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含碘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lltimaTM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5%乙酸铵溶液(10∶90),检测波长:229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结果苯甲酸、水杨酸分别在0.082~0.660μg、0.037~0.3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回收率分别为99.8%,99.3%,RSD为0.1%、0.4%。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含碘复方苯甲酸醇溶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含碘复方苯甲酸醇溶液 苯甲酸 水杨酸 含量测定 RP-HPLC
  • 简介:甲酸受体(retinoidacidreceptors,RARs)是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核内的一类受体蛋白质,它不仅参与细胞的分化和生长发育,而且与维甲酸(retinoicacid,RA)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功能密切相关。维甲酸受体β(retinoidacidreceptorβ,RAR-β)作为维甲酸中可诱导的主要亚型,已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大部分肿瘤细胞都存在维甲酸受体表达和(或)功能的改变,其中RAR-β基因的丢失或表达异常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就维甲酸受体β(β,RAR-β)亚型的功能、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维甲酸受体β 肿瘤 全反式维甲酸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acidreceptor-beta,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RAR-β的表达。病理分级:Ⅰ级26例,Ⅱ级22例,Ⅲ级32例;临床分期:T120例,T220例,T322例,T418例;其中复发性膀胱癌46例。以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RAR-β均为强阳性表达。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R-β阳性表达28例(35.0%)。RAR-β表达在病理分级Ⅰ级以及临床分期T1、T2期膀胱癌中表达较高;在复发性与非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17.4%和58.9%,差异显著(P〈0.05)。结论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其表达缺失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有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指标的可能。

  • 标签: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 受体 维甲酸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α、β在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通过分析其表达了解维甲酸受体-α、β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维甲酸受体-α、β在10例正常胰腺组织及30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维甲酸受体-α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低于胰腺癌组织(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随临床病理分期的升高表达量增加,并且随着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量增加(P〈0.05),在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P〈0.05),但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维甲酸受体-β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胰腺癌组织(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年龄无关(P〉0.05),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组中维甲酸受体-β的表达与未转移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甲酸受体-α和维甲酸受体-β与胰腺癌发生相关;维甲酸受体-α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维甲酸受体-β在胰腺癌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

  • 标签: 胰腺肿瘤 维甲酸受体-α 维甲酸受体-β
  • 简介:为了揭示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过程中rig-g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进一步阐明ATRA在APL细胞分化中的信号转导网络,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试验以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试验等对直接启动rig-g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NB4细胞中,STAT2、IRF-9和IRF-1均能够被ATRA诱导表达,但表达时相有所不同。STAT2和IRF-9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并与rig-g基因启动子上的序列结合,激活rig-g基因的表达。IRF-1单独也能激活含rig-g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但是C/EBPet能强烈抑制IRF-1的这种转录激活作用。结论:在维甲酸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ATRA首先诱导IRF-1的表达;随着C/EBPet的逐渐下调,IRF-1继而又进一步使细胞内的IRF-9和STAT2的蛋白水平上升。IRF-9和STAT2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是直接诱导rig-g基因表达最基本的转录因子。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网络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全反式维甲酸 rig-g基因 IRF-1 IRF-9 STAT2
  • 简介:摘要目的对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急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急性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实验组应用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与常规组的7.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急性偏头痛效果显著,具有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的特点,并且较少引起不良反应,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偏头痛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膦甲酸钠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带状疱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膦甲酸钠静滴,甲钴胺片和维生素B1片口服,喷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神经妥乐平静滴开展治疗,静点用药一周,二周后观察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膦甲酸钠联合神经妥乐平的治疗方式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根本上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与普及。

