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渊通窍颗粒+曲安奈德喷雾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00例,100例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和新型治疗组,每组患者50例。结果传统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4.0%(32/50),新型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48/50),新型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与传统治疗组之间进行对比,新型治疗组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传统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8水平为(20.6±3.2)pg/ml、(1.9±0.4)pg/ml,新型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8水平为(15.8±3.0)pg/ml、(1.2±0.3)p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渊通窍颗粒+曲安奈德喷雾剂对于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大治疗安全度。

  • 标签: 鼻渊通窍颗粒 曲安奈德鼻喷雾剂 慢性鼻-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腹部闭合性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损伤患者开展CT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具体表现。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腹部闭合性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损伤患者30例,所有样本均接受CT检查,并且通过手术证实疾病。对患者的CT表现与诊断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分析CT检查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过开腹手术后确诊回肠末端与肠系膜损伤者8例,空肠上段与肠系膜损伤者10例,横结肠、乙状结肠与肠系膜损伤者7例,十二指肠肠管损伤者3例,十二指肠肠管伴随空肠损伤1,空回肠损伤1例。CT诊断中肠系膜渗出21例,肠系膜血肿4例,肠管破裂2例,腹腔游离积气19例,肠系膜或腹腔内积血积液27例,肠壁增厚17例,肠壁水肿2例。CT诊断中共27例与手术证实结果相同,其诊断准确程度为90.0%。结论在急性腹部闭合性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损伤患者中开展CT检查,能够充分表现腹腔积血、积液、肠间隙密度影、肠系膜血肿与肠管壁水肿增厚等情况,并且根据扫描状况有助于明确分析腹腔、脊柱、骨盆以及实质性器官损伤等。在收治患者后如疑似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损伤或无显著表现,应立即给予腹部CT扫描,依据征象参考来合理得出诊断结果,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保证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CT 闭合性 急性 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损伤
  • 简介:为预防胆道内引流术后肠胆反流发生,对143例需行胆道内引流的病人,选择间置空肠代胆管和人工乳头术,其中胆总管狭窄65例,胆总管囊性扩张症60例,胆总管损伤15例,胆管癌切除5例。通过观察:①胆管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淀粉酶测定;②碘剂T管造影;③钡餐造影;④十二指肠镜检。发现间质空肠组胆管液淀粉酶值明显低于十二指肠液;造影剂及钡剂不向空肠段返流。130例人工乳头呈半球形或扁平形粉红色粘膜突起,15例乳头萎缩;术后无上腹痛、低烧、黄疸等慢性胆管炎和再梗阻症状。认为间置空肠代胆管和人工乳头术能有效控制肠、胆返流,从而减少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

  • 标签: 胆道外科 间置空肠代胆管 人工乳头术 胆道内引流 肠胆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肠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空肠综合征患者的X线表现进行报告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影像学表现典型,对临床确诊该病提供了确切的诊断依据。结论空肠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因其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很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临床结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 标签: 空肠综合征 影像学表现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内窥镜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的分析脑脊液内窥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围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均行手术修补治疗,全部痊愈。结论行内镜微创手术避免了开颅手术,减少并发症发生,此手术的成功关键是防止颅内压升高及术后感染,所以充分的术前准备,科学到位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脑脊液鼻漏 鼻内镜手术 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主要对象,将80例患者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的40例予以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的40例予以内窥镜手术治疗,对比治疗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性鼻-鼻窦炎 鼻内窥镜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行经内镜手术的效果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给予观察组传统的鼻腔鼻窦手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经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内镜手术应用于慢性-鼻窦炎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鼻-鼻窦炎 经鼻内镜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玄黄润生肌液治疗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3年1月到7月间诊断为槁的患者进行研究。把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以玄黄润生肌液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薄荷油滴液。经过对两组症状、体征VAS评分评估疗效,并观察安全性,以确定两组间的显著差异。结果:研究表明,玄黄润生肌液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复方薄荷油滴液,并且副作用较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研究,我们发现玄黄润生肌液治疗槁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玄黄润鼻生肌液 鼻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内窥镜手术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 以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5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n=80)和对照组(n=79)。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内窥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嗅觉功能、以及内镜检查计分(Lund- Kennedy)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研究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

  • 标签: 慢性鼻-鼻窦炎 鼻窦内窥镜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4排螺旋CT非螺旋低剂量扫描方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胸片可疑肺结节患者分别行螺旋低剂量和非螺旋低剂量扫描。采用Toshiba4排多层螺旋CT(Asteion4)扫描机。螺旋扫描采用预设35.5mAs,床进20mm/圈(即螺距1),0.75s/圈,非螺旋扫描预设24mAs,床进20mm/圈(层厚=层距),0.48s/圈,其他扫描参数相同:120kV,准直0.5×4,DFOV300mm,重建层厚5mm。根据出现伪影程度及是否分辨出肺结节来评价CT图像质量,对肺结节进行简单计数。比较两者发现肺结节的差异及有效放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两种扫描方式检查30例患者均为阳性,发现各种肺结节都是108个。非螺旋扫描的有效放射剂量低于螺旋扫描方式(P〈0.001)。结论非螺旋方式扫描与螺旋方式扫描在胸部低剂量检查中对于肺内病灶的发现及诊断无统计学差异,扫描剂量相对更低的非螺旋方式扫描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及筛查是可行的。

