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两种方式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探讨临床价值。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 某 院的血液样本进行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样本数量为 940 份,通过不同的检验方式,对比其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从检测上看,在 940 份血液样本中确诊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 49 份占比为 5.2% 。从抗核抗体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上看,为 75.5% ( 37/49 );而抗核抗体谱得到检出准确率则为 87.8% ( 43/49 );最后,则是两种策略的联合检测,其检出率为 95.9% ( 47/49 )。 结论:采用联合检测方式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出具有准确性上的保障,能减少漏诊、误诊,更好地为患者的疾病治疗、重大疾病预防准备提供支持。
简介:目的:制备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N蛋白的兔多克隆抗体,以其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基于ELISA的快速中和抗体检测方法。方法:构建pET30a-N质粒,表达纯化N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针对RSV 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阳性血清系列稀释后与10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 50)/孔的RSV中和,接种Hep-2细胞培养,80%丙酮固定细胞,ELISA方法检测感染细胞中病毒的N蛋白,当每孔的吸光度值低于临界值时,视为中和试验阳性孔,阳性孔血清的最高稀释度为该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优化抗体稀释度、检测时间、细胞密度及中和时间,建立基于N-ELISA的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对建立的实验方法进行细胞代次、边缘孔效应、准确性、重复性以及精密度验证,初步应用于人RSV IgG阳性血清检测,分析与微量中和法的相关性。 结果:成功构建出pET30a-N质粒,表达纯化
简介:目的:探讨外源性髓鞘抗原的清除对其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的作用。方法: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35-55,MOG 35-55)或FITC标记的MOG 35-55免疫C57BL/6J小鼠诱导EAE,通过分析过继转移的CFSE标记的mT/mG-2D2 CD4 +T细胞在脾脏内的增殖情况评估免疫系统内外源性髓鞘抗原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接种部位外源性髓鞘抗原的释放;组织切片HE染色探讨外源性髓鞘抗原快速清除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背部和足垫免疫诱导的EAE,以及可溶性MOG 35-55的治疗效果验证外源性髓鞘抗原的清除在EAE中的作用。 结果:免疫第2天小鼠脾脏内mT/mG-2D2 CD4 +T细胞增殖占比显著高于免疫第7天[(52.6±6.8)% vs(18.5±4.9)%, P<0.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采用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自身免疫病患者83例,设为自身免疫病组,同期选择其它疾病29例,设为其他疾病组,选择健康体检者15例,设为正常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IB)、流式荧光免疫法(MBFFI)对109标本实施检测。结果:相较单用流式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荧光免疫法联合,有更高的灵敏度(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7月 至 2019年 1月期间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展开此次研究;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 35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80.0%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 54.3%;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为( 12.7±3.1) d明显短于参考组患者的( 18.6±5.1) d;另外,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5.7%显著低于参考组的 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但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而且不良反应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展开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各 42例的参考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与单独甲泼尼龙治疗和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 P>0.05;接受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122.5±12.7) *109/L显著高于接受单独甲泼尼龙治疗的参考组患者的( 71.6±7.5) *109/L, P<0.05, 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2.9%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 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P>0.05;且各种不良反应均处于可控范围。结论: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过程中,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控制状况,临床上可广泛予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症状对应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19年9月结束于2020年9月,具体将来我院就医的160名风湿免疫性疾病而且出现了皮肤溃疡症状的患者当成了研究对象。之后研究人员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整理汇总,进而将其随机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8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新增加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因为P均<0.05,所以结论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风湿免疫性疾病而且出现了皮肤溃疡症状的患者来说,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实际护理效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因此应当做好这类护理措施的推广应用,进而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摘选我院100例采取输血治疗患者进行探讨,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重要性。结果:文中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阳性9例,所占患者阳性率为9. 00%(9/100)P<0.05。其中不规则抗体均为抗-E 3.00%(3/100)、抗-D 2.00%(2/100)、抗-e 2.00%(2/100)、抗-C 1.00%(1/100)、 抗-c 1.00%(1/100),发现抗体的患者均为接受2次以上输血者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能有效避免发生溶血反应,临床检测后依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血型进行输血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