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十五届研讨会暨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培训班'这个题目有三个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一、课程改革我国课程改革将近20年,是一个很长的历程,但在中国教育史、世界教育史上,实际是很短暂的,每位老师能够参与其中,贡献一点力量,贡献一点智慧,应该是很荣幸的一件事.课程改革到了今天仍在不断地推进,最近教育部有几个大的动作,包括国务院成立了课程教材委员会,刘延东副总理亲自担任主任委员,教育部成立了教材局,最近正在做课程教材的五年规划,从国家层面课程改革一定会纵深继续向前推进和发展,这是一个信号.
简介:提出“导-学-研”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内涵并阐述了该培训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意义。
简介:【摘要】在数据化、信息化的时代,微课的实施势在必行,结合课本和校本,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辅导、巩固,突破重难点、拓展知识面、引发兴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技高为优,撬动课堂变革的支点。
简介:[摘要]研学旅行是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研学旅行课程目标是研学旅行实施的灵魂,但目前对研学旅行课程目标的设定还存在着缺少顶层设计、目标模糊、随意性大、没有分层等一些问题,需予以解决以提高育人实效。
简介:研学,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它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研学素材可供选择,选择怎样的课题,开拓怎样的路径,才能让学生在综合实践的课堂里'活'起来呢?这是我们一线研学活动教师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问题.一次郊游让我想到了家乡的桥资源.溧水有南京最古老的长乐桥,有'江南小三峡'美誉的天生桥,有被升格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蒲塘桥,还有充满神奇色彩的白马桥、神龙桥……溧水具有相当丰富的桥文化内涵,作为溧水人,更应该了解家乡的这些'桥文化'.为让学生关心家乡的桥,了解家乡的桥,增加对桥的文化底蕴的理解,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探寻'溧水桥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身边熟悉的环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
简介:摘要: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化,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区域的认知和综合思维四大方面为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标。在学好地理书本上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掌握好地理实践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学生在地理研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实践中还可以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平时学生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通过地理研学活动不仅可以更深刻的理解知识,还可以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减少学习的压力,感受大自然的同时也了解地理知识。
简介:摘要:研学旅行课程具有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样态,其目的就是通过依托旅行实践让学生进行体验性的研究性学习。通过研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和课题调研,让教育走出学校的围墙,从学校课堂走向更广阔的、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把学生从束缚于书本和禁锢在课堂之中解放出来,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丰富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人生体验。在这种实践性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优秀教育理念,扩展学科教育的空间,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研学教育撬动学校课程改革的新支点,将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亮点,为核心素养综合实践育人的学习注入了新内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突出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确保了实践育人目标的实现。
简介:摘 要:如何贯切落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文章结合本地卧龙气田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把不可再生的天然气储藏条件、开采、开发利用等地理知识参透其中,让学生真正走出校园,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逐渐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简介:摘要:自《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提出以来,很多地区和学校把研学旅行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动手做、做中学,共同体验。为此,本文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从活动课设计理论出发,结合研学旅行课程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