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为坚强的共和国之盾,我们公安民警时刻在与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对违法犯罪的各项统计指标自然耳熟能详,人人能说出个一二三四。值得人们注意的是,一旦违法犯罪各项指标与我们公安工作的成效能挂上钩,有人就要在这方面做起了“文章”。今年6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电视电话会,中央有关领导要求各地把扫除卖淫嫖娼、赌博、吸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成效,作为考核地方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后传出一则故事:北方某县的一个派出所,出资雇佣社会闲散人员,私设赌局,诱惑不明就里的人参赌聚赌,然后当人们在赌桌上渐入佳境时,派出所的警察破门而入,其结果自然是人赃俱获。后此事败露,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有记者前去细问究竟,方在已被停职的“原”派出所所长的诉说中明白了他的无奈。据该所长说,为了打击出“成效”,当地领导制定了指标,从市到县,再到各派出所,层层分指标,明确要求必须抓获卖淫嫖娼人员若干、赌博人员若干等等,完不成指标的话,不仅该所全体人员的薪水要受影响,连所长的“头衔”也将不保。无奈该地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良好,眼见其他地区轰轰烈烈地行动起来,自己也不能完不成任务,不得以才出此“下策”。 中央下大决心扫除“黄、赌、毒”,...
简介:目前,慈善事业生态系统中存在部分慈善异化现象。慈善异化是对慈善本真状态的偏离与违背,分化出其对立面,并成为奴役和支配本真慈善的外在异己力量,最后通过扬弃促使慈善本真状态回归。它主要包括自我异化与交往异化,其表现形态多样,原因复杂,但主要是由权力贪欲、财富贪欲与声誉贪欲所导致的。慈善异化需理性审视,一方面它是慈善事业自身发展的否定形式,是其发展的必经阶段,另一方面它容易导致慈善陷入“塔西佗陷阱”,需加以防范。因此,我们应运用“利益制衡欲望”原理,正确认识慈善的价值,协调慈善活动中的伦理关系,推动慈善伦理制度化与慈善制度伦理化的双向运行,积极扬弃慈善异化,推动慈善本质回归。
简介:刑事诉讼实践中,未决羁押的异化非常严重,本应作为例外措施的未决羁押沦为常态,表现为构罪即捕的高羁押率、与办案期限一起顺延的不当的长期羁押乃至违法的超期羁押。本应作为诉讼保障手段的未决羁押,往往沦为以捕代侦的侦查措施。更有甚者,在有罪推定观念的主导下,未决羁押沦为未审先罚、预支刑罚的惩罚措施。未决羁押的异化,严重侵犯了被追诉人的人身自由权,直接影响被羁押人的诉讼防御权,不当地强化了侦查中心主义的刑事诉讼构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后续的刑事诉讼进程和结局。未决羁押的异化成因复杂,既源于对强制措施的自行决定与有限控制,逮捕措施与羁押状态、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合二为一的立法缺陷.又因司法上的替代措施受限与变更途径缺失所致。
简介:如果说有一种理论概念运用的范围很广而且甚多歧义,那么符合这种情况的恐怕就非异化这个概念莫属了。什么是异化,异化这种现象的存在范围究竟有多广,其存在时间有多长?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论文看,似乎从宇宙范畴直到人的心理活动都存在异化,而且异化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发生和存在相伴随,并且还会同人类的发展一样永远不会终结。各种各样看法的存在,使得异化这个概念至今莫衷一是。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马克恩异化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中心内容是什么?我们究竟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和方法去分析纷繁复杂的异化观点,还是良莠不分地听任各种思想纷呈以至马克思的异化论也变得模糊不清?为此特作异化论三题,联系历史上和现实中一些有关异化论的说法,着重说明马克思异化论的精神实质和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异化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