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粘膜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的病理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胃粘膜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患者10例,于2013年07月--2017年07月间收治,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予以免疫组化检测,探讨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0例患者的胃窦部粘膜下均观察到有肿块,细胞肿瘤呈梭形,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排列比较混乱,形式表现为束状、编织状。结论胃粘膜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属于中间性肿瘤,在临床中少见,恶变潜能、复发率较低,主要组成部分为炎症细胞和梭形细胞,临床诊断时需与梭形肿瘤细胞进行鉴别。

  • 标签: 胃粘膜下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成软骨细胞临床使用X线和CT诊断的效果。方法根据2006年4月至2013年5月我院的38例成软骨细胞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他们接受X线和CT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X线检查显示患者的成软骨细胞是不规则或圆形,CT结果可以观察到病灶的界限为分叶半环形钙化状。使用X线检查的临床敏感度是96.77%(30/31),特异性是12.5%(1/8);CT的敏感度是97.30%(36/37),特异性是100%(1/1)。X线和CT诊断的敏感性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CT和X线的特异性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成软骨细胞使用X线与CT综合诊断对提升诊断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CT的特异性优于X线。

  • 标签: X线 CT 诊断 成软骨细胞瘤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目的:探讨DOG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GIST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在光镜下观察GISTs的组织学特点,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DOG1在65例GISTs中的表达。结果:48例肿瘤来源于胃的GISTs中DOG1、CD117、CD34、α-SMA、Des和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89.6%、79.2%、68.8%、33.3%、10.4%、14.6%;17例来源于肠道,其中DOG1、CD117、CD34、α-SMA、Des和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88.2%、64.7%、70.6%、35.3%、11.8%和11.8%。16例CD117阴性的GISTs病例中有13例表达DOG1,7例DOG1阴性的病例中有3例表达CD117。42例(65%)患者随访3~33个月,其中26例病情缓解或无变化,12例肿瘤发生复发或转移,4例死亡。结论:DOG1是诊断GISTs的有用标志物,尤其对CD117阴性的GISTs患者有较高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DOG1 CD117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转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2016年6年7月-2017年8月接收的首次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回顾分析最终诊断为腰椎转移肿瘤的患者,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明确原发灶的患者有43例,未发现原发病灶的患者有5例。43例明确原发灶患者中,有16例肺癌,8例乳腺癌,4例胰腺癌,2例甲状腺癌,2例胃癌,3例食管癌,2例前列腺癌,6例肝癌。5例未发现原发病灶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之后,提示为腺癌3例,转移性肺中低分化腺癌2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现象,应尽量避免腰椎CT检查结果,而应全面分析和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仔细检查患者身体状况,询问病史,通过综合方式分析疾病,以避免腰椎转移误诊现象的发生。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转移瘤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骨化性纤维的X线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5例非骨化性纤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15例患者均经过X线平片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结果所有患者症状轻,下肢长骨干骺端或骨干好发,本文中股骨8例,胫骨6例,肋骨1例。11例皮质型,表现为皮质内或紧贴皮质下的单层或多层透亮区,病变向骨内发展进入髓腔,周围有致密硬化带环绕,以髓腔侧明显。4例髓质型,病灶在骨内中央发展,显示为单房或多房透亮区,边缘有硬化,骨皮质菲薄,轻微向周围膨隆。结论诊断非骨化性纤维X线为最基本的方法,确诊需要典型的X线平片表现,加之典型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非骨化性纤维瘤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脏血管与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患者接受CT扫描诊断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75例肝脏占位性疾病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CT扫描诊断与MRI扫描诊断,对比患者接受两种方法诊断后的肝脏肿瘤诊出情况。结果患者接受CT扫描诊断与MRI诊断的肝脏血管与肝脏肿瘤诊出例数贴近,两种诊断方法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肝脏肿瘤、肝脏血管患者的病情诊断中,CT扫描诊断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当中应用。

