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确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理念,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本质,需要对传统的以侦查为中心、案卷中心主义加以批判反思,需要与以法院为中心、以庭审为中心加以区别对待,更需要根据中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区别于审判中心主义。唯有此才能构建符合中国实践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事司法体系。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内涵 界定 刑事司法实践 刑事司法体系
  • 简介:'复制'在数字时代遭遇了法律尴尬。临时复制、私人复制、搜索性数字图书馆复制等三类复制行为对版权法提出了挑战。通过一些特定条款的修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新的复制问题。传统的理论多是从合理使用的角度试图为这些复制行为进行辩解,以寻求正当性。本文却换一个视角,直接从根本上讨论版权保护基本理念的改革,认为在信息网络时代版权保护的中心应该从复制权转变为传播权,从而构建以传播权为中心的版权保护制度。

  • 标签: 数字版权 复制权 传播权 版权保护
  • 简介:船舶拍卖价款与责任限制基金清偿,类似企业破产还债程序而又有所不同,也区别于财产执行参与分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十章债权登记与受偿程序经过近20年的实践检验,在债权登记、债权确认与确权、受偿分配三个环节,都出现了不少争议,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第十章的立法修改,应当以保证审判公正与效率为目标,从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出发,针对该程序设置上的一些制度性缺陷,借鉴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理顺与民事执行程序之间的关系,重构债权登记与受偿程序设置,包括引入管理人制度,强化债权人会议职能,取消一审终审制确权诉讼,设立先取特权制度,衔接破产程序,明确概括性程序的性质,使该程序真正能够公正高效地发挥作用。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债权登记与受偿 确权诉讼 程序重构
  • 简介:税收法定主义在税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它在限制征税权、保障纳税义务人权利等方面起着的重要作用,已为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宪法文本所明确确立。基于各种原因,税收法定主义在我国宪法文本中仍处于严重缺失状态,这一缺陷使得税收法定主义自身价值无法得到释放,并直接导致我国税收法治根基不稳,制约税收法治进程。在宪法中明确确立税收法定主义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 标签: 税收法定主义 入宪 条款构建
  • 简介:刑罚目的报应论认为,刑罚的正义在于对犯罪的报应,报应主义正成为西方刑罚理论的主流。报应论体现了惩罚的公正,包含了罪刑均衡的要求,因而成为刑罚理论的基础。由于报应论忽视了刑罚的社会功能,为此应以刑罚的功利论来完善刑罚的报应论。

  • 标签: 刑罚 报应 功利
  • 简介: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在人类制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并广为各国仿效。但自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以来,如何克服反多数难题、解决麦迪逊两难始终是违宪审查实践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解释宪法也因此成为审视违宪审查制度民主正当性的重要指标。作为当代司法保守主义的旗手,罗伯特·博克主张,宪法解释应当超越政治偏见和价值判断、回归宪法文本,以中立性为依归去推导、界定和适用原则。

  • 标签: 麦迪逊两难 原旨主义 中立原则
  • 简介:<正>知识产权法定主义,按郑胜利教授的定义,即"知识产权的种类、权利以及诸如获得权利的要件及保护期限等关键内容必须有成文法确定,除立法者在法律中特别授权外,任何机构不得在法律之外创设知识产权"。

  • 标签: 法定主义 私人财产权 自由裁量权 权利客体 无体物 文字作品
  • 简介: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开创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制度,由此也产生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的“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建设实践形态。二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此,社会主义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客观现实条件的改变而“更新”存在的形式,才能永葆生命之树常青。

  • 标签: 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模式” 开创 中国特色 历史条件
  • 简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就是一个“还地于民”的过程。因为流转上的障碍,农村土地权利并未真正物权化。流转管制背后蕴藏着父爱主义理念。父爱主义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消解,反而重新抬头。但逻辑上父爱主义的预设前提并不存在,且潜伏着无效率和不自由的危险。父爱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精英主义,土地管制所借助的三个正当化理由都有反思的必要。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为“还地于民”提供了历史契机,摒弃父爱主义有助于实现农村土地资产彻底物权化和农民身份彻底市民化,并为克服危机提供动力。

  • 标签: 父爱主义 三农问题 农地流转
  • 简介:<正>不言而喻,互联网给知识产权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一挑战不仅仅体现在无以计数的侵权与盗版,同时体现在对于知识产权本身正当性的反思。在美国,以哈佛大学教授、网络法名家莱西格(LarryLessig)为旗手的知识产权反思派极力反对版权法的无限

