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二维超声经口裂间隙扇形扫查序列方法用于显示上腭及诊断腭裂。方法根据胎儿口面部的解剖学特征及超声指向性特点,设计经口裂间隙扇形扫查序列,并采用引产儿标本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孕期(孕20~28周)胎儿畸形筛查的7 154例单胎妊娠孕妇,在常规筛查中增加经口裂间隙扇形扫查序列以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对上腭的显示情况。并通过电话或病例查询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共5例引产儿标本采用经口裂间隙扇形扫查序列均清晰显示上腭。本院纳入的7 154例胎儿中,除失访56例外,纳入分析7 098例,有6 885例获取了满意的图像,成功获取率为97%。因体位原因,213例(3%)胎儿未能获取满意图像。经口裂间隙扇形扫查序列显示腭裂胎儿31例,与引产或生后随访结果一致,其诊断准确性为100%。结论经口裂间隙扇形扫查序列具有显示清晰、可操作性强及切面易获取等优点,对中孕期胎儿腭裂的检出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农村女性宫颈癌筛查工作模式与筛查结果。方法 2017年-2019年本地农村已婚女性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共42014例,其中2017-2018年参检21405例,2018-2019年参检20609例,采取问卷调查、病理检查、巴氏检查检测等,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19年受检者确诊率明显高于2017-2018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妇科疾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宫颈癌等疾病威胁性极大,必须加强排查。在进行农村女性宫颈癌的筛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全面的进行宣传,让广大女性能够明确宫颈癌的危害、症状、检查方式、以及尽早筛查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动员女性为自己的健康着想积极参与筛查。同时做好和当地各级政府的沟通,发挥政府部门和基层医疗部门的引导和配合作用。
简介:摘要评估亚太结直肠癌筛查(APCS)评分系统联合定量法便潜血在结直肠肿瘤筛查的价值。选择2017年8月至 2019 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拟接受肠镜检查的受试者1 420例,男695例,女725例,年龄50~75岁,所有入组病例在行结肠镜检查前行APCS评分和定量便潜血检测(QFIT),比较APCS评分和QFIT各组中结直肠肿瘤检出率,以评价联合检测法在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效能。本研究共纳入分析1 420例研究对象,其中 APCS评分中危组847例(59.7%),高危组573例(40.4%),共检出结直肠癌26例(1.8%),进展期腺瘤196例(13.8%),非进展期腺瘤395例(27.8%);APCS 评分与QFIT联合检测可分为4组[高危组(HR)QFIT阳性G1、高危组QFIT阴性G2、中危组(MR)QFIT阳性G3、中危组QFIT阴性G4],对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64.3%、16.4%、55.0%和9.8%,APCS评分高危组QFIT阳性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HR和QFIT阳性是进一步结肠镜检查的指标,MR且QFIT阴性组可暂缓肠镜,继续年度QFIT随访。总之,APCS评分联合QFIT用于结直肠肿瘤筛查,可减少不必要的肠镜检查,提高肠镜依从性和筛查效能,在结直肠肿瘤初筛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妇女宫颈癌筛查借助 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 TBS筛查的准确性。方法:选择 2018.1 -2019.12 进行 宫颈癌筛查的 99573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 ,均接受 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 TBS筛查, 分析最终筛查结果 。结果:筛查发现,阳性有 5645 例,阳性率是 5.67% ,其中 无明显意义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有 3984 例,占 70.57%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有 912 例,占 16.15%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有 749 例,占 13.27% ,未出现鳞状上皮癌。 结论 :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 TBS筛查宫颈癌女性能早期确诊疾病、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改善预后、值得推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双目屈光筛查仪在4~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判定屈光性弱视危险因素(ARF)的精确度。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6年9至12月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对4~5岁学龄前儿童使用双目屈光筛查仪进行非散瞳屈光度数筛查及综合性眼科检查。对其中疑似眼部异常儿童及主动接受详细检查的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CR)检查,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双目屈光筛查仪与CR检查屈光度数的差异,并用Bland-Altman法评估二者的一致性。参照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AAPOS)2013年发布筛查指南中的标准,以CR检查结果判定受试儿童是否具有屈光性ARF,并以此为金标准,评估双目屈光筛查仪以5种常用转诊标准(敏感性标准、Matta/Silbert标准、AAPOS2013标准、阿拉斯加州盲童探索组织2012标准、特异性标准)判定受试儿童屈光性ARF的准确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双目屈光筛查仪判定屈光性ARF的最佳截断值作为最佳转诊标准。结果共有1 986名儿童行双目屈光筛查仪检查,年龄(4.57±0.29)岁,包括1 084名男童和902名女童。双目屈光筛查仪的检查成功率为99.04%(1 967/1 986)。共有1 892名儿童双目屈光筛查仪检查取得了检测数值,其中1 827名(96.56%)儿童可在3次检测内获得可信结果。