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的内容,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对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P<0.05)。这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躯体化障碍患者抑郁症状行以度洛西汀治疗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躯体化障碍合并抑郁症状患者,所选患者均行以度洛西汀治疗,对所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HAMD评分为(33.16±0.30)分、HAMA评分为(20.39±7.10)分;治疗第2周患者HAMD评分为(32.42±10.03)分、HAMA评分为(20.26±6.06)分;治疗第4周患者HAMD评分为(24.08±7.87)分、HAMA评分为(19.54±5.89)分;治疗第6周患者HAMD评分为(20.85±7.06)分、HAMA评分为(16.64±5.28)分;治疗第8周患者HAMD评分为(17.53±6.91)分、HAMA评分为(12.21±5.22)分。由此可见伴随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下降,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相比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更佳,且改善所需时间更短;相比于治疗前,治疗第8周患者躯体化/焦虑、认知障碍、迟缓、绝望、体重减轻、日夜变化、睡眠7项HAMD因子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8周,患者心理、生理、独立性三个领域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躯体化障碍患者抑郁症状行以度洛西汀治疗效果确切,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 60例采取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探讨两组患者的疫情症状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评分结果显示好转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慢性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体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策略在酒精依赖戒断综合征伴抑郁症状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酒精依赖戒断综合征伴抑郁症状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AWSS、HAMA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的70%,p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与盐酸帕罗西汀组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组比盐酸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轻,治疗1、2、3周时,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盐酸帕罗西汀组,而在治疗4周时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CGI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患者依从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产生抑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诊断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按照抑郁症状临床主要表现形式,采用临床观察及问卷调查方式,对具有临床抑郁症状患者进行逐一归类,统计分析其发生情况及特点。结果调查结果显示,9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当中42例存在抑郁症状。结论调查显示,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伴有抑郁症状的比例比较高。诱导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抑郁症状的因素多样,要从各方面入手,对患者阴郁症状的发生进行预防和有效的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氨磺必利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我院2012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与研究组(64)。均给予两组常规的生命体征检查与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口服利培酮片;给予研究组口服氨磺必利片。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与抑郁量表分值,记录所有不良反应发生事件。结果:在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的一般病理分减分、阳性量表分减分、总分减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在阴性量表与抑郁量表的减分均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0.05)。在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比较不具有统计学价值(>0.05)。通过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在血清泌乳素升高、静坐不能、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和体质量增加等方面,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偏低,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0.05)。结论:氨磺必利在治疗抑郁症状方面效果更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因本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尚未完全表现出来,需采用更多的样本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