  • 标签: 膦甲酸钠 神经妥乐平 带状疱疹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肠道缺血再灌注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每组8只。采用血管钳钳夹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使血液复流120rain的方法制备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钳夹。ATRA组大鼠术前5d以15μg/gATRA每日灌胃1次,开腹前6h再予ATRA处理1次;DMSO组则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的DMSO液灌胃处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术前5h的血浆ATRA浓度。HE染色观察回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对肠黏膜组织行Chiu氏评分;比色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回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blot检测回肠组织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蛋白表达量。组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ATRA组大鼠血浆ATRA浓度为(827±276)μg/L,高于假手术组、阻断组和DMSO组的(48±12)μg/L、(55±15)μg/L和(63±20)μg/L(t=11.242,11.138,11.013,P〈0.05)。假手术组大鼠回肠黏膜形态正常;阻断组和DMSO组大鼠回肠黏膜结构破坏严重;ATRA组大鼠回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大鼠回肠黏膜Chiu氏评分分别为(3.83±0.77)分、(3.92±0.87)分和(2.42±0.75)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O.37±0.28)分(t=9.803,10.040,5.793,P〈0.05),而ATRA组评分明显低于阻断组和DMSO组(t=4.009,4.247,P〈0.05)。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大鼠血清DAO水平分别为(26.3±4.4)U/L、(25.1±4.3)U/L、(20.8±3.8)U/L,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14.2±1.9)U/L(t=6.493,5.835,3.534,P〈0.05);但与阻断组及DMSO组比较,ATRA组血清DAO水平明显降低(t=2.959,2.301,P�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道 抗氧化剂 全反式维甲酸
  • 简介:先天性脊柱侧凸为胚胎期中轴骨发育异常所致的常见脊柱畸形,妊娠期维生素A摄入缺乏或过量均可影响胚胎体节形成,进而导致椎体发育异常。维甲酸作为维生素A的体内活性代谢产物,主要通过核受体及其转录因子发挥相应生物学功能。维甲酸信号通路与Wnt、Notch、Fgf、MAPK、BMP等多个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通过复杂的分子机制调控体节发育。本文就维甲酸信号通路在先天性脊柱侧凸体节发育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 标签: 维甲酸 先天性脊柱侧凸 致病机制 体节发育
  • 简介:PEGT/PBT材料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49年Coleman首先提到了用亲水性组分聚环氧乙烷(PEO)改善涤纶树脂染色性的思路[1].1972年,DuPont推出商业化的聚醚酯HytrelTM,主要成分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嵌段共聚物[2].Witsiepe和Hoeslchele等在HytrelTM的基础上,首次合成了PEGT/PBT,但其遇水溶涨、易水解,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3].20世纪90年代初,Fakirov等用酯交换法,以聚乙二醇、1,4-丁二醇及对苯二甲酸甲酯为原料,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软、硬段含量的PEGT/PBT多嵌段共聚物[4].

  • 标签: 聚乙二醇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多嵌段共聚物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钛酸四丁酯 聚环氧乙烷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复方黄黛片(RIF)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TO联合ATRA对37例初治APL患者诱导治疗,巩固治疗采用ATO/RIF联合ATRA,维持治疗采用RIF联合ATRA,观察其完全缓解(CR)率、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巩固阶段RIF组及ATO组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2月,37例初治APL患者中有1例因发生DIC死亡,35例获CR,CR率94.6%,28例出现白细胞升高,9例出现可控的ATRA综合征,14例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皮疹,2例复发,其中1例血液学复发前出现髓外复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结论 砷剂联合ATRA治疗APL方案安全有效、CR率高、复发率低,RIF对比ATO不良反应率未见明显提高。

  • 标签: [] 砷剂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完全缓解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膦甲酸钠与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疾病患者,总计110例。经伦理委员会审核 ,依据随机法分组用药治疗。观察1组采取膦甲酸钠治疗,观察2组采取喷昔洛韦治疗,比较2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组间治疗效果比较,观察1组与观察2组接近(P>0.05);组间止疱、水疱完全结痂、结痂全部脱落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疼痛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NRS)比较,观察1组与观察2组接近(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有明显疼痛主诉,行膦甲酸钠、喷昔洛韦治疗效果接近,均可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膦甲酸钠 喷昔洛韦 带状疱疹 治疗效果 康复情况 疼痛情况
  • 简介:目的观察膦甲酸钠氯化钠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治疗疗效。方法择选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所收治的8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干扰素a-2b栓作为临床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膦甲酸钠氯化钠作为临床治疗方法,对两种患者的病情治疗状况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经临床治疗结果得出,在宫颈炎指标评分上,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宫颈指标评分无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宫颈炎指标评分要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上,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应用磷钾酸钠氯化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炎症症状,加快病症痊愈,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提升作用。

  • 标签: 宫颈炎 疗效观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收治的6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应用维甲酸治疗,治疗期间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患儿出血、感染、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1.3%、40.6%、37.5%,干预组分别为9.4%、12.5%、15.6%,干预组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4.4%,干预组是96.9%,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理干预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
  • 简介: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完全缓解率高达86%。但约1/3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高白细胞综合征,导致部分患者早期死亡或因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为预防此综合征的发生,根据ATRA诱导分化治疗APL过程中白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我们在早期预防性应用相对较小剂量的联合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 高白细胞综合征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