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进一步了解社区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开展精细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对职业人群健康管理及技能进行评价,为职业人群在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内两家创建健康单位企业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200名,通过基线调查后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随后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健康知识及技能系列培训。问卷采用复旦大学设计的职业人群健康调查表。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对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程度、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及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职业人群干预前后健康活动参与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干预组进行干预后职业人群在学会自测血压,自测血糖,掌握控烟技巧,适量饮酒,学会现场急救,参与运动健身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通过精细化,系统化,全程化管理,职业人群对自身健康管理及健康技能有了大幅度提高。
简介:摘要通过社区卫生工作的实践,就社区卫生服务与职业人群的健康监护方面首次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采取“单位群体性预防保健带动家庭个体预防保健”的模式,将辖区的各个集体单位特别是厂矿企业以及其他存在有害因素的场所作为一个大家庭进行管理,对每名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根据其健康需求,提供“六位一体”的保健服务,提高集体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保健意识和良好的遵医意识,做好健康监护,有效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减少或防止职业与非职业性疾病的发生。这些人群又是各个家庭的组成人员,也就能使每个家庭都得到卫生保健服务,达到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质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某地区的健康职业人群的血常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健康职业人群参加健康体检的500名人员,对其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常规检查中主要指标减低分布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四项中,女性白细胞减低率为3.8%,男性为1.3%;女性血红蛋白减低率为4.8%,男性为1.8%;女性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减低率明显比男性高(P<0.05)。四项主要指标增高分布中,男性红细胞增高率为5.6%,女性为2.9%;男性血红蛋白增高率为5.0%,女性为1.9%;男性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增高率明显比女性高(P<0.05)。结论,通过血常规检测能够早期发现存在的异常指标。应根据所得数据对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调整,减缓及预防相关疾病出现,为临床及时和预防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了解平谷区职业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为采取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区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行业三类职业人群共计650人,使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作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状况调查。结果职业人群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3.0%;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2.5%。文化、性别、年龄等多因素影响健康素养水平。三大职业人群对与医学相关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尤其是紧急救护知识最低为28.5%;在职业防护知识中,比较关注职业危害的防护培训、设施、用品,而对《职业病防治法》了解甚少,为27.6%;对于健康基础指标、吸烟危害、农药安全等知识人群知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85.1%、86.2%、91.7%。在健康行为指标中,食用加碘盐知晓率最高,其次是每年体检,知晓率最低的依然是看病就医,分别为94.7%、85.1%、27.9%;拨打"120"、触电急救等基本技能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为94.5%和78.1%。结论应根据职业人群不同特征采取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尤其应增加紧急医疗救护、职业防护等相关知识储备,提高人群健康素养水平。
简介:目的:研究和探讨序贯化心理健康促进与心理问题综合预防干预对改善和提升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将2878名在职人员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3个月的序贯化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调查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心理健康人数、压力适中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心理亚健康、轻中度心理问题、动力不足、中度压力以及SCL-90、SSQ-53总分均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心理健康人数、压力适中人数显著高于干预前,心理亚健康、轻中度心理问题、动力不足、中度压力,以及SCL-90、SSQ-53总分均值都显著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各水平人数和量表总分均值都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序贯化心理健康促进与心理问题综合预防干预,能够显著提升职业人群(重度心理问题除外)的心理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重点职业人群的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并检验其信度与效度。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深度访谈、专家评议等形成初始量表条目池;分别于2018年7—10月、2019年8—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山东、浙江、湖南、广东和湖北等10个省份,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制造业工人、医务人员、交通警察、空乘人员、交通运输业工人作为调查人群,以参与调查当日职业健康检查或机构内部体检的在岗员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 981份(2018、2019年分别为3 703、17 278份)。采用项目区分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等对条目池进行筛选,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分别以职业倦怠、抑郁症状和ERI模式职业紧张为校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量表的校标效度与聚合效度,同时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量表信度。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提取社会支持、组织与回报、要求与付出、自主性4个维度,共计17个条目,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06%,各条目因子载荷系数为0.447~0.918。验证性因素分析上述四个因子模型拟合度较好,拟合优度指数、比较拟合指数、近似误差均方根分别为0.904、0.912和0.079。量表总分与职业倦怠、抑郁症状及付出-回报失衡模式职业紧张得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57~0.567,P值均<0.05)。总量表及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72~0.896。结论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作为我国重点职业人群的职业紧张测量评估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济宁市职业人群的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月,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济宁市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网报系统资料,收集用人单位2 167家,以及在岗期间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作业工人37 295人。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和职业健康检查等内容,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作业工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56.34%,39 935/70 883)、煤尘(15.65%,11 095/70 883)、电焊烟尘(10.25%,7 262/70 883)、矽尘(5.61%,3 975/70 883)。煤尘(煤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检查异常率为14.87%(461/3 100),不同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检查异常率为4.56%(1 492/32 731),不同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8年报告的重点职业病主要有煤工尘肺24例,占38.71%(24/62);矽肺21例,占33.87%(21/62);噪声聋、布鲁氏菌病各8例,分别占12.90%(8/62)。结论应加强济宁市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监管,制定分类监督管理办法,保护工人职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