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病理学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的有90%(18例),共表达≥2项的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的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的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内皮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HPF和5个/10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具有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该研究旨在探讨IGF-1对高氧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凋亡机制。方法将传代培养的A549细胞暴露于高氧环境,并以不同浓度IGF-1(1、10、100ng/mL)干预48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调控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高氧组细胞存活率为(51-3)%,IGF-1干预组细胞存活率随着IGF-1药物浓度的递增逐渐升高,中、高剂量IGF-1干预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4±3)%和(88±4)%,与高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组A549细胞凋亡率为(38.3±5.4)%,较空气组(2.4±0.9)%明显增多;高氧组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为(72±5)%,较空气组(91±4)%明显下降;高氧组Bax的表达水平为(54±6)%,较空气组(3±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氧组比较,IGF-1干预组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分别为(16.1±4.7)%、(9.2±2.8)%和(6.9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氧组比较,IGF-1干预组细胞Bcl-2的表达逐渐增高,分别为(79±4)%、(94±4)%和(100±5)%,而Bax的表达逐渐下降,分别为(26±4)%、(5±2)%和(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氧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IGF-1具有促进A549细胞增殖,通过调节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表达,抑制高氧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
简介:摘要总结了3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患者的护理。认为此病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疾病出血倾向,针对性做好各部位出血的防护与治疗护理工作,加强宣教,从而保证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在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ucleosis.I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70例IM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结果70例I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成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贫血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根据年龄分成中青年(〈65岁)组(43例)及老年(≥65岁)组(29例);应用Logistic分析探讨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在72例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中,47例(65.3%)出现贫血,中青年组贫血发生率为55.8%(24/43),老年组贫血发生率为79.3%(23/9),老年组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年,OR=1.23,95%CI1.12~1.95,P=0.001)、糖尿病(OR=1.34,95%CI1.14~1.89,P=0.013)及大量蛋白尿(OR=1.11,95%CI1.05~1.76,P=0.011)是总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贫血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治疗前年龄(每增加10年)、糖尿病及大量蛋白尿是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并合成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运用1H-NMR和MS法对合成的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进行结构确证。结果合成了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及数十种合成中间体,1H-NMR和MS法对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进行了结构确认。结论此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
简介:目的:评价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干眼症患者51例102眼,双眼自身对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均4次/d,两种滴眼液之间间隔5~10min。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滴眼,4次/d,连续用药1mo后复查。观察每组用药前后SchirmerI试验,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症状都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SchirmerI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症状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对治疗干眼症有明显的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并评估其在OSC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芯片为材料,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辽宁省人民医院2003年1-6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OSCC存档石蜡包埋组织蜡块103例及3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EGFR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结果EGFR蛋白在OSCC、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7%和3.3%;扩增阳性率分别为31.1%和0;OSCC中EGFR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在OSCC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均无相关性(P&gt;0.05),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lt;0.05)。结论EGFR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将其作为判断OSC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治疗老年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老年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滴眼2滴/次,4次/日;联合治疗组在使用人工泪液的同时加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2滴/次,4次/日。8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前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Schirmer测定(SchirmertestI)、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earbreakup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眼部症状评分、schirmer测定、BUT测定、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相比较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人工泪液的基础上加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老年干眼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人工泪液替代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M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MCRCC无特殊临床表现,无典型的肾癌“三联症”,诊断主要以B超和CT为主,治疗以肾癌根治术为主,也可行肾部分切除术。1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2,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肿瘤局部复发,失访1例。病理TNM分期pT1aN0M03例,pT1bN08例,pT2N0M01例,癌细胞核分级均为G1级。结论MCR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术前确诊较困难,与多房性肾囊肿鉴别有一定难度。术前怀疑或术中证实为MCRCC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可考虑行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大鼠进行干预,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清中主要炎性因子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及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探讨辛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滴入LPS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随机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两周后给予辛伐他汀2.5mg/kg灌胃治疗,每天1次,治疗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中IL-8、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测定肺组织中IL-8、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较模型组体质量增长率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8、TNF-α、CRP浓度均降低(P<0.05)。各组大鼠肺组织中IL-8、TNF-α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COPD大鼠模型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减轻肺组织及气道炎症,对COPD大鼠的炎症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