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近代物理学是随着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物理实在论经历了机械实在论、经典实在论和量子实在论三个发展阶段。关于物理学的实在问题的讨论是由微观粒子的不可观察性、量子力学的概率性、非定域性等特征引起的,并不等同于数学世界是否实在的问题。科学是哲学一科学的继承者,但不是哲学的“终结者”,而是哲学的“改造者”与“推动者”。我们在讨论物理学的实在问题时,应该区分出三个不同层次的实在:自在实在、对象性实在和理论实在。物理学理论是在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的过程中完成的,是对自在实在的模拟,是在谈论实在和理解实在,而不是在描述实在。这是一种语境论的实在观。

  • 标签: 经典实在论 量子实在论 理论实在 谈论实在
  • 简介:信号是流动的能量,信号携带信息,信号传输是知识成为可能的基本前提。感官系统和意识的产生依赖流动的能量,流动能量携带信息即为信号,信息量和信息内容是信息的两大基本要素,信息内容随感官系统和意识的选择而转化为意义,意义的初始形态是现象,现象使知识成为可能,由此可知,信号传输使知识成为可能。

  • 标签: 信号传输 现象 知识
  • 简介:青年马克思与哲学变革之后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思考中具有根本色差别:青年马克思是在传统人学形而上学的理论战中来理解人的,而实现哲学变革之后,马克思抛弃了传统人学形而上学的理论城,强调的是对人进行现实的、历史性的分析。马克思的这一思考,为国内的人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 标签: 人学形而上学 “现实的个人” 青年马克思 “人的本质” 劳动
  • 简介:基于大数据的知识表征不仅凸显知识的精神特质,而且凸显知识生产特质、实践特质和规范特质。多元的大数据主体使知识更加复杂,数据的主体多元性在客观上要求数据共享,而实现大数据共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数据的主体多元性使大数据仓库的客观性越来越复杂。关联的网状大数据彰显知识的客观性,基于大数据知识表征的客观性不仅来源于关联的大数据形态,而且来源于经验世界的大数据、主体与经验世界关联的数据、主体问数据的客观实在。强语境依赖的大数据彰显知识的相对性,基于大数据知识表征依赖大数据产生的时空语境,基于大数据知识应用具有应用空间的相对性。大数据知识的实践应用彰显知识的社会规范性,应遵循客观性、公有性和社会性及技术层面、组织层面的制度规范。基于大数据的知识表征不仅彰显大数据工具的个性特征,而且具有普遍知识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本主义和外在主义知识论的超越,是关联分析和因果分析的辩证统一,并具有实践意义。

  • 标签: 大数据 知识表征 数据关联 复杂性 客观性 相对性
  • 简介:黑格尔哲学声称把握绝对知识,但又承认哲学不外是以思想把握时代,哲学家也不能超越所处身的独特历史条件。为了尝试疏解这个表面冲突,可将作为黑格尔的系统基础的《逻辑学》视为一套庞大的范畴体系;分析康德的范畴论及其理论预设,则有助于显示黑格尔理论的独特之处。有别于其他理性主义者,黑格尔不接受有任何先验而终极的原则可用来建立哲学系统和完整的范畴论,而是认为只能在具体的哲学史发展中把握概念,然后整理出一个系统。因此,哲学只能回顾思想和历史的发展,把握当下的时代精神,这种历史理性才是把握绝对知识的正途。通过理性的历史条件来理解黑格尔的绝对性概念,黑格尔哲学可重新被解释为一种开放的和需要不断更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 标签: 黑格尔 康德 范畴论 绝对知识 开放系统 历史理性
  • 简介:19—20世纪之交,德国作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和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发源地,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们有着受召于康德而又走出康德的共同心路历程,继承和发扬康德的批判精神,创造了堪称一流的科学成就,展示了在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保持必要张力的科学认识论与科学方法论原则。

  • 标签: 德国物理学家 康德哲学 批判精神
  • 简介:在1787年出版的《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二版的"超验演绎"部分,康德着力考察了知性范畴的运用条件,从而引出了对于观念论哲学极为重要的自我意识的难题。作为康德哲学问题意识的直接继承者,费希特在他的知识学系统中直接将在康德那里仍然处于后设问题的自我意识论题中心化,试图摆脱康德哲学中过于浓重的传统哲学的阴影,以崭新的方式去处理这一论题。以费希特于耶拿时期写作的两版"知识学"中关于最高原则公式的讨论为中心展开考察,可以揭示在何种意义上费希特解决了康德遗留的困难并超越了旧的哲学问题域的。

  • 标签: 自我意识 知识学 原初洞见 意识的内在结构
  • 简介:海伦·朗基诺(HelenE.Longino),女,国际知名科学哲学家。1973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系(2005—至今),C.I.Lewis教授。她曾经担任斯坦福大学哲学系主任(2008.09—2012.08),美国科学哲学学会主席(2013.01—2014.11)。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哲学、社会认识论和女性主义哲学。代表作有:《作为社会知识的科学》(ScienceasSocialKnowledge,

  • 标签: 哲学系 斯坦福 普林斯顿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 美国斯坦福大学 Helen
  • 简介:知道Sein是系词,和汉语中的“是”相当,却不把Sein翻译为“是”;认识到本体论的重大问题来源于系词的种种意味,知道若不把Sein翻译为“是”,本体论的讨论就会走样,却仍然不把Sein翻译为“是”,这是令人很难理解的事情。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这不仅仅是翻译的问题,归根结底乃是理解的问题,即如何理解西方哲学。与此相关的问题,绝不是单纯的语言翻译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不同语言、思想和文化的多层次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对西方哲学中关于being的讨论的理解。对being的那种系词意义的理解。

