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磷霉素氨丁三醇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版通则1105、1106,采用平皿法和薄膜过滤法比较研究,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验证,分别计算各试验菌回收率来确定适宜的计数方法,并对其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采用平皿法试验细菌回收率为0、对霉菌及酵母菌总数高于70%,而薄膜过滤法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回收率在50~200%之间,大肠埃希菌(控制菌检查)适用性试验满足要求。结论:本品对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霉菌及酵母菌则无明显抑制作用,薄膜过滤法能有效地去除本品抑菌活性,因此,本品未选择平皿法,而采用了薄膜过滤法,该方法验证表明准确性、有效性及重现性较好,可用于磷霉素氨丁三醇颗粒的微生物限度计数和控制菌检测。

  • 标签: 微生物限度 磷霉素氨丁三醇颗粒 验证 平皿法 薄膜过滤法
  • 简介:目的了解磷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urA、glpT及uhpT基因的变异情况,探索变异与磷霉素耐药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磷霉素耐药金葡菌44株,及同期磷霉素敏感金葡菌6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磷霉素最低抑菌浓度;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分析fosB、murA、glpT及uhpT的变异情况。结果44株磷霉素耐药金葡菌临床株中,42株存在murA、glpT和(或)uhpT基因变异,其中12株同时检出fosB基因;6株敏感株中有2株出现murA和(或)glpT基因突变,无uhpT基因变异。合计50株金葡菌中发现murA、glpT及uhpT3种基因的变异类型分别达3类、9类及6类。结论磷霉素耐药金葡菌中murA、glpT及uhpT突变常见,可能参与金葡菌磷霉素耐药性形成。

  • 标签: 磷霉素 耐药 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观察和评价磷霉素钠注射剂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OPD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磷霉素注射剂和头孢曲松钠注射剂静脉注射治疗,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两方面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磷霉素钠治疗COPD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为80%,痰分离致病菌的药敏率89%,细菌清除率为84%,头孢曲松钠则分别为73%、82%、78%。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较后者(11%)低。结论磷霉素钠注射剂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COPD下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

  • 标签: 磷霉素钠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下呼吸道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并建立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磷霉素钙和甲氧苄啶为原料制备胶囊,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法测定溶出度。结果:采用全粉末填充工艺成功制备出溶出度良好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溶出度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甲氧苄啶浓度在0.01119~0.03077m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0.02224x+0.004155(r=0.99999);甲氧苄啶:在相当于标示量限度50%~100%范围内,测得甲氧苄啶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38%;0.01mol/L盐酸溶液900ml为溶出介质,采用转篮法,转速为每分钟75转,其溶出结果良好。结论:该胶囊制备方法可行,溶出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可用于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的溶出度测定。

  • 标签: 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 溶出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0年12月血标本分离的1株碳青霉烯类、磷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可能的传播方式。方法对该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耐药基因筛选、质粒分型、PCRmapping基因环境分析。结果该菌株对碳青霉烯类、磷霉素耐药,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MLST属ST46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2和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3存在~70kb接合型质粒上,分别介导碳青霉烯类、磷霉素耐药。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TEM、blaCTX-M存在~150kb接合型质粒上,介导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PCRmapping结果显示blaKPC-2位于Tn1721-blaKPC-2-Tn3样结构内,fosA3位于IS26-fosA3-IS26移动元件。结论此株来源于血标本菌株携带blaKPC-2、fosA3、blaTEM、blaCTX-M等多种临床常见耐药基因,其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可能的传播方式,应引起医院感控高度重视。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碳青霉烯类 磷霉素 耐药基因 基因环境
  • 简介:目的了解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标本中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ATB系统对中段尿标本分离的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和ESBI.S的检测,结果按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为90.8%,其中大肠埃希菌929株(78.4%)、肺炎克雷伯菌124株(10.5%)和奇异变形杆菌69株(5.8%)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分别为93.1%、88.7%和79.7%。住院患者尿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低于门诊患者(87.0%对92.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4.4%、38.7%和23.2%。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分别为89.5%和87.5%。结论尿标本培养获得的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标本分离的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肠杆细菌科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之一。

