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报道小儿单次法硬膜外麻醉应用0.5%罗哌因溶液的麻醉效果,报告如下。选择下腹和下肢手术患儿3l例,ASAⅠ-Ⅱ级,年龄4-14岁,体重12-52kg,男20例,女11例,其中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13例,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1例,择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8例,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9例。

  • 标签: 罗哌卡因 小儿 单次法 硬膜外麻醉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 简介:患者女性,53岁,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混和痔切除术。伴有高血压病,血压控制良好,心电图正常,无心绞痛史,生化常规检查均正常。选择L3-4间隙穿刺置管,经过顺利。在血压、心率、心电监护下,开放静脉通路,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因2ml试验量,未见脊麻现象,遂给予0.5%布比因和0.670A利多因复合液5ml,5min后继注5ml,

  • 标签: 0.5%布比卡因 硬膜外麻醉 利多卡因复合液 并发 2%利多卡因 硬膜外腔注入
  •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局麻药加入新的明的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均采用单次腰麻:A组腰麻药为0.75%重比重布比因15mg;B组0.75%重比重布比因15mg中+新的明0.2mg;C组0.75%重比重布比因15mg中+新的明0.2mg+东莨菪碱0.Img。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C组术后完全无痛时间和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B组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高,C组仅l例恶心呕吐。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新的明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持续镇痛时间长,加用东莨菪碱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显着减少。

  • 标签: 蛛网膜下腔 新斯的明 局部麻醉 麻醉药物 术后镇痛 东莨菪碱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0.75%布比因致脊神经毒性损害的可能性原因及预防的必要性。方法:通过7例腰-硬联合麻醉临床事件调查及文献复习,对腰-硬联合麻醉用0.75%布比因后导致脊神经毒性损伤的病例及相关原因分析与讨论。结果:发现7例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意外事件中,2例诊为短暂性神经症状群(TNS),经5-12天治疗完全恢复,5例诊为双下肢功能障碍(瘫痪),脊神经损害,4例经18个月的治疗基本恢复功能;仍有1例未完全恢复,须要用手杖支持仅可步行短距离。结论: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发生严重脊神经损害与高浓度布比因神经性明显有关,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并予重视及防治规范的共识。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CSEA) 剖宫产术 布比卡因 神经毒性
  • 简介:蛛网膜下腔阻滞容易发生低血压,属常见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具有较大的威胁。为此,我们对下肢骨科手术采用0.15%罗哌因轻比重腰麻,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以0.5%罗哌因重比重腰麻进行对照对比,目的在寻找一种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小的腰麻方法。今报道如下。

  • 标签: 0.5%罗哌卡因 轻比重腰麻 循环功能 阻滞效能 蛛网膜下腔阻滞 下肢骨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利多因在复合静脉麻醉中的作用,以及对异丙酚、瑞芬太尼的影响。方法:60例鼓室成形手术的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利多因(RL)组,对照组不复合利多因(R)。观察利多因复合麻醉时异丙酚、瑞芬太尼的用量,复苏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呼醒时间。结果:复合利多因能降低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自主呼吸、唤醒时间不延长(P〉0.05).结论:利多因复合麻醉能降低异内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且心率稳定,不影响麻醉苏醒。

  • 标签: 利多卡因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丙泊酚 瑞芬太尼
  • 简介:目的:评价罗哌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因组(R,n=30)局麻药为0.1%罗哌因内含芬太尼1.0μg·ml^-1;布吡因组(B,n=30)局麻药为0.1%布吡因内含芬太尼1.0μg·ml^-1。均在宫口开大至3~4cm时,取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3~4cm。两组给予初始剂量10ml(混和液)后,记录麻醉阻滞最高平面,再连接自控微量镇痛泵(PCA)以5ml·h^-1的速度从硬膜外导管输入硬膜外腔。当病人感觉疼痛时.以0.5ml·min^-1的速度自控追加5ml。助产士观察分娩进展并记录产妇按压次数、用药总量、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s评分。产妇用VAS法自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并发症。结果:麻醉阻滞最高平面,中位数相似(P〉0.05)产妇按压次数两组无差别(P〉0.05).用药总量R组46.3±11.34ml,8组54.1±16.64ml.两组相比差异显著(0.01〈P〈0.05)助产士评估镇痛效果中,R组达到镇痛评分Ⅰ级占96.67%.B组占80.0%(P〈0.05)。产妇自身评估中,R组镇痛效果达到Ⅰ级占93.33%.B组占73.33%(P〈0.05)。运动神经阻滞中,R组O级(无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者)占80%,B组占50%(P〈0.01)。新生儿Apgar’s评分R组达10分者占96.6%8组占83.3%(P〈0.05)。结论:0.1%罗哌因复合微量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可行走分娩的镇痛效果优于布吡因,且镇痛效果确切,药物用量小.产妇舒适.可下床行走,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是自然分娩较好的镇痛方法。

  • 标签: 罗哌卡因 芬太尼 自控镇痛 分娩
  • 简介:目的:本研究比较两种不同浓度(1.25mg·ml^-1和2.0mg·ml^-1)的罗哌因用于术后腰段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时,镇痛效果及运动阻滞程度的差异。方法:30例行下腹部手术或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术后用Baxter微电脑镇痛装置罗哌因PCEA,组I浓度为1.25mg·ml^-1,组Ⅱ为2.0mg·ml^-1。PCEA设定参数均为单次剂量6ml,锁定时间60min,背景剂量1ml,限量7ml·hr^-1。结果和结论:两种浓度都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对运动阻滞的程度都很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轻。但浓度为2.0mg·ml^-1的罗派因在术后镇痛效果上优于浓度为1.25mg·ml^-1的罗哌因。

  • 标签: 罗哌卡因 术后 腰段硬膜外自控镇痛 运动阻滞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罗派因分别伍用芬太尼和吗啡对上腹部手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41例择期上腹部手术。随机分为RM组和RF组,接受PCEA治疗。RM组为0.2%的罗派因加吗啡50μg/ml,RF组为0.2%罗派因加芬太尼5μg/ml.每次启动PCA泵给药6ml。结果:RM组和RF组均可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安静时RM组的VAS评分波动于27~38mm之间,RF组为28-39mm,活动时RM组的VAS为38~56mm之间。RF组兔36-58mm之间.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RF组罗哌因的用量显著大于RM组(P〈0.01),RF组与RM组出现单侧或双下肢麻木的比例为5:1,恶心,呕吐、瘙痒.镇静评分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无一例呼吸抑制出现。结论:0.2%的罗哌因加小剂量吗啡或芬太尼对上腹都手术后PCEA的效果相当,RM组可明显减少罗哌因的用药量。

  • 标签: 罗哌卡因 硬膜外 镇痛 病人控制 吗啡 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