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表达诗歌主旨的最活跃的因素。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有关生命感悟的意象诗立意独特,富含哲理,极富品味。

  • 标签: 狄金森 诗歌 意象 文学创作
  • 简介:  艾米莉·,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生前默默无闻,终老独身,她去世后留下的1700多首诗令人耳目一新.与惠特曼一样,她已被公认为标志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

  • 标签: 中的圆周 圆周世界 狄金森诗歌
  • 简介:<正>叙事视角是指作品创作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面貌,对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意义。儿童叙事视角是作者借助儿童的眼光去观察成人世界,从而呈现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不易被成人注意和感受到的世界。相对于成人视角所带有的理性思维特征,儿童视角在观察事物,讲述和理解事件时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因此,儿童视

  • 标签: 叙事视角 狄金森 儿童视角 特定角度 故事内容 认知方式
  • 简介:美国诗人艾米莉·(EmilyDickinson1830-1886)去世一百多年来一直是英语世界许多学者关注的对象。在国内外研究中,有关及其背景知识方面的研究较多,其原文研究比较薄弱。诗歌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与她的论题广泛相关。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翻译并分析的第311首诗,以读者反应论从一个读者不常注意的角度欣赏作者的叙事手法和视角以及该诗表达的意境,与读者分享诗人分析人性的见解,从一个侧面了解作者,进而探索作品的意义。

  • 标签: 狄金森 盗窃心理 原文研究
  • 简介:爱米莉·的大量诗歌都表明在诗歌创作时存在一种"对立思维"的模式,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诗歌中大量的矛盾修饰,关于"永恒"主题的、浸透着痛苦、同时体味到"狂喜"的诗歌,以及她充满绝望和渴望的情诗。诗歌的语言非常简约,是她诗歌中暗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给她的诗歌带来了神秘感和陌生感。如果说文学作品的陌生性造就了其经典性,正是独特的对立思维方式使她的诗歌成为了经典。

  • 标签: 爱米莉·狄金森 对立思维 矛盾修辞
  • 简介: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几乎在惠特曼成为美国自由诗的先驱的同时,也摈弃了传统的节奏格式和过分机械、束缚思想的韵律,发展了具有松散格律的自由体。数量可观的诗歌展现了她独具一格的写作技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诗歌韵律和标点符号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 标签: 迪金森 诗歌 韵律 破折号 口语化
  • 简介:[摘要]诗歌史上,死亡对很多诗人来说是个很有吸引力的主题。美国诗人艾米莉(1830-1886)对这一主题尤其感兴趣。而另一位被称为哲理诗人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也曾写诗涉及这一主题。通过分析两位诗人各自一篇代表性涉及死亡的诗歌,可以看出两位诗人死亡观有所不同。[关键词]死亡艾米莉罗伯特弗罗斯特[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一、的《因为我不能停下等待死亡》解析回顾英诗的历史会发现,死亡是一个对很多诗人很有吸引力的主题。美国诗人艾米莉(1830-1886)就是一位对这一主题尤为着迷的才华横溢的诗人之一。在她的1800首诗中,有500多首涉及这一主题。她刻意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那里,诗人流连于上帝,死亡,永生等主题。如果说清教主义让她隐居,同时也对于她的诗作有着影响。宗教的,超自然的主题不时出现在她的作品中。这首诗《我不能停下等待死亡》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

  • 标签: 弗罗斯特死亡 死亡观 狄金森弗罗斯特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0
  • 简介:虽隐居于世,远离红尘,对爱情却有极强的洞悉力,写下众多见地独到的爱情诗作。诗中多元的爱情诠释、迥异的爱情体验以及多变的爱情意象让世人在领略爱情独特魅力同时,也全方位解读了爱之真谛,从而理性对待爱情。

  • 标签: 多元性 爱情诠释 爱情体验 爱情意象
  • 简介:作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艾米丽·给后来的现代主义者许多启示与想象。诗歌的标题、意象、标点符号、韵律与修辞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现代性值得我们借鉴。

