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紫杉醇药物支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至2006年12月于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入选72例冠脉造影患者,48例患者行冠脉内单支架置入术,随机分为紫杉醇药物支架组(PES组)和金属裸支架组(BMS组)各24例,24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术后1d、术后6个月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与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MD)。冠脉支架置入患者,通过冠脉内灌注乙酰胆碱(Ach)、硝酸甘油,利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测量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与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结果:术后6个月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PCI)病人中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3.2%vs11.4%±4.2%,P〈0.01),NMD两组无差别(P〉0.05)。PES组术后6个月FMD明显低于术后1d(4.6%±2.3%vs8.7±2.9%,P〈0.05),BMS组术后6个月与术后1dFMD无差别(7.8%±3.4%vs8.5%±4.6%,P〉0.05)。术后6个月PES组FMD功能低于BMS组(4.6%±2.3%vs7.8±3.4%,P〈0.01),NMD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PES组术后6个月Ach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低于术后即刻(-32%±3%vs-8%±2%,P〈0.01),BMS组术后6个月Ach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与术后即刻无明显差别(-6%±3%vs-4%±2%,P〉0.05)。术后6个月PES组Ach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低于BMS组(-32%±3%vs-6%±3%,P〈0.01),两组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无差别(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支架置入后6个月冠脉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紫杉醇所致心脏毒性是否具有防治效果。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紫杉醇组、紫杉醇+小剂量右丙亚胺组、紫杉醇+大剂量右丙亚胺组。分别于用药第8周末及16周末每组处死大鼠各8只,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并取大鼠心肌组织制作病理切片,于光镜下观察其显微结构,比较其中的差异。结果8周末紫杉醇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血清cTnI、cTnI浓度升高,右丙亚胺组升高幅度高于紫杉醇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O.05)。16周末紫杉醇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血清cTnI、cTnI浓度升高,右丙亚胺组升高幅度高于紫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大小右丙亚胺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16周末紫杉醇组细胞及间质充血水肿,右丙亚胺组较紫杉醇重,病理积分高于紫杉醇组。结论右丙亚胺会加重单药紫杉醇所致的心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