  • 标签: 莱西 LARRY 普林 杰弗逊 冬天的故事 美国工业化
  • 简介:一、新世界主义刘擎:我的发言并不是真正的论述,只是想勾勒一下我们已经思考的和正在思考的问题。实际上核心问题是未来中国秩序和世界秩序的关系,其实这是内外双重性的考虑,我们不认为能脱离世界结构来思考中国本身,就像一个人不能脱离外部来思考自己一样。也就是说,世界是包含中国的世界,中国是在

  • 标签: 世界结构 世界秩序 文化理想 国家主权 现代中国 民族国家
  • 简介:一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虚构了一个格拉多科学院,这个科研机构中的专家学者们凭着自己的奇思妙想做着各种古怪的试验,提出各种改良自然、社会和政治的方案。由于他们对自己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运作机制毫不了解,也丝毫不感兴趣,所以提出的方案丝毫无助于国家治理和民生福祉。[1]在去世前为《东方学》一书所写的新版序言中,萨义德把美国外交政策的智囊们比作格拉多科学院中的学者,他们试图向中东国家移植人造的自由市场'民主制','对于这

  • 标签: 东方主义 主义面孔 法律东方
  • 简介: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宪法文本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本质上,宪法文本主义是文本主义在宪法解释学上的一种体现。其主要强调:尊重宪法;以宪法为中心;探求宪法文本的明显含义;排斥其他因素;反对文字主义与文本虚无主义等。公允地说,宪法文本主义有助于宪法学的发展,但其缺陷也较明显。对于宪法文本主义的主张、实质、认定标准以及其内在的缺陷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宪法学方法的整体认识。

  • 标签: 宪法 文本主义 宪法解释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体表现为人们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等等,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和凝聚性三重属性。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对人类法治文明发展历史的深刻认识,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运行的实践属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路径在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从社会认知到社会认同、从价值理念到行为指引的转变。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价值属性 弘扬路径
  • 简介:<正>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就法的阶级性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对解放思想,克服左的影响,提高法学基础理论水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有重要意义的。

  • 标签: 社会主义法 马克思主义法学 法学基础理论 阶级性 法学界 解放思想
  • 简介:<正>在日本公法学上,法治主义的观念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要将其整理出来,却有很大的困难。其理由是:第一,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对法治主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且相互之间还未能有充分的学术对话;第二,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应当如何考虑深受德国法影响的“法治主义”与受英美法影响的“法的支配”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异同。我是专攻行政法学的,所以在此打算从行政法的观念出发,谈一谈对于法治主义的理解。

  • 标签: 法治主义 公法学 行政法学 宪法学 行政组织法 明治宪法
  • 简介:纳粹刑法是中国刑法学界相对陌生的课题。在中国刑法学者的传统印象中,纳粹时期的德国《刑法》极其糟糕,当代刑法应该完全断绝与其所存有的关联。然而,在德国现行的刑法立法、司法和刑法学中,众多刑法条文、判决和学说肇始于纳粹时期或者在纳粹时候得到了重要发展。因此,如何认识纳粹刑法及其对后续的影响,是德国刑法学界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以20世纪刑法的发展路线这一独特视角,将纳粹刑法视为这一进程中的一个极端化阶段:虽然偏离了当时的发展路线,造成了发展路线的极端化,但仍然没有背离发展路线。故而,纳粹时期刑法对战后的后续影响是必然的,战后德国刑法不可能也不必完全舍弃纳粹时期的刑法,而只须清除其中纳粹主义的特有成分。结合本文,译者想在此表达对政治与刑法之间关系的一点拙见。正如本文所提及的,刑法遵从当时的政治,这是一个基本原理。在德国纳粹时期,刑法立法与司法被急剧地极端化,完全为纳粹统治服务;众多颇具学术造诣的刑法学者也无法抗拒纳粹主义的侵蚀,其学说进一步纳粹化。因此,在法治不正常时期,刑法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理论均难以抗拒政治的干扰,甚至会迎合政治的需求,大多沦陷为专制独裁的附属,甚至是帮凶。刑事法治发达的关键是政治环境的优良,同样的刑法制度在专制独裁国家与民主法治国家的效果截然不同。对此,德国纳粹时期和战后的情形即为明证。一言以蔽之,刑事法治能且仅能在政治昌明之下得以实现。今天,历经磨难的中国欣逢盛世,提出了依法治国,社会政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这为中国刑事法治建设奠定了必要前提。惟愿中国刑事法治不断健全完善!

  • 标签: 德国刑法学 刑事法治 联邦法院 中国刑法学 德国纳粹 习惯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