共有538名儿童接受了CR检查,除外1名被双目屈光筛查仪直接识别为"远视"的儿童后,剩余537名儿童进行了屈光度数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双目屈光筛查仪较CR低估球镜度数[0.75(0.50,1.25)D与1.25(1.00,1.75)D比较;Z=-10.36,P<0.01],高估柱镜度数[-0.50(-0.75,-0.25)D与-0.25(-0.75,0.00)D比较;Z=-11.10,P<0.01],低估等效球镜度数[0.63(0.38,0.88)D与1.00(0.75,1.50)D比较,Z=-13.33,P<0.01]。一致性分析显示,分别有96.28%(517/537)、95.34%(512/537)、96.65%(519/537)儿童的双目屈光筛查仪及CR检测值在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的95%一致性界限内。CR检查结果显示47名儿童(8.74%)具有屈光性ARF,以此为金标准,双目屈光筛查仪以5种常用转诊标准判定屈光性ARF的敏感度为63.83%~97.87%,特异度为53.36%~97.56%,约登指数为0.51~0.80,阳性预测值为16.73%~74.51%,阴性预测值96.57%~99.62%。ROC曲线计算得出双目屈光筛查仪判定散光性ARF的最佳转诊标准为散光度数>1.38 D。结论双目屈光筛查仪在4~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判定屈光性ARF的精确度较高。(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89-196)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HIV初筛阳性患者配偶的风险干预,预防、控制AIDS患者配偶的传播。方法对76名门诊HIV初筛阳性患者配偶进行针对性的风险干预包括说服门诊HIV初筛阳性患者主动告知配偶检查结果,说服患者配偶抽血检查HIV抗体,对患者配偶进行HIDS防护知识的宣教、指导、培训。结果45名配偶HIV初筛结果为阳性,31名配偶HIV初筛结果为阴性,经后期随访和临床追踪,31名HIV初筛结果为阴性的配偶均未受HIV感染。结论对门诊HIV初筛阳性患者配偶进行针对性的风险干预,可及时、有效减轻配偶的恐惧心理,做好相应的自我防护,同时可有效降低配偶间AIDS的感染率,有效保证了患者配偶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2010年至2013年间HIV初筛阳性病例相关检测指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酶联免疫法初筛实验HIV抗体阳性患者使用WesternBlot法进行确证实验并进行血常规检测和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1.30例HIV抗体初筛阳性病例确证实验结果中有22例阳性,3例阴性,5例不确定。2.WB条带中gp160、gp120、gp41阳性检出率为100%,p55阳性检出率较低。3.WBC计数减低时,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也有所降低。结论ELISA法检测抗HIV得出的s/co值可以初步判断HIV病情。联合检测HIV抗体s/co值、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对HIV抗体检测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辖区内VCT(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单阳配偶、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监狱羁押人员等高危人群3081例的血清,采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HIV的初筛检测。结果胶体金法检测出阳性患者86例,阳性率为2.79%;ELISA法初筛阳性患者62例,阳性率为2.01%。最后经本中心确认实验室采用蛋白印迹确认阳性患者60例,不确定1例,阳性率为1.95%。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IV检测中胶体金法和ELISA法各具有优势和劣势,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必要时可联合应用减少误诊漏诊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和相关护理方法。方法择选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3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当天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营养风险筛查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调查的367例患者中,NRS-2002筛查结果显示有61例患者(16.7%)出现营养风险,104例患者(28.33%)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足,61例出现营养风险的患者中,49例患者(80.3%)接受了营养支持,剩余的306例患者中,26例患者(7.08%)接受了营养支持。结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较高,及时对患者进行NRS-2002营养筛查并采取相应的营养支持和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两癌筛查,及时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早期乳腺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选择辖区内自愿参加“两癌”筛查的35~59岁农村户籍妇女,宫颈癌筛查行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巴氏分级Ⅲ-Ⅳ级,需阴道镜检查加宫颈活检。乳腺癌筛查进行乳腺的视诊、触诊,对乳腺临床检查可疑者和高危人群进行乳腺彩超检查。对乳腺彩超检查可疑或阳性者,行钼靶X线检查。结果宫颈癌筛查5392例,检出CINⅠ(宫颈上皮内瘤变轻度)13例,发病率0.24%,CINⅡ(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度)7例,发病率0.13%,CINⅢ(宫颈上皮内瘤变重度)4例,发病率0.07%,宫颈癌4例,发病率0.07%。乳腺癌筛查4522例,检出乳腺癌2例,发病率0.04%,其他乳腺疾病225例,发病率4.98%,乳腺增生1597例,发病率35.32%。结论通过对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及时发现早期宫颈癌、乳腺癌及癌前病变,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通过开展两癌筛查工作,可早发现、早诊断宫颈癌、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以便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保障了妇女生命健康,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