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P300有波形恒定和潜伏期恒定两个特性,可以通过叠加将P300从EEG中提取出来。P300心理测试利用认知过程中的P300指标的变化探测高级认知活动中的神经电变化,成为一个"窥视"心理活动的"窗口",是对传统心理测试技术的重要补充。在测试实践中要遵循心理测试基本规律,严格按照科学程序进行操作,对测试刺激要精心准备,测试前要进行测试指导,软硬件操作要规范,测试结果分析要科学客观。
简介:对于法律统一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仅仅关注刑法,而民法、行政法的统一解释仍交由其他机构和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现实中起到了一个常设法律解释机构的作用,这种法律解释模式更多是应因法治需要而采取的便宜之计,在中国法治向纵深发展时,我们可能需要对法律解释体制作一个全面、理性的重构。
简介:防止冤假错案,维护程序公正,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定,可谓任重道远。无疑,法律的颁布不等于实施。除了刑事法官的价值观念、法律思维、职业习惯的主观因素影响及刑事司法实践的客观因素作用,作为价值性冲突规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解、适用仍有其难处。本文以庭审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规制为切入点,拟从法解释学的角度,结合本土刑事司法实践特征,以求进一步明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从而更为有效地实施排除规则。
简介:吴英案作为有重大争议的死刑案件,引起了民众的广泛热议并迅速转化为一起公共案件。从刑事实体法的角度来看吴英案,我们很容易陷入困局。从刑事程序法的角度,通过构建民众直接参与刑事审判的机制,引入作为例外的"疑罪从轻"规则,推行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回归,将为我们解决有重大争议的死刑案件中的现实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第十四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提出“再审案件也要创造条件开庭审理”之后,再审案件开庭审理便成为法院审判工作的一门新课题。特别是刑事再审案件,虽然刑诉法审判监督程序有“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的规定,但由于它的许多方面与原审时的情形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完全按一审程序开庭审理似乎也不切合实际。现各地法院正在摸索并不断进行总结经验,为此,结合审判实践谈
简介:<正>国际贸易上电子技术的运用近年来虽说略微势弱,但我们的信息时代通过新媒体和因特网——这一所谓"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革命"——征服世界的脚步却没有停顿。
简介:
简介:简易审理的普通刑事案件应注重程序性,在审理中可以适用局部简易审理。简易审理的适用条件要严格掌握。简易审理的操作体现在五个环节当中。
简介:会见权是犯罪嫌疑人与辩护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会见权并非属于不可限制的绝对权利,有时出于实现侦查目的等的需要,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为了防止对会见权滥行限制,需要对会见权的限制进行规制,规制的方式有实体性规制与程序性规制两种,我国采用的是实体性规制方式,但实体性规制存在固有缺陷,无法实现对限制会见权的有效规制,我国应该采用程序性规制方式,设立限制会见权的事先审查与事后救济机制.
