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下颈椎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目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59例下颈椎骨折患者,男38例,女21例;年龄28~76岁,平均45.3岁.AO分型为A3型骨折9例,B2型骨折29例,B3型骨折6例,C型骨折15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级5例,B级11例,C级20例,D级14例,E级9例.对于A3型和B3型骨折选择前路手术,B2型多选择后路手术,C型骨折选择前路/前后路联合手术.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评价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5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6.3个月.24例选择前路手术,22例选择后路手术,13例选择前后路手术.57例患者均获得骨折/脱位复位,术后6个月复查骨折愈合,植骨融合良好,2例C型骨折行前路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内出现内固定失效,二次手术行前后路联合手术.5例ASIA分级A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ASIA分级均提高1~2级.结论:下颈椎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应遵循在神经减压基础上,重建张力带与小关节稳定性的原则.对于A3型(单纯椎体骨折)和B3型(前方张力带损伤)骨折应采用前路手术,对于B2型(后方张力带损伤)骨折应首选后路手术,对于C型骨折应采用前路/前后路联合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入路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成A组(外侧入路)和B组(后外侧入路),每组各32例,其中,A组采用股骨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方式,B组采取股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实际出血量等。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实际出血量、骨折的愈合时间,包括治疗费用进行对比能够得知,与A组相比较来讲,B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的实际愈合时间比较短,住院费用与总费用均比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取股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股骨干骨折治疗过程当中,采取股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方法,可显著减少手术过程当中的实际出血量,进一步缩短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并且临床治疗费用比较低。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后入路骶前脓肿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经本院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为骶前脓肿,并行超声引导下经臀大肌置管引流的48例患者。分析骶前脓肿形成的病因、位置、大小、形态、导管型号、引流时间,与导管相关疼痛和置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短期与长期疗效,引流管使用的型号分别为8F、10F、12F及16F,并且根据导管型号将病例分为4组,比较组间脓肿引流时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脓肿体积与引流时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骶前脓肿成因包括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38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3例,放射性直肠炎2例,直肠癌术后复发并肠穿孔1例,克罗恩病1例,阑尾炎并脓肿形成1例,直肠瘘1例,胰腺假性囊肿术后1例。脓肿最大直径为24-135mm,体积为4.8-283.4ml。引流管使用型号为8-16F,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52d(平均13d)。42例(91.3%,42/46)患者骶前脓肿可充分引流无需进一步手术,有4例(8.7%,4/46)患者引流效果不佳需进一步手术治疗。8-16F不同型号引流管组间引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脓肿体积与引流时间呈正相关(r=0.281,P<0.05)。经臀大肌置管引流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臀大肌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和易耐受的深部盆腔脓肿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我科自1991年至1998年对脊髓压迫症状较重、伴有颈间盘病变的颈椎管狭窄症病人,应用后路椎管成形和前路减压植骨的联合术式,共行手术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8~64岁,平均52岁。病程1.5~13年,平均4.6年。病变椎间隙:C_(4-5)和C_(5-6)4例,C_(4-5)、C_(5-6)和C_(6-7)7例,C_(5-6)和C_(6-7)9例,C_(5-6)、C_(6-7)和C_7T_15例。侵犯2个间盘13例,3个间盘12例。CT测颈椎管矢状径为0.7~1.1cm。其中]0例有后纵韧带骨化,6例有黄韧带骨化,8例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走路不稳,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改良 Stoppa入路在治疗 骨盆及 髋臼骨折中的临床 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 46 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其中骨盆骨折患者 26 例,髋臼骨折患者 20 例,均采用改良 Stoppa入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 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46 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60~ 135 min,平均 95 min,切口长度为 7~ 13 cm,平均 8.5 cm,术中出血量为 100~ 1150 ml,平均( 326.17.8) ml,术后 1例患者出现阴囊肿胀, 2例患者发生腹部切口浅表感染,无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深静脉血栓、钢板断裂及骨折再移位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7.1%,疗效根据 Matta功能标准评定优 30例,良 9例,优良率为 92.9%,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 12.6周。结论:改良 Stoppa入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解剖清晰等优点,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08月至2015年04月,45例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大部或次全切除术患者发生的并发症.结果6例患者发生一种或几种并发症,发生率13.33%.并发症主要有皮肤灼伤1例,皮下血肿2例,胸骨上窝积液2例;残留甲状腺结节1例;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合并颈、胸皮肤粘连发紧1例.6例并发症患者经相应处理后均痊愈.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病例选择及手术技巧处理有关,把握好手术适应证,熟练的腔镜技术和丰富的开放手术经验是减少和避免近期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关键词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52-01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肱骨髁间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共7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根据采用的手术入路分为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组,n=36)、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B组,n=36).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X线暴露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少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肘关节功能评价及格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方式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时间少,X线暴露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好,优于内外侧联合入路.