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疗前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标对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至2019年期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拟行放疗的2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放疗前1天、放疗结束后次日均进行症状限制性CPET试验及静态肺功能一体化检查,除静息心率(rHR)外,其他指标均取峰值数据。根据放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RILI组(发生RILI)及对照组(未发生RILI),同时比较放疗前、后2组患者CPET数据,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PET指标预测RILI(≥2级)的准确性,并确定最佳cutoff值。结果20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RILI(≥2级),发生率为30%。放疗前RILI组与对照组CPET指标比较,发现氧通气当量(EqO2)、潮气末氧分压(PETO2)和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2组患者rHR、EqO2及PETO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RILI组rHR、呼吸无效腔与潮气量比值(VD/VT)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均较放疗前显著升高(P<0.05);放疗后对照组PETCO2较放疗前明显降低(P<0.05)。放疗前、后2组患者各项静态肺功能指标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放疗前EqO2曲线下面积为0.917,确定最佳cutoff值为35.85,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3.3%、92.9%和91.7%;放疗前PETO2曲线下面积为0.875,确定最佳cutoff值为117.2,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3.3%、92.9%和87.5%,故认为放疗前EqO2及PETO2指标对RILI(≥2级)具有较好预测价值,且两项指标间存在较强相关性(r=0.853,P<0.01)。结论CPET能客观定量评估肺癌患者放疗前、后整体功能变化情况,于放疗前进行CPET检查能有效预测RILI(≥2级)发生,对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放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肺气肿和气道壁增厚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急性加重率和死亡率升高等显著相关。因此开展了大量针对COPD患者及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关于肺气肿和气道壁增厚情况的研究。受试者行胸部CT检查后,将图像导入分析软件,定量测量基于全肺像素CT直方图上第15百分位点对应的CT值等的肺气肿情况和基于管腔周长为10 mm的气道的管壁截面积平方根等的气道壁增厚情况,并分析肺气肿和气道壁增厚的程度、分布、所占比例以及与临床的相关性,从而协助COPD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情况等。有助于COPD的早期识别、病情评估和管理,减轻对患者及社会造成的影响和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与康复疗效。 方法 抽取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我院 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随机分组,行呼吸功能锻炼的 37例为锻炼组,行常规锻炼的 37例为常规组,分析两组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情况。 结果 锻炼组 FEV1( 1.58±0.36) L、 FVC( 2.61±0.33) L、 FEV1/FVC( 65.89±3.47) %优于常规组, P<0.05。锻炼组呼吸困难 0级率( 16.22%)、 1级率( 40.54%)高于常规组, 3级率( 13.51%)、 4级率( 0.00%)低于常规组, P<0.05。 结论 慢阻肺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后,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症状有所改善,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疾病负担较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与过去对慢阻肺认识不足、诊断不足和干预不足有关。近几年研究者提出“早期慢阻肺”的概念,并与“轻度慢阻肺”相区别,旨在尽早筛查、诊断和干预慢阻肺进程,从而为慢阻肺的防治提供更好的策略。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近2年来早期慢阻肺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早期慢阻肺定义、评估、防治的临床意义,并展望未来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简介:摘要门诊管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外指南、共识的不断更新,慢阻肺患者门诊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亦逐步发生了变化。本文将分别总结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评估、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门诊管理模式、住院指征等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意见。
简介:摘要肉芽肿性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日常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包括一大组疾病,疾病谱广泛,病因多种多样,可以是感染性,也可以是非感染性,治疗截然不同,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有时诊断比较容易,更多的时候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肉芽肿病变常常是一些小活检标本,如支气管镜活检、穿刺肺活检、EBUS等,病变局限,极具挑战性。要做好肉芽肿性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搞清楚肉芽肿性病变包括哪些疾病?这些疾病各有哪些临床及病理特征?当遇到肉芽肿病变时应该进一步做什么工作?如何检测病原菌,鉴别感染性及非感染性?诊断逻辑及流程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病理科医生及临床医生都会遇到,虽然侧重点不同,都需要深入思考及掌握。本文就肉芽肿性肺疾病的疾病谱、诊断原则、一些重要病理特征的鉴别诊断意义、病原菌检测方法及选择等做一简单概括。
简介:【摘要】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白蛋白 (ALB)、血红蛋白 (HB)及体重指数( BMI)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5月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 50例 COPD患者,纳入 COPD组,另选随机取同期同院 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 COPD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及肺功能,健康对照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观察指标差异,分析各项指标与 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COPD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OPD患者肺功能水平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水平均显著下降 , 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水平与肺功能呈正相关。