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现状,并探讨其与自我同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4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病耻感量表、自我同情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与自我同情的关系。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为93.75%。结果225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总分为(56.47±16.72)分,条目均分为(2.01±0.60)分;自我同情量表总分为(86.46±12.79)分,条目均分为(3.33±0.49)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总分与自我同情量表总分呈负相关(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自我同情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1),可独立解释自我病耻感13.1%的变异(ΔR2=0.131,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自我同情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可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同情以减轻其自我病耻感。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糖尿病足患者病耻感的真实体验、来源和应对方式,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4月,选取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借助Nvivo 12.0软件,根据Colaizzi现象学分析7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糖尿病足患者经历病耻感可归纳为3个主题。主题1:病耻感真实体验,包括羞耻感、焦虑、沮丧、自责和后悔、自尊感降低;主题2:病耻感来源,包括家人、朋友和同事、媒体、治疗费用;主题3:病耻感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隐瞒、回避和拒绝。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存在较强烈的病耻感,其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进行应对,因此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需充分关注糖尿病足患者的病耻感,为其提供相关的护理干预和心理支持。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肺结核患者产生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中 选取的对象是从 年 月到 年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名肺结核患者,随机将他们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其中研究组采取心理护理的措施,而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措施, 分析两种护理措施的效果。 结果: 分析护理满意度的相关数据可以得知, 研究组 对医护人员及工作更加满意,护理的效果也更加出色, ,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实际意义。而分析心理状态的相关数据可以得知,研究组患者得病后感到自卑的情况更少, ,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实际意义。 结论: 心理护理措施对于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非常显著,能够使得医患关系保持一个较为缓和的状态,也能让患者不再为自己的病痛而感到焦虑和愧疚,在临床治疗护理中的实践运用价值较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读大学生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17年7月—2020年6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便利抽样,选取5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在读大学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关注2个糖尿病公众号的同类患者为线上补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自我病耻感量表(C-SS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9份,有效收回率为94.50%。结果80.42%的在读大学生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病耻感处于中高水平。C-SSS总均分为(2.34±0.49)分,其中认知维度均分为(2.33±0.50)分,情感维度均分为(2.41±0.57)分,行为维度均分为(2.19±0.64)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父母身体状况、糖尿病类型、家族史、糖尿病并发症、是否胰岛素治疗的在读大学生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糖尿病类型是影响在读大学生糖尿病患者自我病耻感水平的因素(P<0.05)。结论在读大学生糖尿病患者疾病病耻感水平普遍较高。医院、学校、家庭应加强联合,关注自我病耻感水平高的大学生,通过动态追踪、心理辅导等干预措施,针对性进行及早防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患者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和病耻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太原市某三甲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治疗的双相障碍抑郁患者217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自我和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AMOS 22.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结果217例患者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得分(30.92±6.41)分,自我和谐量表得分(101.54±16.99)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21.63±6.46)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13.36±5.03)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和病耻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48、-0.655;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和病耻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3、0.742;P<0.01);自我和谐与病耻感呈正相关(r=0.763,P<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自我和谐仅在消极应对方式和病耻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54%。结论消极应对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双相障碍抑郁患者的病耻感,还通过自我和谐间接影响其病耻感。医护人员可以开展以路径为依托的干预措施,降低双相障碍抑郁患者的病耻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手术后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12月山东省、吉林省共3所医院因唇腭裂、颌面部肿物、外伤等接受颌面部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SIS)、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作为研究工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80例接受颌面部手术患者SIS得分为(64.75±12.52)分,CD-RISC得分为(26.37±7.06)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术后时间、复发及手术次数、心理韧性水平是患者病耻感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颌面部手术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病耻感,并受多种因素共同制约。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有效降低患者的病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