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就准教师与专家教师编写的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案在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导入、写作知识呈现、范文选文与教学、写作和语言基础知识、写作要求、写作过程以及作文评改上的差异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意在探索写作教案编写和设计的规范性,以期一方面,为准教师找到差距和努力的方向,为缩短准教师的成长周期,构建培养准教师习得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技能的学科体系提供积极建议和真实案例;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专家教师对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案设计的规范性原则的提炼和反思,对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有进一步帮助,对推动汉语作为二语写作教学向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预见性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简介: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其涉及面之广泛,思考之深刻,启示意义之重大,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本文上篇,论述陶渊明“无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内涵。文章分别从五个不同的方面,阐明陶渊明的“无弦琴”在唐代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而且人们从中得到诸多深刻的启示:或以之作为穷愁潦倒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隐逸避世、淡泊名利、自适其意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风流蕴藉、潇洒不羁的象徵;或从中体悟老、庄“大音”、“地籁”、“天籁”之境界;或以之阐发佛教“梵音”之妙理;或寓以禅学之要义;或以之阐发儒教“无声之乐”论;或以之为“矫”,乃沽名钓誉,非达者所为。所有这一切,已经构成了“无弦琴”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