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教育方针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面对青少年学生缺乏感恩,尤其是缺少对母爱的理解和回报这种现状,作为母亲作为教师个人在法治课堂中探索让学生感知母爱,旨在改变青少年学生与母亲的不和谐关系,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 标签: 母爱 感恩
  • 简介:一则故事,让我看后心里五味杂陈。两位我喜欢的古典音乐大师,弗朗茨·李斯特和弗雷德里克·肖邦,在巴黎先功成名就的前者提携了后者。1830年,肖邦作别祖国波兰,来到欧洲艺术的中心法国巴黎,籍籍无名之际,经人介绍,认识了鼎鼎大名的同行李斯特。两人年纪相仿,都以钢琴为语言,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 标签: 籍籍无名 李斯特 音乐大师 欧洲艺术 弗朗茨 乔治桑
  • 简介:灾难前的预感震惊全球的美国“9·11”袭击事件发生不久,从灾难中逃出的幸存者中便出现了许多离奇的传说。据有关媒体报道,这些幸存者都曾有过一种不安的模糊感觉,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就在袭击发生不久前,很多幸存者基于不能言说的本能反应,开始改变了他们原来的工作或行动计划。

  • 标签: 感知 幸存者 袭击事件 媒体报道 灾难 反应
  • 简介:  记得是七十年代末,忽然一个晚上,我望着案头的诗稿猛地觉得自己打小就酷爱的诗歌,再无法确准地表现我丰富精彩的人生了……我染指起小说来.……

  • 标签: 感知小说
  • 简介:感知不仅关乎人对自身及世界的认识,也奠定了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和相互交往的基础。因而,注重个体的西方文化关注感知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尽管感知本身并无独立的历史,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却存在着不同的主导性感知模式。本文力争从历史性角度出发,以跨学科的文化学研究范式为指导,简要梳理古典至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感知话语的嬗变,以探究启蒙时期对感知的理解以及相关文化实践对人的感知和交往方式的重塑。

  • 标签: 感知 认识 再现 技术媒介 人类学
  • 简介:为了直观感受学生的学习以促进教学,教师不妨把自己放入学生当中,以学生的角色进行课堂感知,并在课后的交流反思过程中以这种感知为起点进行逆向思考,总结成经验性内容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

  • 标签: 学生角色 课堂感知 思考
  • 简介:摘要本文从阅读心理学角度论述了整体感知课堂阅读教学的经验与具体做法。从整体感知阅读教学内容对象的选择;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整体感知课堂教学也要微观分析等方面进行展开论述。旨在告诉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施整体感知阅读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课堂教学整体感知感知对象学生状况循序渐进微观分析
  • 简介:摘要:在小学学科教学中,音乐是典型的人文艺术类学科,它在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方面表现出色,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情感的深化,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以及对音乐的欣赏,促进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对于“美”的感知与认识。为此本文中简单分析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感知实践的特征,并具体探讨其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 标签: 审美感知 小学音乐课堂 基本特征 实践建议
  • 简介:摘要:色彩是美术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彰显着美术学科的魅力。同时,色彩对人的视觉有着直接影响,能够让人从色彩感知中形成相应的情绪。因此,在为学生讲述美术知识时,教师应当主动挖掘色彩的魅力,利用色彩彰显美术学科的教育特色,引导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感知和理解,以便学生基于色彩的角度真正地走进美术的缤纷世界。

  • 标签: “感知色彩” 高中 美术课堂 意义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之中,首先接触到的是音乐领域的基础知识,其次,会接触到不同类型与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作品进行了解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词曲制作人,这些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于音乐的感知有着自己的风格,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时候,都会形成对音乐理论知识以及音乐作品的整体性认知,这是小学音乐课堂实施整体感知教学的关键点。

  • 标签: 小学 音乐 整体感知 教学 实践
  • 简介:摘要: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将国学渗透其中,以提升他们的文化品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但教师不能仅仅给学生讲授国学的知识,要给他们多方面的体验,要让他们经历国学。要让国学与英语的操练与生活的体验融合起来,要让他们在经历中感知英语学习中的国学,进而将国学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 标签: 初中英语 国学渗透 素养发展 经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及其与课堂环境感知的关系,为促进学生发挥课堂主体性作用、实现参与式教学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0年10月,选择黑龙江省4所医学院校的7 202名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阶层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课堂沉默与课堂环境感知的关系。结果医学院校学生课堂沉默评分为(2.95±0.66)分。课堂沉默与课堂环境感知各维度评分[教师期望(3.77±0.72)分、班级规模(3.05±0.89)分、课堂气氛(2.71±0.80)分、课堂发言(3.06±0.73)分、教学方式(3.14±0.86)分、课程设置(2.23±0.66)分]均呈负相关(r=-0.413~-0.042,P<0.01)。控制人口学变量后,课堂环境感知中的教师期望对课堂沉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34,P<0.01),课堂环境感知的其他维度对医学院校学生课堂沉默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14~-0.043,P<0.01)。结论医学院校学生课堂沉默处于中等水平,课堂沉默水平会受到其感知到的课堂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当营造具有活力的课堂环境,降低课堂沉默水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标签: 医学生 课堂沉默 课堂环境感知 相关性
  • 简介: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具有艺术化的审美特征。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把“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必须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反映的艺术境界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它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鉴赏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应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本文拟从这三方面探讨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

  • 标签: 语文教学审美能力审美感知审美情趣审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