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肌瘤(UF)采取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起始时间、截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2月、2022年3月,纳入研究64例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将患者等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组样本量一致,均为3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米非司酮治疗,给药剂量有所不同,观察组采取小剂量治疗(12.5mg/d),对照组采取大剂量治疗(25.0mg/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治疗后,两组的UF体积、FSH、LH、P以及E2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有着更为确切的疗效,与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相比较,对激素水平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间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米非司酮给药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25mg/d常规剂量)和观察组(12.5mg/d小剂量),各5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略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乳房胀痛、腹痛、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相比,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用于子宫肌瘤患者中,一方面可获得理想临床效果,另一方面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与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负荷量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丁苯酞与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可取得理想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不同全脑放疗(WBRT)剂量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WBRT的244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照不同WBRT剂量(EQD2Gy)分为30~39 Gy组104例、≥40 Gy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颅内无进展生存(iPFS)和总生存(OS),根据患者脑转移个数、GPA评分、卡氏评分、有无化疗及靶向治疗进一步分析不同WBRT剂量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中位iPFS期为6.9个月,中位OS期为11.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1年iPFS率和OS率分别为22.5%、25.4%(P=0.430)和41.1%、46.4%(P=0.068)。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WBRT剂量和改善iPFS和OS无关,影响iPFS因素为否局部补量、性别、脑转移数目、是否化疗和靶向治疗,影响OS因素为性别、脑转移数目、是否化疗和靶向治疗。亚组分析显示卡氏评分≥90患者,WBRT≥40 Gy组1年OS率优于30~39 Gy组(P=0.047),iPFS率相近(P=0.068);有化疗患者,WBRT≥40 Gy组1年iPFS、OS率均优于30~39 Gy组(P=0.017、0.012);有靶向治疗患者,WBRT≥40 Gy组1年iPFS、OS率均优于30~39 Gy (P=0.012、P=0.045)。结论30~39 Gy可能是NSCLC脑转移患者WBRT的合适剂量,WBRT≥40 Gy并未带来更多获益。对于高卡氏评分或有积极全身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WBRT≥40 Gy可能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在急诊老年非创伤急腹症(non-traumatic acute abdomen, NTAA)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急诊科老年NTAA患者,通过静脉给予艾司氯胺酮0.3 mg/kg或吗啡注射液0.1 mg/kg进行镇痛,静脉注射时间15 min,记录注射开始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时间点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90 min时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以及两组间急诊期间补救镇痛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镇痛后诊断正确率。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VAS评分和生命体征的差别,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研究筛选老年NTAA患者13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SK组)和吗啡组(M组),其中SK组68例,M组69例。排除脱落剔除患者后,最终纳入SK组39例,M组45例。SK组在给药后15 min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M组[(3.1±1.8)分vs. (4.8±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间及组内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及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SK组头晕发生率显著高于M组(61.54% vs. 31.11%,P=0.005)。结论相对于吗啡,尚不能认为静脉给予低剂量艾司氯胺酮能够更有效减轻老年NTAA疼痛。艾司氯胺酮在提供较满意镇痛的同时,苏醒时间短,可控性高,是值得推荐的急诊老年NTAA镇痛替代方案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研究时段为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对8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施以回顾,按治疗形式的差异性,将其均分为2组。40例患者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属于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属于观察组,就2组治疗总有效率、激素指标水平、血管生成因子指标变化情况、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1)经过不同剂量用药治疗,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2)经过不同剂量用药治疗,发现治疗前两组激素指标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FSH、LH、P、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VEGF、VEGFR-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2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研究时段为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对8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施以回顾,按治疗形式的差异性,将其均分为2组。40例患者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属于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属于观察组,就2组治疗总有效率、激素指标水平、血管生成因子指标变化情况、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1)经过不同剂量用药治疗,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2)经过不同剂量用药治疗,发现治疗前两组激素指标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FSH、LH、P、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VEGF、VEGFR-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2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高剂量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后者接受低剂量非布司他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NLRP3水平低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各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的临床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50例于我院妇科进行子宫肌瘤治疗的女性患者纳入实验,病例择取的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1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作参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口服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实验组的病患实施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肌瘤体积、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激素水平(FSH、LH、E2、P)。结果:小剂量米非司酮的口服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差于大剂量的有效率,实验组病患用药后的肌瘤体积明显优于参照组,参照组病人口服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高于实验组的发生几率,实验组用药后的激素水平好过参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一定差异(P
简介:摘要使用胸部低剂量CT扫描(LDCT)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可以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风险,包括辐射暴露的增加,对惰性肿瘤的过度诊断,以及假阳性结果。如何使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对LDCT的推广至关重要。在当前老龄化社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医疗保健的一大负担。胸部LDCT在肺癌筛查之外还可以对一些常见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筛查和诊断。本文介绍了胸部LDCT肺癌筛查对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脂肪肝、骨质疏松、肺外恶性肿瘤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检出价值。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对治疗尿酸性终末期肾病患者使用不同剂量非布司他的临床效果作进一步探究。方法:研究筛选共60例尿酸性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进入本院治疗,按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结果:两组肾功能指标、SUA、血液流变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更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对比意义;治疗后组间各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20mg非布司他治疗尿酸性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40mg非布司他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但采用20mg非布司他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