  • 标签: 艾米丽·狄金森 诗歌形式 现代性
  • 简介:  爱米莉·(EmilyDickinson)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女诗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除了19世纪60年代几次有限的外出以外,她的一生都在阿默斯特镇度过,直到1886年5月15日逝世.在阿默斯特镇的家中,她默默无闻地用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这些关系到生命、永恒、爱情、自然和死亡的诗歌,表现了她强烈的思想和情感,揭示了一个充实、安宁、执著的灵魂.她那既朴素又含蓄的诗句,既感伤又幽默的诗风使她成了美国民族诗歌艺术的丰碑.美国学者认为是公元7世纪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在驾驭英语言的能力上可以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 标签: 灵魂爱米莉·狄金森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创作 静观灵魂
  • 简介:本论文借鉴译介学的相关理论,审视在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的译介历程,从宏观层面考察汉语文化系统对翻译与形象构建的操纵。论文把译介的肇始时间追溯到1929年,阐明了建国后排除在翻译选择之外的历史缘由;结合1978年的权威评论对她的批判、译者1984年争取其合法性时对她的社会关怀的强调,以及2000年以来读者对她的个体特质的普遍推崇,揭示汉语文化系统如何影响了她的文学声誉,并考察了在汉语语境中的本土文化形象构建。

  • 标签: 狄金森 译介 文化形象 文化操纵
  • 简介:艾米莉·可谓是继希腊女诗人萨福之后盛开在世界诗坛上的又一朵奇葩。她在同19世纪男权中心文化的抗争中,既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深感焦虑,而又不甘向权威示弱、屈服。而她在宗教和爱情等方面表现出的矛盾性无疑归咎于她在诗歌中所隐含的火山般的性别意识:性别焦虑/身份颠覆。然而,诗人并未因为性别焦虑与恐惧而停滞不前,而是在竭力超越传统并颠覆二元对立的传统性别角色。鉴于此,该论文拟从性别意识入手细读诗歌,并以此来揭示诗人如何通过颠覆既定的男女性别角色来唤醒女性共同反抗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此外,诗人还试图创造一种承载性别意识且具有“双性同体”特征的女性诗歌语言来质疑和挑战男性经典文学传统,并以此为女性创作开创新的天地。

  • 标签: 狄金森 性别意识 男权中心文化 颠覆 女性诗学
  • 简介:诗歌中体现出的独特生态智慧使其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研究价值,而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精髓的道家哲学在自然的本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也有精辟论述。本文旨在从道家哲学的角度对的自然诗歌进行解读,并剖析两者在对自然的认识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中所表现出的异同,进而从自然之道推及处世之道,阐述两者共同的生命哲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固有价值,倡导顺应自然实践简朴而有意义的生活。

  • 标签: 狄金森 道家哲学 自然观 生态智慧 生命哲学
  • 简介:本文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分析了的诗歌《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这首诗大体上是两音步抑扬格形式,但从整体上来说,韵律不太规则,而押韵比较有规则。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但选择了灵魂。本文从的日常感情与宗教生活入手,说明这首诗不是爱情诗,也不是宗教诗,而是选择诗歌创作和隐居生活的宣言书。读者们应从自己阅读这首诗歌的目的出发,做出自己特有的解读。

  • 标签: 狄金森 灵魂 隐居生活 诗歌创作
  • 简介:爱米莉.本质上属于以爱默生和惠特曼为代表的美国浪漫主义传统,但其浪漫主义又有独特之处,这就是她对自然、精神和心灵的特别关注。她的自然诗巧妙地融入感情色彩和哲学思考,使这些自然主题的诗歌深深地刻上了她本人的烙印。

  • 标签: 爱米莉·狄金森 浪漫主义 自然 物我交融
  • 简介:阅读的诗歌,感悟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奇诡的现象以及变化的主题,可以感受到也的心灵的火花,灵魂的独语。从她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本世纪美国现代派诗人的影响。

  • 标签: 美国文学 狄金森 死亡 痛苦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女诗人艾米丽·的作品风格成因以及所造成的译介困境、余光中留美学习造成个人视域的保留与发展,以细读诗作《殉美》的余光中译文为例,分析在中西文化视域下余光中翻译的与众不同之处。

  • 标签: 狄金森  余光中  跨文化视域  翻译
  • 简介:出生在显赫的清教家庭,艾米莉后来却发现自己与清教教义竟格格不入。欣赏并推崇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但终究不能与其融为一体。本文旨在探讨艾米莉如何接受并拒绝着这两种影响她一生的思想,如何在相互矛盾的二者中寻求平衡,进行其独特的心灵探索。

  • 标签: 艾米莉.迪金森 清教教义 超验主义思想 矛盾
  • 简介:艾米莉·对公开发表诗作的抗拒态度与其对以诗册和书信为载体的“私发表”的热情一直是研究学界试图解开的核心秘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生前发表的作品在公开出版时的遭遇和对这一遭遇的态度来剖析选择以“私发表”为自己选择理想情感宣泄方式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艾米莉·狄金森 生前发表的诗歌 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