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改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患者1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髓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110min、平均87min,术中失血量200~700ml、平均330ml,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感染发生12例患青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按Majeed评分标准:优10例、良2倒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显露清晰、复位固定相对简单、疗效好等优点,是骨盆前环骨折显露及固定的不错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传统手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30例),将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的设为研究组(30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效果及远期随访。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复杂髋臼骨折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远期疗效。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改良 Stoppa入路在治疗 骨盆及 髋臼骨折中的临床 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 46 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其中骨盆骨折患者 26 例,髋臼骨折患者 20 例,均采用改良 Stoppa入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 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46 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60~ 135 min,平均 95 min,切口长度为 7~ 13 cm,平均 8.5 cm,术中出血量为 100~ 1150 ml,平均( 326.17.8) ml,术后 1例患者出现阴囊肿胀, 2例患者发生腹部切口浅表感染,无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深静脉血栓、钢板断裂及骨折再移位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7.1%,疗效根据 Matta功能标准评定优 30例,良 9例,优良率为 92.9%,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 12.6周。结论:改良 Stoppa入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解剖清晰等优点,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下入路手术的解剖要点及其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下颌下区的重要血管和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舌下神经与喉上神经内侧支之间纵向的最短距离;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39~62岁,均排除颈椎相关疾病病史。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12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采用下颌下入路手术治疗21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7~59岁;根据Levine-Edward分型,Ⅱ型骨折18例,Ⅱa型骨折2例,Ⅲ型1例。结果下颌下入路的相关重要解剖结构在尸体解剖中得以充分显露,舌下神经与喉上神经内侧支之间纵向的最短距离为(21.7±3.1)mm,通过适当牵拉能够充分暴露C2、C3水平,满足Hangman骨折手术治疗操作要求。21例临床病例随访(21.3±8.1)个月,骨折愈合均良好,术后神经症状及颈肩部疼痛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JOA改善率为64.9%。1例术中减压过程中出现脑脊液漏,术中行明胶海绵及Surgiflo填塞处理,术后常压引流3d未引出脑脊液,引流拔除后手术切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症状,2个月后自行恢复。结论下颌下入路可充分显露手术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所需的手术节段,手术疗效满意。熟知下颌下三角区域解剖结构、重要神经血管的走行是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肱三头肌双窗口入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本院骨科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治疗研究对象,对20例患者均实施肱三头肌双窗口入路手术治疗,分析这一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和价值。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感染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出现,骨折愈合时间为(2.69±1.56)个月,术后肘关节活动度为(115.45±12.50)°,治疗优良率高达95.00%(19/20),其中一例患者为骨折延迟愈合。结论: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开展肱三头肌双窗口入路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能更好的显露术野范围,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和目的,改善患者预后及骨折部位的恢复。
简介: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行解剖型垂直双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髁问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二科收治的32例老年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60~75岁,平均66.5岁。患者均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行解剖型垂直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术后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MEPS)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5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5个月。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皮肤坏死、鹰嘴截骨不愈合、内固定失效、骨髓炎等并发症。4例患者术后发生肘关节异位骨化,功能恢复可。末次随访时32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70°~120°,平均为95.0°;肘关节功能优16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4.4%。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以充分显露肱骨髁间粉碎骨折块及关节面,解剖型垂直双钢板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可及时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目的比较经三角肌与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5-01-2017-01间收治的50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将经三角肌入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25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2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三角肌与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相当。但经三角肌入路切口小、手术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效果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