  • 标签: 肝脏肿瘤 CT 肝脏血管瘤 MRI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颅内破裂动脉合并脑内血肿的复合显微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破裂合并脑内血肿的患者共21例,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以及疗效。结果21例患者采用弹簧圈致密栓塞结合下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的复合手术进行治疗,术后DSA显示有3例动脉颈残留复发。术后GOS评价,有11例患者恢复良好,5例患者轻度残疾,3例患者重度残疾,2例患者死亡。结论颅内破裂动脉合并脑内血肿在临床上应及时通过DSA确诊,采用弹簧圈致密栓塞结合下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的复合手术对于未发生脑疝的患者是可行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脑内血肿 复合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夹闭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实施颅内动脉夹闭术的35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进行颅内压检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对症支持处理,分析颅内动脉压监测的作用。结果本组的35例患者中,25例颅内压在5-20mmHg之间,生命体征平稳;8例术后颅内压范围在20-40mmHg之间,其中有5例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出现急性脑水肿,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颅内压急剧升高超过40mmHg,经颅脑CT检查显示动脉破裂出血,经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3d死亡。结论对颅内动脉术后患者续监测颅内压,并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为病情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压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在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中颅内动脉破裂占50-85%,现在多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破裂。患者术后极易出现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甚至形成脑疝等并发症。急性期及术后科学的临床护理,可极大地降低死亡率。本文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急性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胶质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36例脑胶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术前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脑胶质的病理结果、病变个数与部位、MRI信号表现、强化情况、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以及周围纤维束状态。结果①病理结果显示,低级别胶质11例,占比30.56%,包括II级2例,II级9例;高级别胶质25例,占比69.44%,包括III级10例IV级15例;高级别胶质构成比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对比差异显著(P<0.05)。②病变个数与部位单发病变30例,多发病变6例;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颞顶叶交界区、额顶叶交界区以及小脑。③磁共振信号表现T1FLAIR呈等、低信号14例,T2FLAIR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1例;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④强化情况环状强化25例,伴结节状强化3例,轻度强化5例,未见明显强化3例。⑤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占位效应伴有中、重度水肿带26例,轻度占位效应伴有轻度水肿带8例,未有明显占位效应与水肿带2例。⑥周围纤维束状态低级别胶质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4例,浸润6例,破坏1例;高级别胶质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0例,浸润15例,破坏10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脑胶质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清晰呈现病灶的实际情况,且不同级别脑胶质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脑胶质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内动脉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办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患有颅内动脉130例,130例颅内动脉患者全部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者颅内动脉破损导致再次出血。临床对动脉栓塞过程中的破裂进行及时处理,分析其原因既防治手段。结果收缩压上升至220mmHg后,5例颅内动脉破损时间为1例瞳孔出现放大时、2例导丝随导管导入时、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时、1例弹簧圈掉落时;术后死亡1例,在良好的状态下恢复1-4患者预后,为期一年的随访,4例DSA复查,4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动脉的治疗。结论合理的治疗方案、规范的操作及适当的致密填塞能大大降低脑出血的并发症,提高脑动脉栓塞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纤维患者在微创手术中接受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以乳腺纤维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5月,例数为100例,其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按照其护理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分析2组乳腺纤维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乳腺纤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术后感染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乳腺纤维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较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微创手术 乳腺纤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CL)的病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接受的100例被诊断为原发性睾丸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病理诊断结果。结果100例原发性睾丸DLBCL中,61例患者肿瘤位于左侧睾丸,39例患者肿瘤位于右侧睾丸。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睾丸无痛性肿大,患者均行患侧睾丸高位根治切除术,术后对患者进行联合化疗与放疗,患者随访5年生存率为35.00%。肿瘤患者病理表现巨检结果为灰白、灰黄色、均质、质地坚硬、鱼肉状并且无包膜;镜检结果为异型淋巴样细胞呈现弥漫性浸润,肿瘤细胞体积增大,核分裂多见,肿瘤累及部位包括白膜、附睾管、血管、精索。结论原发性睾丸DLBCL属于高度恶性肿瘤,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实际诊断时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等进行诊断与鉴别。

  • 标签: 原发性睾丸 DLBCL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是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接收的30例腮腺混合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用CT或MRI检查方法,并结合检查成像分析患者的病变征象,以此来评断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0例患者在经过CT及MRI检查后,共检查出了32个病灶,且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及MRI检查方法在腮腺混合诊断中具有及其显著的应用价值,适合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医学研究中。

  • 标签: CT检查方法 MRI检查方法 腮腺混合瘤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浅表血管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5例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周围浅表血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总结超声检查特点,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不同类型的周围浅表血管患者有着不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8.8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周围浅表血管的有效途径,诊断符合率较高,且可较为准确的对肿瘤进一步分型,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周围浅表血管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成颅内动脉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探讨紧急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进行颅内动脉手术过程中发生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造成动脉破裂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紧急应对措施。结果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动脉大小、手术时机、阻断夹的使用是造成颅内动脉术中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予紧急处理,17例患儿预后良好(轻中度残疾),其中有3例有眼神经麻痹症状,3例肢体运动障碍。2例患者肢体完全瘫痪,1例患者死亡。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5个月内,重度残疾的2例患者中,有1例死亡。结论对于颅内动脉术中破裂,应根据手术时机和破裂原因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危险因素 紧急应对措施
  • 简介:淋巴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从形态学上观察都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在WHO分类中,淋巴没有独立的类别.而是与淋巴细胞白血病一起归类于淋巴组织肿瘤(淋系肿瘤)中(见表1)Ⅲ。这一分类是基于淋巴细胞发育、迁移和功能表达等方面的认识。

  • 标签: 成熟B细胞淋巴瘤 复杂性: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手术与姑息减压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56例脊柱转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28例,观察组采用姑息加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姑息减压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相较于肿瘤切除手术疗效更佳,减少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降低了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转移瘤 肿瘤切除手术 姑息减压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