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的互利关系”8项质量管理原则作为标准和理论基础的条件下,强调最高管理者的作用,突出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以及管理评审,来确保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对提高产品质量的持续适宜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药品主要质量问题的分析,讨论临床用药安全与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46例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进行归纳分析。结果46起药品主要问题为针剂与片剂药品颜色差异14起,占30.43%;其次为外观不合格13起,占28.26%;其排列顺位依次是颜色差异、外观、破损、变质、包装内有异物、无批号及有效期等、输液瓶中有异物、漏液。结论药监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管理,建立药品质量问题专项信息沟通平台,保证医疗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在眼科手术安全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眼科工作的护士26名,2015年2月开始运用PDCA循环法对26名护士进行手术安全管理培训,持续进行5个月。由质控小组考核培训前后安全隐患得分情况。结果2015年1月与2014年1~6月安全隐患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2~6月安全隐患改善率分别为61.4%、75.0%、90.9%、93.2%、95.5%显著高于2014年1~6月及2015年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理总满意度87.5%显著高于培训前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药品GSP管理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公司自2013年执行新版GSP后的药品质量管理情况与执行旧版GSP之时做对比,比较其出现假劣药率和国家、省药品抽检不合格率。结果自2013年始执行新版GSP后,我公司出现假劣药率为0%,国家、省药品抽检不合格率为2.5%;执行旧版GSP时,出现假劣药率为1.2%,国家、省药品抽检不合格率为5.6%;执行新版GSP后的药品质量明显高于执行旧版GSP之时,两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品GSP管理对药品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医药公司在药品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新版GSP能够大大提高药品的质量。
简介:摘要螺旋霉素生产过程中,反萃取温度和pH等参数对螺旋霉素成品中Ⅱ、Ⅲ组分含量的影响,在反萃取工序做了大量试验,特别是对反萃取的不同反萃取温度、反萃取最佳pH值等方面做了大量对照试验,总结出一些提高SPM成品Ⅱ、Ⅲ组分含量的工艺改进方法,为以后提高SPM成品质量的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简介:近些年来,我国药品产业快速发展,产量持续增加,品种日益丰富,质量逐步提高,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公众的用药需求。与此同时,药品安全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如山东“齐二药”假药、“欣弗”劣药以及广东佰易免疫球蛋白事件,都造成了严重危害,产生了极坏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药品安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确保药品安全”的要求。温家宝总理强调,“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需要常抓不懈、不可有丝毫放松的重大民生问题。”在深化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李克强副总理也曾多次指出,“药品监管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监管责任重大。”可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药品安全这个问题上,中央的要求越来越高,公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品质链在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4年2月到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内科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在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同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品质链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第1周和第2周POMS量表评分、以及两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疲劳、慌乱、愤怒、抑郁、紧张等指标评分明显降低,精力、自我相关情绪两项指标评分则明显升高;研究组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满意度为72.5%,两组差距较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采用品质链的临床效果较佳,既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又可避免重症并发症的发生等,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