简介: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专家辅助人出庭制度,旨在解决诉讼中涉及鉴定意见的争议以及其他专业问题。但是,两大诉讼法对专家辅助人出庭程序仅是作了简要的原则性规定,从而导致专家辅助人在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强。需要确立适当的启动条件、时间,明确法庭审查的内容尤其是对专家辅助人资格的审查以及法庭决定权与当事人诉权的关系,以保障该制度得以有效实施。
简介:<正>刑事侦查工作体现着一种特殊而又复杂的认识活动。在这一认识活动中,掌握有效的逻辑方法和策略,遵循正确的侦查辑逻程序及其规律,对于侦查人员来讲无疑是一种必要的需求。本文试图揭示刑事侦查中这一认识活动的一般逻辑程序,以便为侦查人员以及刑侦研究工作者提供初步的理论参照。
简介:一、前提司法程序基本属性的失却,一方面将直接导致司法程序无法发挥对于当事人和国家利益的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将直接滋生司法程序本身的问题,放纵司法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直至引发司法腐败,构成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方面面的不和谐问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警觉。
简介:我国刑事审判程序采用的是定罪与量刑合二为一的庭审程序,这种审判程序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答辩量刑"、"量刑辩论"等审判程序改革尝试的出现为构建我国新型的量刑程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文章从程序的启动、参与的主体等方面分析,提出了我国独立式量刑程序的具体构建。
简介:本文以阐述传统思维下的侦查讯问的口供中心主义为基点,对造成口供中心主义的根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指出传统侦查讯问程序是与现代法治理念相背离的,于当今法治社会的人权保障和程序正义价值理论是格格不入的。以思辨式的思维提出了构建法治视野下的侦查讯问程序,并就讯问的法治化要素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以期能给我国侦查讯问程序的革命带来灵感。
简介:在美国民事诉讼中,地域管辖规则要求初审法院必须对当事人享有属地上的管辖权,联邦宪法要求初审法院对当事人的这种管辖权必须符合其第十四条修正案中规定的正当程序的要求.在将这两种原则性的管辖规则整合适用方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了若干相关判例.这些判例中的一些思想对于我国地域管辖的完善是有借鉴意义的.
简介:无罪推定系现代刑事诉讼的理论基石,其核心价值在于保障刑事被追诉者的权利,限制公权力。量刑程序作为刑事诉讼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以无罪推定原则为理论基础,在证明责任分配、证明标准的确立、量刑原则的确立及被定罪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保障等方面体现无罪推定的本质要求。
简介:模式不是制度的等同物,研究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就不能仅仅从模式设计入手,深藏在模式背后的是价值和程序的约束.以世界违宪审查模式的价值认同和程序司法化为参照,以价值--程序--模式为分析框架,是构筑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进路.机构独立、解释权威、程序合适是进行违宪审查的基础要素.否则,再完美的模式设计也无法真正运行.
简介:论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陈瑞华一、引言长期以来,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法学理论对于法律程序的价值问题基本上坚持了程序工具主义的观点,即将法律程序仅仅视为实施实体法的手段或工具,强调程序在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方面的有效性或有用性,而不承认它具有独立于实体法目标...
简介:夜来无事闲翻书。读杨立新的《审讯轶事》(载《法学家茶座》第七辑)。文章开宗明义,审讯分为讯问和询问。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对被告人的审讯,叫做讯问,是审讯的意思,对证人的审问,叫做询问。这样的确分开了对被告人和证人审讯的不同。在民事审判工作中,对当事人的审讯叫做讯问,对其他当事人和证人的审讯叫做询问。
简介:小额速裁程序的试点过程中出现了受理案件类型单一、调撤率过高和当事人对小额诉讼程序选择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而最近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小额诉讼程序,反而绝对化地规定对小额案件实行一审终审。这一制度设计有违当事人权利保障的充分性、平等性,且程序的正当性基础不牢。借鉴域外的经验并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小额诉讼案件实行简易的二审终审制并辅以假执行程序之制度设计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改进对策。
P300心理测试程序应用
中国法律解释程序的重构——基于与德国宪法解释程序比较之思考
试论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规制——关于完善庭审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裁判程序的思考
程序法视域中的争议性死刑案件——吴英案引发的程序法思考
浅谈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异同
德国民事诉讼程序电子化及其合法化与“E—民事诉讼法”之特殊规则
努力实现刑事审判的程序公正
论刑事诉讼普通程序简易审理
侦查阶段限制会见权的程序规制
专家辅助人出庭的启动程序研究
刑事侦查的逻辑程序及其特点
论司法程序的基本属性
我国独立式量刑程序的构建
法治视野下的侦查讯问程序
“属地原则”与“正当程序”的整合
量刑程序理论基础之无罪推定
违宪审查模式的价值与程序约束
论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
民事诉讼中存有“讯问”程序?
残缺不全的“小额诉讼程序”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