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患者存在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笔者将本次研究目标选为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行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的56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将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28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心理特点分析及对应护理措施的2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于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总计值及护理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予以观察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总计值(96.43%)与参照组患者(78.57%)相对比,统计工具分析后,p<0.05,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与参照组患者相对比,统计工具分析后,p<0.05,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结论对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予以分析后实施对应护理干预可获得良好效果。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的护理需求,为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80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根据患者的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 90例)与观察组( 90例)。对照组为股动脉入路,观察组为桡动脉入路。给予所有患者术后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情绪烦躁发生率以及腰背酸痛发生率、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者患者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腰背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能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患者更少发生并发症,患者感到更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模式的选择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急救指挥型院前急救模式)和对照组(院前型急救模式)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5.00%>47.22%,χ2=6.11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9.82±1.84)min<(13.14±1.47))min,t=8.458]和抢救时间[(36.53±4.82)min<(49.94±7.05)min,t=9.421]相对更短(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急救中,院前急救模式的选择,影响着急救效率和急救效果,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安全,急救指挥型院前急救模式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榆林市第一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798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疗效好组639例和疗效差组159例,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ACS患者PCI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疗效好组患者中有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睡眠障碍者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疗效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冠脉成像检查中西门子Force CT两种扫描序列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各70例自适应性前门控序列扫描(A组)和TurboFlash大螺距扫描(B组)CT冠脉成像采集到病例中,按照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15段评分,然后再进行5个等级的评分,对图像质量进行法评估,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种扫描方式的图像质量评价中自适应前门控序列扫描的图像质量略高,LMA和LAD在各分段中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心率和严格的屏气训练条件下自适应性前门控序列扫描和TurboFlash大螺距扫描都能得到质量较高的图像,而自适应前门控序列扫描的图像质量稍高一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护理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通过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开展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简介:【摘 要】了解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和冠心病知识掌握程度的现状;探讨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冠心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为促进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康复同时也为取得良好的临床健康教育效果和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川崎病患儿冠脉扩张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医院儿科收治的70例川崎病患儿,为观察组,同期我院接受体检的儿童70例,为对照组。全面性比对两组结果,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川崎病患儿发生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NLR、PLR、SII水平,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合并冠脉损伤患儿NLR、PLR、SII水平高于未合并冠脉损伤患儿,P<0.05;治疗后,合并冠脉损伤患儿NLR、PLR、SII水平高于未合并冠脉损伤患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PLR、SII均是导致川崎病患儿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川崎病患儿NLR、PLR、SII水平持续升高,检测其各项指标的水平,能够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3.1-2023.12月,1年内行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的3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3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163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创血压监测伪差数值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更佳,可显著减少有创血压监测伪差数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35例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期护理要点,实施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大大增加了治愈率。结果此组35位病患都在全麻常温非体外循环的情况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5位病患术后痊愈,无死亡,无并发症,无中转开胸或者中转体外循环手术。结论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护理不仅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方法:选取 2018年 12月至 2020年 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 92例老年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常规药物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患者病情有效率以及冠状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97.82%(45/46),对照组有效率为 73.91%(34/46),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 ST段回落幅度> 70%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治疗,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以提高病情有成效,且冠状动脉血流情况较好,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