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四川省自贡市6个月~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状况。方法测定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2 092例6个月~6岁儿童的血红蛋白值,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7.55%,以轻度贫血为主;男童、女童缺铁性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组儿童缺铁性贫血检出率最高,不同年龄组间缺铁性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期贫血、母亲孕期未合理补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母亲文化程度低及未合理添加辅食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结论儿童定期健康检查非常重要,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缺铁性贫血,以降低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简介:摘要患儿女,5岁3月龄,因肢体无力3个月余入院,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严重酸中毒,低钾血症;双眼玻璃体混浊,角膜基质灰白混浊;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基底节区可见对称性斑片状致密影。基因检测发现患儿SLC4A4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1个c.145C>T杂合变异,与其父检测结果一致;内含子区域存在一个c.1499+1G>A杂合变异,与其母检测结果一致。患儿以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为特点,且伴有多系统病变,应注意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尽早行基因检测。
简介:摘要: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讲,幼儿的各方面还不成熟,告状行为也存在在幼儿园中,每天大约有60%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有的每人每天告状次数达五次之多,令老师应接不暇,又忙又累,幼儿的告状行为看起来不大,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幼儿的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过这时候他们的道德标准还未形成主要是在“抢玩具”,而到了4-5岁,幼儿的交往能力不断提高,道德准则也慢慢形成,这时候的幼儿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考虑事情总是以自己的感受为出发点,而不管别的幼儿的感受,本文指出了4-5岁幼儿告状的分类,特点,以及动机,并提出了正确对待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几种方法。
简介: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离不开阅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课外阅读非常重视,明确要求:初中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更为明确直接的表述:“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所以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引导初中学生更好的阅读名著,教师的“引”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月25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进行了气管切开术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危重型患者,年龄63~72岁。4例患者中行经典气管切开术3例,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1例。分析总结术者在气管切开术全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和流程步骤。术后监测术者的体温和临床症状;术后第14天取术者咽拭子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术者均按照医务人员分级防护要求采用三级防护,并采用带过滤持续正压通气头罩。术前充分制定详细操作步骤、流程,有效缩短了术者在污染区停留时长;其中3例经典气管切开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 min,1例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间为8 min。参加4例手术的术者5名,术后均未出现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术后第14天全部术者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耳鼻咽喉科医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术时应该采用严密的三级防护措施,其中采用正压头罩、术前充分准备以尽可能缩短和患者近距离接触的时间、能减少或避免术中痰液对术者直接喷射的操作步骤等可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防护细节。
简介:摘要:学前教育作为学龄儿童教育的早期阶段,除了培养幼儿的口语和基本生活能力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使他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获益,通过阅读,幼儿也将加深对世界的认识。而3-6岁正好是幼儿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期,如果此时对幼儿加以引导,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进而促使幼儿养成阅读习惯,这对幼儿的未来将大有裨益。本文将通过幼儿自身阅读潜力、幼儿阅读形成环境、幼儿阅读内容、幼儿阅读误区诸方面的考察,针对3-6岁幼儿阅读兴趣培养这一问题,提出笔者自己的思索与拙见。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0例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总结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间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30例采用PFNA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术后随访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10±2)个月。30例患者骨折愈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9例,良7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6.67%。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确切,C臂透视下的微创手术,是高龄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早期下床的基础保障,提高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本文以大同瑞湖新能源汽车服务城项目为例,从总平面图的消防车道设计、建筑间距等方面,对项目总平面图的防火设计进行分析;从防火分区、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等方面对建筑防火设计进行剖析;从墙体防火措施、建筑防火封堵等方面对建筑配件及构造的防火设计进行研究。全面深入的对汽车4S店的防火设计进行了技术难点、要点的总结归纳,严格遵循设计规范条例,分析理解后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进行项目设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眶蜂窝织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眶蜂窝织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眶蜂窝织炎的新生儿病例,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7月1日,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患儿中男4例,女2例。5例有发热。5例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明显升高。3例为周围组织感染蔓延所致,2例为血源感染,1例怀疑母婴垂直感染。血培养阳性2例,脓培养阳性2例,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4例使用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2例使用头孢曲松钠+利奈唑胺治疗。1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6例均治愈。2.共检索到13篇文献,报道了15例眶蜂窝织炎新生儿,与本报道的6例合并后共21例。眶周红肿及发热是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以单纯发热、拒乳及呻吟为首发症状。多伴WBC明显升高。19例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均包含SA。19例联合应用2种及2种以上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12例国外病例中8例使用了万古霉素,国内病例以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联合氨苄西林或利奈唑胺为主。12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19例治愈,1例遗留四肢痉挛性瘫痪,1例死亡。结论眶蜂窝织炎在新生儿期罕见,以周围组织感染蔓延、血源感染及母婴垂直感染为主,有擦口腔史者易感,局部手术等有创操作提高感染风险。该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在新生儿期可因缺乏典型症状而延误诊断。SA为主要致病菌。抗生素选择应覆盖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常需联合用药。如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及时的外科治疗是治愈的必要条件。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并海绵窦血栓形成者预后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号染色体异常在血液病中的发生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9例伴6号染色体异常的血液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核型分析结果。结果99例患者主要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中ALL占比最大,将ALL患者患者分为+6/-6、6p异常和6q异常3组,3组ALL患者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6q异常的ALL患者年龄和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6/-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6p/6q异常及年龄大于14岁是影响AL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ALL各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90.9%、20.0%、55.6%,6q和6p组1年总生存率均低于+6/-6组(P<0.05)。结论伴6号染色体异常常见于B细胞性疾病,ALL中伴6q/6p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差,探讨6号染色体异常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患者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采用PVP治疗的1 31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相关资料。术后1周及1个月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VAS评分> 4分定义为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根据疼痛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1、3个月和1年进行随访,行X线和MR检查(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压脂像)排除新发OVCF,并同时记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相关信息、麻醉方式、OVCF数量、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影像学数据和其他合并症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PVP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接受PVP治疗的1 316例胸、腰椎OVCF患者中60例(4.6%)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不满意组患者腰背部存在一定程度的残余疼痛,其程度重于满意组,但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数量、骨水泥分布情况、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及腰背筋膜损伤与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有关(均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OR=3.577,P=0.029)、合并腰背筋膜损伤(OR=3.805,P=0.002)、骨折椎体数量(OR=3.440,P< 0.001)、骨水泥分布情况(OR=3.009,P=0.013)和合并抑郁症(OR=3.426,P=0.028)与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存在正相关,是其危险因素;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OR=0.079,P< 0.001)与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存在负相关,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OVCF患者术前骨密度低、合并腰背筋膜损伤、多椎体骨折、骨水泥注入量不足、分布不理想及合并抑郁症是PVP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