  • 标签: 低剂量 非螺旋扫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结节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分析小建中汤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脾胃虚寒消化溃疡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脾胃虚寒消化性溃疡患者。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患者,对于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结合阿莫西林软胶囊和克拉霉素分散片进行治疗,而对于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建中汤联合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就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以及Hp的根除情况进行了观察统计。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比对照组患者的要低,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小建中汤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比传统的治疗方法能够起到更好的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 标签: 小建中汤 联合 抗幽门螺旋杆菌 脾胃虚寒 消化性溃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胶质瘤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16层螺旋CT对脑胶质瘤的诊断及各分鉴别诊断。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机,采用多时相薄层连续扫描技术收集原始数据,进行MRP、MIP等技术重建,对2015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T表现发病部位,额叶9例,颞叶3例,枕叶1例,第四脑室1例,跨叶者2例;平均低密度者6例,混杂密度10例,伴钙化3例,出血1例。增强扫描,8例轻度环形强化,4例呈中度到明显强化,壁结节强化者1例,4例未见强化。结论CT检查可以对胶质瘤的定位、定性进行准确诊断。

  • 标签: 16层螺旋CT 胶质瘤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早期周围小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技术应用的临床价值以及鉴别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周围小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为该疾病。再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扫描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以X线扫描诊断结果为对照组,以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结果为观察组,分析多层螺旋CT技术在该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细支气管气象、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等征象的显示中,均为观察组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周围小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技术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观察到病灶的形态、部位。

  • 标签: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 多层螺旋CT技术 X线扫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不同分子分乳腺癌肝转移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肝转移瘤患者,共计60例,根据其不同的分子分,将其分成Luminal A组、Luminal B、HER-2过表达及TNBC,均采取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不同分子分乳腺癌患者肝转移瘤病灶与边界、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分子分乳腺癌患者肝转移瘤病灶与边界、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分子分乳腺癌肝转移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建议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肝转移瘤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早期周围小肺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时,使用多排螺旋CT之后的效果情况加以观察,评价有关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准确率等方面的情况。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的疑似早期周围小肺癌的患者群体中加以回顾性分析,抽取80例进行研究,对其均进行多排螺旋CT的检查干预,并以临床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两种检查结果的阴性率、阳性率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同时了解多排螺旋CT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意义。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检查之后可以发现的是,病理结果提示诊断为早期周围小肺癌的患者为74例,其余6例为阴性,而CT检查则发现73例阳性和7例的阴性病例,二者进行对比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之处(P>0.05),与诊断金标准高度接近。而在准确度方面,准确率为98.75%,灵敏度为98.66%,特异度为100.00%。结论 临床在早期周围小肺癌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多排螺旋CT技术的具体应用之后,最终的诊断的准确率可以得到提高,与最终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方面呈现着高度接近的特点,因此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这一方法进行筛查和鉴定诊断。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临床应用 效果 影响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内窥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内窥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并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结果:接受手术治疗后,患者漏、鼻塞、头痛、嗅觉障碍等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同时,术前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无鼻息肉患者,存在鼻窦手术史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无手术史的患者,长时间使用减充血剂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不适用减充血剂的患者,存在变应性鼻炎病史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无变应性鼻炎病史,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内窥镜手术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可以更好的缩短手术恢复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鼻内窥镜手术 慢性鼻-鼻窦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 -鼻窦炎应用内镜治疗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慢性 -鼻窦炎患者 129例,均给予内镜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按照疗效,分为疗效良好组和疗效不佳组,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①疗效:术后 6个月、术后 12个月 VAS评分、 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术后 12个月嗅觉功能减退、鼻塞、头晕头痛、后滴漏 VAS评分、 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术前 6个月,差异显著( P< 0.05);②影响因素:危险因素为年龄、饮酒、伴有变应性鼻炎史、重度嗅觉障碍、长期应用减充血剂、术后坚持综合治疗( P< 0.05)。结论:内镜治疗慢性 -鼻窦炎时,效果较好,但部分患者疗效会受到年龄、饮酒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高度注意。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 -鼻息肉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道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颌骨囊肿患者共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经下道开窗治疗,且不刮除其余囊壁。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均未出现反复感染,且颌骨形态恢复良好。随访半年后,19例患者未见复发,1例患者因开窗口较小再次开窗,治疗后上颌骨囊肿未见复发。结论经内镜下道治疗上颌骨囊肿,能够保障囊腔内有充足的通气与引流,降低了囊肿复发的机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鼻内镜 下鼻道开窗 上颌骨囊肿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