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内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选取了2010年5月到2012年6月我院重症病房收治的病患共80例,对其感染的阳性标本进行采集,其中包括血液、尿液以及痰液等,然后通过微生物鉴定来进行鉴定分析,同时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细菌来进行常规性的药敏检测,并判定相关的结果。结果通过对采集标本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感染的主要病菌为G一菌。对该病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对于一些原发性的疾病治疗需要进行有效的病理分析及感染病菌的情况研究,对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分布进行确定,从而实施有效的预防及控制,以免出现继发性的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对于病情控制及预后改善的效果。方法:研究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进行,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再住院率。结果:对照组心率平均值82次/分钟,标准差为7,而实验组心率平均为76次/分钟,标准差为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值为65%,标准差为8更高,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值60%,标准差为8;实验组NT-proBNP平均值为900pg/ml,标准差为300,对照组NT-proBNP平均值为1200pg/ml,标准差为400,实验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实验组中,有8名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6个月内再次住院;而在对照组中,有18名患者再次住院。实验组的再住院率为13.3%,对照组的再住院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可有效缩短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提高心功能评分,降低再住院率,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助于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多学科合作提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对本院不同时间段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率进行分析,分别对2022年1-12月(对照组),2023年1-12月(观察组)期间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观察组多学科合作方式和对照组常规管理方式的结果。结果:送检结果对比,对照组送检1696份,送检率为52.02%,观察组送检3644份,送检率为75.76%,两组统计学对比,X =488.9731 ,p=0.0001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学科合作方式能够提升住院对象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警讯药物管理干预服务对策执行于医院重症医学科药品管理工作中的干预作用。方法:参照组调查数值源自2019年01月--2020年07月本医院重症医学科10名工作人员和30例患者有关资料,该组别实行一般药物管理干预服务对策,试验组调查数值源自2021年01月--2022年07月本医院重症医学科10名工作人员和30例患者有关资料,该组别实行高警讯药物管理干预服务对策,分析工作人员职业认同感评估结果状况、药物管理理论知识方面考查分值状况、药物管理实践能力方面考查分值状况,研究患者药物管理不良事件总共占有百分比例。结果:试验组工作人员职业目标方面评估分数值、职业认同方面评估分数值、职业态度方面评估分数值、职业观方面评估分数值比对参照组详细统计内容情况增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