yerdel分级,Ⅰ级4例,Ⅱ级4例,Ⅲ级2例,无Ⅳ级患者。总结肝移植术中血栓处理方式和疗效。结果Ⅰ级血栓直接将血栓取出或高位离断门静脉主干,Ⅱ、Ⅲ级血栓根据血栓进展情况采用血栓剥除或取出全部血栓后行血管吻合,对于存在粗大分流血管者予以结扎离断。术后采用肝素静脉泵入和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术后超声定期监测门静脉血流,复查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超声均证实门静脉血流正常通畅,无门静脉新发血栓形成、狭窄、血流不足等门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合并PVT肝移植患者,为了获得足够的移植物门静脉血流,术前须评估PVT的范围及阻塞程度,设计精确的手术方案。根据不同情况PVT予以相应处理,可保证术后门静脉供血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因MP肺炎、腺病毒肺炎住院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重症肺炎比例、呼吸支持方式和住院天数。结果151例肺炎患儿中,单纯MP肺炎106例(MP组),单纯腺病毒肺炎45例(腺病毒组)。MP组热程较腺病毒组短(t=15.910,P<0.01),热峰低于腺病毒组(Z=3.561,P<0.01),出现气促、肺部湿性啰音、三凹征及低氧血症的患儿少于腺病毒组(χ2=11.203,6.807,36.746,21.177,均P<0.01);MP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低于腺病毒组(t=33.960,P<0.01),PCT、IL-6、LDH和25-(OH)D3水平均低于腺病毒组(分别Z=5.986,3.146,4.203,2.094,均P<0.05);两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0,P>0.05)。MP组肺部影像学以累及单侧肺叶为主,腺病毒组以累及双侧肺叶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55,P<0.01);两组均以肺部斑片样渗出为主要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8,P>0.05)。MP组重症肺炎30例(28.3%),腺病毒组33例(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45,P<0.01)。MP组12例予无创呼吸支持(11.3%),1例予有创呼吸支持(0.9%),腺病毒组31例予无创呼吸支持(68.9%),5例予有创呼吸支持(1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39,P<0.01)。MP组住院天数较腺病毒组短(t=31.014,P<0.01)。结论腺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的热程、热峰、炎症指标、住院时间显著高于MP感染的肺炎患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 TEG)对老年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老年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院1、3、5、7 d的静脉血,记录TEG和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 CCT)的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DVT组与非DVT组患者TEG和CCT各指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TEG与CCT各项指标对老年重症患者DVT的预测价值。结果CCT检测结果显示,DVT组与非DVT组仅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P<0.05);TEG检测结果显示,DVT组凝集块形成速度、最大振幅、综合凝血指数均明显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1、2.614,F=13.750;P<0.05);两组患者仅入院第5天的最大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可见临床预测DVT价值较好的指标依次为最大振幅、凝集块形成速度、综合凝血指数和D-二聚体,其敏感度分别为94.4%、50.0%、44.4%、95.1%,特异度分别为48.8%、85.4%、85.4%、33.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662、0.656、0.651。入ICU第5天最大振幅为67.5,是预测DVT发生的最佳临床诊断界值。结论TEG预测老年重症患者DVT发生的准确性高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31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进行治疗,在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参与血栓患者进行导管溶栓或者单纯抗凝治疗,观察患者在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后的静脉通畅率、术中出血量以及肺栓塞发生率,评估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仅为210ml,在31名患者中,共有3名患者出现轻度肺栓塞,发生率为9.68%,患者一次性血栓通畅率为26(83.87%),所有患者在接受后续的导管溶栓或者单纯抗凝治疗后,血管均恢复通畅。结论: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产生的效果良好,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静脉通畅率,对于控制肺栓塞等并发症来说有积极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