  • 标签: 尿路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 磷霉素氨丁三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热淋清颗粒联合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下尿路感染(LUT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LUTI患者,均为我院2022年7月-2023年12月时间段内所收治,按抽签法做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单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30例)与干预组(热淋清颗粒+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评分、不良反应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干预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更低(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热淋清颗粒+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应用于LUTI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热淋清颗粒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 下尿路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磷霉素氨丁三醇(FMT)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LUT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接受FMT或左氧氟沙星(LEV)单药治疗的急性单纯性LUTI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FMT组和LEV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尿培养细菌检出情况、检出菌株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FMT组纳入患者70例,男性31例,女性39例;年龄29-68岁,平均(51±10)岁;LEV组纳入患者56例,男性26例,女性30例;年龄31-66岁,平均(52±10)岁;疗程均为3-7d,治疗前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治疗后FMT组痊愈59例,显效5例,临床有效率为91.4%(64/70);LEV组痊愈28例,显效4例,临床有效率为57.1%(32/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P<0.001)。FMT组尿培养细菌阳性者46例,46株细菌中大肠埃希菌35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7株(48.6%);变形杆菌3株,其中产ESBLs菌株1株;粪肠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LEV组尿培养细菌阳性者37例,37株细菌中大肠埃希菌29株,其中产ESBLs菌株14株(48.3%);变形杆菌3株,其中产ESBLs菌株1株;粪肠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FMT组和LEV组细菌学有效率分别为91.3%(42/46)和56.8%(21/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P<0.001)。FMT组检出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FMT的敏感率为76.5%(13/17),LEV组检出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LEV的敏感率为35.7%(5/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FMT组和LE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8/70)比16.1%(9/56),χ^2=0.575,P=0.448]。结论FMT是一种治疗急性单纯性LUTI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 标签: 磷霉素 氨丁三醇 泌尿道感染 安全性
  • 简介:目的通过磷霉素与异帕米星联合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的大鼠模型,观察磷霉素对异帕米星致大鼠肾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笼皮下埋植法建立大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体内局部感染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氯化钠注射液组、阳性对照组(异帕米星300mg·kg^-1)和联合用药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给药,分别检测给药前,给药2周和4周时,大鼠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量(tWO)、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O);4周时处死大鼠做肾组织病理标本光镜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随给药时间的延长,异帕米星组和联合用药组的SCr、BUN及NAG酶水平均增高。4周时联合用药组的SCr、BUN及NAG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帕米星组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4周时的肾组织光镜观察和肾组织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联合用药组的肾损害较异帕米星单药组显著减轻。结论研究发现磷霉素可减轻异帕米星致肾毒性作用。

  • 标签: 磷霉素 异帕米星 细菌生物被膜 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PAO1) 肾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应用前列舒通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CB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3 g/d,睡前顿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前列舒通胶囊(1.2 g/次,3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统计两组副反应发生情况和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53/56),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6/56),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较对照组[10.7%(6/56)]显著降低(P

  • 标签: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舒通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湿热瘀阻证,炎症反应,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应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发生的ADR报告5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ADR以胃肠系统损害多见。静脉滴注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可致少数严重ADR。结论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对胃肠与肝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严格静脉滴注的溶媒与溶解稀释程序,用药过程中高度警惕过敏反应,注重用药后的监测。

  • 标签: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这三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状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到2013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使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这三类药物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66例。对其不良反应情况、年龄分布、过敏史以及药物停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者三类药物后,最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肠道反应。60岁以上的病人,其使用罗红霉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大于其它年龄阶段病人;15到59岁间病人,其使用克林霉素及阿奇霉素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大于其它年龄阶段病人。不同年龄阶段使用这三类药物后,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克林霉素后,有的病人会出现一定不良反应。因此,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应加以重视。

  • 标签: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回顾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国内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方法将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以及克拉霉素作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总结分析国内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检索,红罗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克拉霉素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各系统受损以及皮肤,其中以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经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在今后使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应用,同时加强患者用药情况的观察和指导。

  • 标签: 药物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红霉素药用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感染的替代用药,口腔、上呼吸道医疗操作时的预防用药。

  • 标签: 美他环素 药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阿奇霉素片中阿奇霉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 Agilent TC-C18柱( 4.6×150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 -0.02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以氢氧化钠调至 PH6.8)( 35: 65),检测波长: 210nm,流速: 1mL·min-1,柱温: 35℃,进样量: 10μL。结果:阿奇霉素在 95μg·mL-1~9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 0.9999( n=5),平均回收率为 99.80%, RSD为 0.46%(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阿奇霉素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阿奇霉素 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