  • 标签: 存在 系词
  • 简介:2013年9月25日,第六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科院分部哲学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堂邀请到了两位著名科学哲学家主讲——一位是拉卡托斯奖得主、不列颠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哲学学会前主席、牛津大学教授哈维.布朗(HarvevR.Brown),报告题目为《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的运动理论》;另一位是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科学伦理学与哲学中心主任保罗·霍伊宁根一许纳(PaulHoyningen—Huene)教授,报告题目为《论物理知识的局限》。

  • 标签: 哲学分析 物理科学 讲堂 综述 历史 大学教授
  • 简介:问题的哲学,旨在探讨与揭示哲学的深刻本性与意义。问题体现了哲学智慧,批判创新,建构未来崇高理想,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探索“惊异”问题,即探索“必然王国”,推动了哲学向前发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哲学传授方式,最能激发人的理论思维。我们应从时代性、我国改革现实和哲学自身发展的三个维度,捕捉“今日哲学”热点问题

  • 标签: “惊异”问题 哲学智慧 哲学发展 哲学传授 理性思维
  • 简介:“先验-偶然知识”是克里普克研究指称理论时做出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认识论断言.“标准米”“海王星”与“朱利叶斯”是与三大指称理论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断言与案例的合法性问题共同构成当代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的热点与难点.指称与指称对象的区分是一个新颖的方法论,借助它不仅可以澄清三大经典案例合法性论争中的混淆与错解,而且可以为先验-偶然知识何以可能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 标签: 指称固定 先验 从物-知识 指称 指称对象 偶然
  • 简介:哲学的开端与哲学史的开端不同,哲学史的开端是学术史的问题;追问哲学的开端是追问哲学这门学问本身的根据。开端与根据相关,是因为开端总是一种设定,它规定着一门学问的对象、方法等。哲学没有特定的对象,其方法也不定于一格,这不是说哲学本身没有设定,而是哲学在其开端处的设定是最少的。作为常常为其他学科提供设定的哲学,其自身的设定又必须是最可靠的。对自身根据的追问是哲学这门学问的尊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从其各自传统出发对自身根据不断挖掘的历史。哲学的最终根据是唯一的,中西哲学在这里会面。哲学就是一再从生活的各种角度追问其最终根据,又将这个最终根据作为开端贯彻到生活中的活动。

  • 标签: 哲学的开端 中西哲学比较 生活
  • 简介:20世纪50年代,随着认知主义假说的提出,关于认知科学的讨论聚讼纷纭。由于认知主义假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今,认知科学正经历着一场改造运动。在这场改造运动中,认知实用主义是重要的竞选者。认知科学需要一个认知实用主义的转向。这个转向可以通过"行动核心性假说"来刻画,这一假说既是认知实用主义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需要考察对该假说可能的反驳:一种反驳质疑这一假说的充分性(代表是皮埃尔·施泰纳),另一种反驳诘问该假说的必要性(代表是杰瑞·福多)。关于认知实用主义的讨论刚刚起步,在行动理论、实践知识理论等方面还待进一步开拓。

  • 标签: 认知科学 实用主义 行动 实践知识
  • 简介:科学表征是用一个人工设计的事物(如模型)描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如自然现象),其结果是形成科学知识或理论,它蕴含了构成、划界和规范问题,已经成为各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早期的图像论认为表征就是心理图像,后来的相似论主张表征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同构论认为表征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具有相同的数学的或者物理的结构,指代论认为表征是一个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推理观认为表征是一种推理力和认知能力。这些观点表现为科学理论的句法观与语义观之争、建模与理想化之争,形成了表征的紧缩观和实质观,以及分析方法和实践方法。

  • 标签: 科学表征 模型 同构 相似
  • 简介:一2017年6月29日—30日,在美国密歇根州州立大河谷大学召开了以讨论interality为主题的学术会议。Interality这个词词典上还查不到,根据构词法,词干"inter-"意为"之间"加上后缀"-ality",那么interality就是关于具有"之间"性质的东西,汉语译为"间性"。会标表明,这次会议是关于"间性"的第一届国际研讨会,看样子今后还要继续研讨下去。事实上,北美近年已经有杂志就这个问题出过专辑,另外还有专门的论集出版。

  • 标签: 哲学 国际研讨会 学术会议 密歇根州 构词法
  • 简介:西方逻辑在传入中国之初曾经历了一个“逻辑名辩化”的过程,即用中国旧有名辩的语汇和理论来翻译与诠释传统逻辑的术语,以便后者更容易地为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所接受。尽管逻辑的名辩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逻辑在中国的传播。刺激了对中国古代名辩的研究,但其本身在总体上并未取得成功。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深入思考传统逻辑与名辩的关系、反思“名辩逻辑化”的理论得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逻辑 名辩 中国逻辑史
  • 简介: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在经验内容上关注构成证据相关性的基础,它通过共同体的批评性互动来建构一种动态而可靠的语境及其规范。朗基诺指出理性和社会二分是对知识概念的误解导致的,而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规范来自科学自身的形象。与认知科学中的生成主义进路比较看,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主要思考科学探究的过程,它关乎作为公共知识的科学。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和实践实在论都拒绝上帝之眼的可能,但在形而上学和规范性问题上两者依然存在差别。

  • 标签: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 规范 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