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采用"定点、划线、上移"法改良胸前区操作杆穿刺孔位置完成胸前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的29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操作均顺利,术后颈部皮瓣无明显疼痛、麻木,颈部无疤痕残留。我们认为男性患者行改良胸前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通过改良胸前区操作杆穿刺孔位置,可在兼顾颈部美容效果的同时,降低操作难度,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拓展手术适应证。
简介:几年前,光明日报推出'百城赋'专栏,颇引人注目。一天看到上洋同志写的《九江赋》,自然引起我的关注。九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上洋同志曾任过九江市委书记,现在又是省里的宣传部长,为九江作赋自在情理之中。词赋本属中华文化的瑰宝,而今人写赋者不多,写好当然更不易。而上洋同志的《九江赋》令人刮目,无论辞章之华美,还是意蕴之
简介:目的探讨鞍膈下颅咽管瘤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290例颅咽管瘤,其中29例为鞍膈下颅咽管瘤,行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116月,采用MRI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和复发。结果肿瘤全切24例,全切率82.8%;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6例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行手术修补,4例行腰穿置管,均治愈。术后6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尿崩,2例出现电解质紊乱,3月后恢复正常。14例术前视力下降患者,12例术后得到不同程度改善。8例术前高泌乳素水平患者术后恢复正常,5例新出现垂体功能障碍,3月后复查恢复正常。1例复发再次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论鞍膈下颅咽管瘤经蝶入路手术可安全切除,创伤小,疗效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腔内治疗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8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动脉入路栓塞(A组,n=30)及经静脉联合经皮穿刺入路栓塞(VP组,n=58)分为两组。A组年龄(31.53±16.08)岁,VP组年龄(25.97±13.67)岁。A组和VP组间的年龄、栓塞手术次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A组和VP组间的Schobinger分期、Yakes分型以及疗效评估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栓塞手术(3.00±1.72)次,VP组栓塞手术(2.10±0.9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02)。A组临床治愈8例,部分缓解18例,无缓解3例,恶化1例。VP组临床治愈44例,部分缓解10例,无缓解4例,恶化0例。VP组的临床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3,P<0.001)。A组皮肤水泡、坏死3例,肢端坏死1例;VP组皮肤水泡、坏死1例,肢端坏死1例,术中发生一过性低氧血症2例。结论在肢体AVM栓塞路径的选择上,经皮结合静脉侧入路并发症率更低,疗效优于经动脉侧。
简介: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观察,探讨经皮椎间孔内镜手术入路与椎间孔、神经根及邻近组织的解剖学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行腰椎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按脊柱序列正常、无畸形、无移行椎的要求共纳入100例正常腰椎的横断面MRI资料和100例正常腰椎正侧位X线图像资料。选取L2/3~L5/S1节段椎间盘上下缘两个层面的MRI横断面图像的,分别测量椎间盘上、下缘的椎间孔宽度最小值(Gs、Gi)、神经根-椎间盘距离(Hs、Hi)、神经根-关节突距离(Is、Ii)和入路靶角(Js°、Ji°)。选取L4/5和L5/S1节段正侧位X线图像,分别从正位和侧位测量分析髂脊-椎间盘距离(Qa、Qb)和入路靶角(Ra°、Rb°)。结果MRI横断面图像资料分析显示Gs均〉Gi,其中L4/5节段Gi最小[(2.72±1.40)mm],L2/3节段Gs最大[(5.16±1.53)mm]。神经根-椎间盘距离从头端向尾端逐渐减小,并且在椎间盘下缘层面距离最近。L2/3和L3/4节段神经根位于椎间盘的背侧;而在L4/5和L5/S1节段,神经根位于椎间盘的腹侧。Is〈Ii,其中L4/5节段Is最近[(-2.55±4.94)mm],L5/S1节段Ii最远[(-8.23±11.11)mm]。椎间盘上、下缘横断面入路靶角从头端向尾端逐渐减小。L2/3和L3/4节段Js°〉Ji°;L4/5和L5/S1节段Js°〈Ji°。正侧位X线图像分析显示L4/5节段位置与髂脊约处于同一高度,L5/S1节段靶角明显大于L4/5节段。结论下腰椎(L4/5和L5/S1)椎间孔变小、神经根与椎间盘更近、入路靶角变大变陡,手术入路更复杂、难度更大;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时需采用环锯扩大椎间孔,使工作通道充分进入椎管内,减小神经根损伤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肱骨髁上骨折行肘前入路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8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肘后入路术治疗,观察组44例行肘前入路微创小切口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HSS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临床指标均比对照组优,观察组HSS评分(47.58±1.7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2.42±4.65)分(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P>0.05)。结论骨髁上骨折患者行肘前入路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利于骨折愈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手术分为经蝶和经颅入路两种,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这与肿瘤的全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及双额底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其中经单鼻孔-蝶窦手术30例。经双侧额底入路手术17例,分析手术经过、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肿瘤总体全切率89-36%(43/47),其中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组86.67%(26/30),经双额底人路组94.12%(16/17)。肿瘤未获全切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6,24个月。4例患者肿瘤复发.接受经双额底入路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或向蝶窦生长的患者。经双额底入路肿瘤全切率高.便于保护垂体柄,适用于肿瘤主要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或巨大型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