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干预 ,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延续性肺康复护理用于尘肺病中的价值。方法: 2018年 3月 -2020年 6月本院接诊的尘肺病病患 74例,用数字抽签法均分 2组。试验组采取个体化延续性肺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肺功能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干预后 FEV1水平( 1.92±0.26) L、 FVC水平( 2.74±0.32) L、 FEV1/FVC值( 67.92±4.15) %,优于对照组( 1.65±0.21) L、( 2.38±0.42) L、( 63.17±5.48) %, P< 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 97.3%,比对照组 81.08%高, P< 0.05。结论:于尘肺病中运用个体化延续性肺康复护理,利于肺功能的改善,满意度的提升,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SD大鼠肺功能及心脏功能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制造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模型,建模后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白藜芦醇组、糖皮质激素组和对照组。白藜芦醇组给予白藜芦醇灌胃治疗28 d,糖皮质激素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28 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8 d。对比3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心脏功能结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肺顺应性值均降低,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0.3/FVC)值均升高;肺顺应性变化中以对照组降低最为显著,糖皮质激素组次之,白藜芦醇组降低幅度最小(F=19.048,P<0.05),FEV0.3/FVC水平变化以白藜芦醇组升高最多,糖皮质激素组次之(F=0.076,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t=0.153,P>0.05)。治疗后,3组最大呼气流量水平、最大呼气中段流量水平均降低,以对照组降低最为明显,糖皮质激素组次之,白藜芦醇组降低幅度最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10、34.836,P<0.05)。治疗后3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厚,但LVEF升高以白藜芦醇组升高最明显,糖皮质激素组次之,对照组升高最少(F=56.986,P>0.05);LVEDD增厚中以对照组增厚最显著,糖皮质激素组次之,白藜芦醇组最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2.442,P<0.05)。治疗后,3组室间隔厚度值、左室后壁厚度值均升高,其中以对照组升高最为明显,糖皮质激素组次之,白藜芦醇组增厚幅度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7.401、18.726,P值均<0.05)。治疗后,3组右室(RV)游离壁、左室和室间隔(LV+S)值均增加,且以对照组增加最为显著,糖皮质激素组次之,白藜芦醇组增加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25、8.355,P值均<0.05)。治疗后3组RV/LV+S值均升高,且以对照组升高最为明显,糖皮质激素组次之,白藜芦醇组升高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25,P<0.05)。结论相对于糖皮质激素,白藜芦醇可明显有效地改善COPD并发肺源性心脏病SD大鼠的肺功能、延缓心脏功能及结构恶化速度,改善SD大鼠预后,且可避免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血糖、骨质疏松等严重不良反应,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白藜芦醇的上述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以期为COPD并发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依据,实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回授式肺康复指导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以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常规肺康复指导组(简称常规组)和回授式肺康复组(简称回授组)。回授组实施回授式肺康复指导,常规组实施常规肺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的一般资料、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回授组与常规组干预前的慢阻肺专项自我管理量表中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回授组干预后的慢阻肺专项自我管理量表中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管理、信息管理评分分别为(45.01±5.31)、(53.10±6.60)、(25.88±3.03)、(35.01±5.31)、(24.32±4.20)分,均高于常规组的(40.23±5.19)、(48.02±6.58)、(22.88±3.01)、(31.01±4.80)、(20.30±2.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回授组与常规组干预前的呼吸道疾病问卷修订版(AQ20-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授组干预后的AQ20-R评分为(7.22±1.08)分,低于常规组的(9.01±2.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回授式肺康复指导应用于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自我管理,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戒烟干预联合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门诊随访的200例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戒烟组、呼吸锻炼组及戒烟组联合呼吸锻炼组,每组50例。200例患者中失访18例,最终纳入对照组47例,戒烟组45例,呼吸锻炼组43例,戒烟联合呼吸锻炼组4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戒烟组和呼吸锻炼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戒烟干预和呼吸锻炼干预,戒烟联合呼吸锻炼组则给予戒烟和呼吸锻炼双重干预。评估患者治疗前和干预3个月后肺功能、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以及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干预前,四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mMRC、CAT评分及6MW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FEV1/FVC、mMRC、CAT评分及6MWD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戒烟组、呼吸锻炼组及戒烟联合呼吸锻炼组患者FEV1占预计值%、FEV1/FVC、mMRC、CAT评分及6MWD均较干预前改善,且戒烟联合呼吸锻炼组上述指标优于戒烟组与呼吸锻炼组(P<0.05)。结论戒烟联合呼吸锻炼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元化护理干预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7.1至 2018.1的 64例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多元化护理组进行了多元化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多元化护理组满意情况、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 P< 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