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所有患者均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处理,对照组予胺碘酮首剂150mg+0.9%氯化钠溶液20ml,l0min内静脉滴注,间隔l0—15min可重复,随后以1.0—1.5mg/min静脉滴注维持6h,之后依病情减少剂量至0.5mg/min,直至仅出现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停止静脉给药,改口服胺碘酮600mg/d连续7d,此后改400mg/d连续7d,最后改为200mg/d维持治疗1个月,再减至100mg,1次,d,每周5d,间歇2d,维持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1袋(9g)/次,3次/d,维持6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52%;观察组治愈18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治疗,可在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CD3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2012年5~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诊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20例及乳腺纤维腺瘤30例组织标本中的MVD-CD31的表达,并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VD-CD31与临床生物学特征和Ki67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MVD-CD31高于纤维腺瘤组织(16.586&#177;9.528比10.403&#177;3.052,t=3.724,P=0.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VD-CD31的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有关(t=3.761,P=0.000;F=2.983,P=0.032),与月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瘤栓、ER、PR、HER-2表达及组织学分级无关(t=0.754、-0.533、1.633、1.853、1.040、0.276,F=1.937;〉0.05)。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MVD-CD31表达明显高于非三阴性组(t=2.078,P=0.04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Ki67&gt;14%组的MVD-CD31表达显著高于Ki67≤14%组(t=-2.287,P=0.030),MVD-CD31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r=0.356,P=0.011)。结论MVD-CD31可以反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其检测结果对乳腺癌患者的病情评估、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Gamma钉进行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固定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更少,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值得普及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生长抑素与奥美拉唑联合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2.09-2014.09期间在我院传染科接受治疗大的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利用随机法将其按照11的比例分成两组,一组18例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作为试验的对照组;一组18例患者应用生长抑素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作为试验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4.44%(17/18)远远大于对照组的72.22%(13/1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抑素与奥美拉唑联合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迅速止血,再出血率较低,更适用于临床治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血糖手机配合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动态血糖手机配合延续护理,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分别为(6.15±1.54)mmol/l、(11.30±1.70)mmol/l、(6.20±1.25)%、(19.15±2.05)kg/m,对照组分别为(7.05±1.43)mmol/l、(12.75±1.71)mmol/l、(7.35±1.30)%、(22.00±2.12)kg/m,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观察组患者心理因素、生理功能、社会关系、治疗影响评分分别为(16.95±4.36)、(22.10±7.05)、(8.52±1.60)、(8.60±1.59),对照组分别为(23.10±7.41)、(33.54±8.21)、(9.04±2.10)、(11.23±3.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8.3%、8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血糖手机配合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所谓类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术语中的特定名词,指某一类药理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具有相同的一种或一类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第11、24和35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对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等不良反应进行了警示,并指出该药禁用于糖尿病患者;同时还指出,洛美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糖紊乱也有报告。由此引出“血糖紊乱是否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类反应”的话题。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评价其对虹膜新生血管(NVI)消退和眼压控制的作用,可作为全视网膜光凝的辅助手段,减少活动性a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36例(36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的青光眼,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结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以及部分行复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NVI消退程度、眼压控制情况和视力提高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分别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随访,所有病例虹膜新生血管均完全消退,视力和眼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眼痛、头痛症状缓解。结论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VI患者,对NVI消退和眼压控制起到一定作用,同时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加快了玻璃体积血的吸收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消退,降低PDR的严重程度。但这一作用具有时间局限性,需要反复进行雷珠单抗注射以维持疗效。
简介:Brucella流产胎是zoonotic在ruminants和人引起brucelosis的克否定的病原体。像使用费的受体(TLR)认出Brucella流产胎并且开始影响天生、适应的免疫的介绍抗原的房间活动。在这研究,我们集中了于recombinantBrucella房间表面蛋白质31(rBCSP31)在老鼠巨噬细胞上决定它的效果。我们表明的结果rBCSP31导致了TNF-α;,IL-6和IL-12p40生产,由刺激p38和JNK和抄写因素NF-κ的激活的快速的phosphorylation取决于激活mitogen的蛋白质kinases(MAPK)的激活,在巨噬细胞的B。另外,连续暴露(>;24h)RAW264.7,到rBCSP31的房间显著地提高了IFN-γ;MHC-II的导致的表示和介绍rBCSP31肽给CD4+T房间的能力。而且,我们发现rBCSP31能与TLR2和TLR4交往。由从TLR2−/−和TLR4−/−老鼠的巨噬细胞的导致rBCSP31的cytokine生产从NF-κ的C57BL/6巨噬细胞,和激活是比那低的;B和MAPK从TLR2−/−和TLR4−/−老鼠在巨噬细胞被稀释。另外,从与rBCSP31使免疫的C57BL/6老鼠的CD4+T房间生产了IFN-γ的高水平;并且IL-2与从TLR2−/−和TLR4−/−老鼠的CD4+T房间相比。从使免疫的C57BL/6老鼠的巨噬细胞从TLR2−/−和TLR4−/−老鼠比那些生产了IL-12p40的高水平。而且,有rBCSP31的免疫在B以后比在TLR2−/−和TLR4−/−老鼠在C57BL/6老鼠提供了更好的保护。流产胎2308挑战。这些结果显示rBCSP31是导致cytokine生产的TLR2和TLR4收缩筋,upregulates巨噬细胞功能并且导致Th1有免疫力的反应。
简介:目的:探讨利奈唑胺骨水泥物理和力学性能改变,以指导利奈唑胺骨水泥在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在40g骨水泥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利奈唑胺,将样本共分成8个组,每组测定5个样本,8组分别是:Ⅰ组为对照组,不加抗生素,第Ⅱ到第Ⅷ组加入抗生素的量分别为1.2、2.4、3.6、4.8、6.0、7.2及8.4g。分别测定各组面团期时间、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结果各组面团时间在2′50″~3′40″之间。随着抗生素剂量的增加,面团时间也随之增加。各组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均优于ISO5833标准,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但高于其他各组,与其他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第Ⅷ组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均低于其他各组,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面团时间随着利奈唑胺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利奈唑胺骨水泥用于预防性使用,则每40g骨水泥中最多可以加入1.2g利奈唑胺,否则会影响骨水泥的强度。如果利奈唑胺骨水泥用于制作占位器,在每40g骨水泥中最多不要加入超过7.2g的利奈唑胺,不至于太影响骨水泥占位器的强度,但是加入的最佳剂量是多少,本系列实验的另一部分会有详细交代。
简介:目的综合评估2009~2011年4月成都市新津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为完善和推行成都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证据。方法根据成都市新津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定量描述和比较新津县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分娩管理和精神卫生情况。结果①新津县2010年体检88772人,检出健康问题14497例(检出率16%),每检出1例成本为122.5元。②截至2011年4月,新津县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2%,但不同机构建档率差异较大(68.08%~109.02%),部分档案内容不完整。③高血压患者共7318例,建档率90.1%;糖尿病患者共2187例,建档率95.1%。④2009~2011年死胎、死产和新生儿产后死亡率均低于4‰,连续8年产妇零死亡,剖宫产率达61%。⑤2010年精神病患者管理率97.3%,比2009年减少2.7%。结论①新津县全民免费体检率不高,疾病检出率低。②健康档案建档率较高,覆盖人群较广,接近全民覆盖。③慢病建档率较高,但慢病发现率较低。④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率接近100%。⑤新津县实施产科上收至县级医疗机构,有效控制和降低了产妇与新生儿死亡风险,但剖宫产比例过高。⑥新津县基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具有一定示范意义,但数据收集、使用和挖掘需进一步改进。
简介:目的调查新津县各级医疗机构2009和2010年门、急诊和住院疾病构成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收集2009和2010新津县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共17家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患者ICD-10系统疾病构成和单病种构成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9和2010年,全县各级医疗机构门、急诊前20位疾病就诊人次年增长106.8%,住院人次年增长43.2%。按ICD-10标准分类,门、急诊疾病谱为11类,2009和2010年前3类系统疾病均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累计构成比分别为85.1%和82.7%。2009和2010年前3位单病种均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浅表损伤,累计构成比分别为61.6%和59.5%。②住院患者疾病谱为12类,2009和2010年前4类系统疾病均为呼吸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均居首位,累计构成比分别为53.6%和50.8%。2009和2010年前4位单病种均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急性胃炎,累计构成比分别为48.12%和49.54%。另外,高血压、糖尿病住院人次增加明显,上升至住院前10位单病种。③急性系统疾病多分布在乡院,慢性系统疾病多分布在县级医院。结论新津县2009和2010年主要系统疾病为呼吸、消化和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县级医院以慢病为主,社区/乡院以急性感染性疾病为主。该县常见病种较集中且稳定,为基本医疗项目和基本药物的遴选提供了良好条件。
简介:目的调查2010年成都市新津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人力资源现况,为进一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新津县乡村医生人力资源信息。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对该县村医年龄、性别、执业资质及工龄等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10年成都市新津县各乡院管辖的乡村医生共213人,平均每个乡院管辖19名乡村医生;②乡村医生数达国家要求(每千人口至少1名乡村医生)的乡院仅3家,占27.3%;其余8家乡院管辖的村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力缺口;③村医男女性别比为2.2:1(68.5%vs.31.5%),年龄≤45岁者占42.8%,45~59岁占18.8%,≥60岁者占38.5%;中专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90%(分别为52.6%和38%)。④村医中具有乡村医生资质者占94.8%,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仅占1.4%和3.6%;工作年限≥30年者占44.6%,20~29年者占12.2%,10~19年者占29.6%,5~9年者仅占6.1%。结论新津县乡村医生总体数量不足,缺口较大;年龄结构老化,受教育程度偏低,执业资质欠缺。需逐步调整相关政策,保障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性,改善服务资质与质量,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