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在思想上,中世纪西欧的文化思想领域受天主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广大群众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而获得解放.这是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政治上,14—16世纪英、法、西等国先后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而独立于世俗权力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其它分裂国家、尤其是德国走向统一的严重障碍。在绎济上.教会通过出卖赎罪券搜括民财.

  • 标签: 宗教改革 欧洲历史 神学思想体系 社会原因 天主教会 民族国家
  • 简介:15世纪末至16世纪是西欧各国经历巨大变化的时期。在封建社会解体的同时,资本主义已经前发并逐渐发展起来,文艺复兴迎来了思想解放和科学艺术的繁荣,打破了中世纪文化专制的禁烟;绕过非洲前往东方的新航道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使国际市场急剧扩大,欧洲的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向了大西洋沿岸;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方兴未艾,封建神权统治的中心——罗马天主教会的地位已发发可危。就在这个历史转折的时刻,一个旨在强化专制工权,顺应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扩大“圈地”的要求,自上而下推行的英国宗教改革发生了。一、宗教改革前的英国教会基督教约在公元6世纪末,“七国时期”(Heptarchy)传入英国。当时的不列颠岛正遭受盎格鲁─

  • 标签: 亨利八世 宗教仪式 英国教会 资产阶级 罗马天主教会 罗马教廷
  • 简介:16世纪开始的英国宗教改革导致了英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对英国日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全过程,并对其影响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提出宗教改革与英国民族国家的发展是相一致的,它彻底摧毁了教皇在英格兰长期的统治地位,确立了国王在世俗和宗教两个领域的最高首脑地位,产生了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两个基本要素——国家主权和民族一体性。

  • 标签: 宗教 改革 王权
  • 简介:林兆恩(1517—1598年),福建莆田人。他生活的明朝嘉万时期,正是资本主义萌芽导致社会风气急剧变化的时期,这在福建沿海地区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福建莆田人林兆恩挺身而出,企图完成宗教改革大业。林兆恩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接受良好的儒学教育。18岁入籍庠士后,文名大噪。据其弟子编纂的《林子本行实录》一书称:同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何心隐曾称道“林子之文我朝第一,即王阳明诸辈,皆不能及也。”

  • 标签: 林兆恩 宗教改革思想 社会思潮 合理性 传教过程 宗教研究
  • 简介:十五、十六世纪,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旧的伦理思想已不能适应新的生产方式。以宗教改革运动为代表,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张扬个性、追求个人价值的伦理思想正逐步形成。其中,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最具代表性,其宗教(新教)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预定说""禁欲主义"两方面,目的是使人过上一种警觉而又理智的生活,该伦理思想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自我实现途径,使资本主义发展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

  • 标签: 宗教改革 预定说 禁欲主义
  • 简介:摘要:1517年,马丁·路德在威登堡教堂门前贴出的《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自此德国成为了宗教改革的发端之地。而作为文艺复兴始发之地的意大利,虽然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宗教改革却未能更早发生。作为世界近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宗教改革的发端问题引发了很多历史学家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德国和意大利两个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宗教改革发端之地是德国而非意大利的原因。

  • 标签: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意大利  德国  罗马天主教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十八王朝的一位法老埃赫那吞推行的宗教改革,是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倾斜的产物。本文分析了这次宗教改革的起因、发展和失败的必然性,也指出了这次宗教改革在文学艺术发展上的成就。

  • 标签: 古代埃及 埃赫那吞 宗教 宗教改革 阿吞
  • 简介:宋神宗在位19年,对宗教所采取的新政策主要有二:一是,一改过去无偿发放度牒的做法,政府公开出售度牒,每道130贯左右。二是,废除以往寺观户“不徭不役”的特权,向其征收“助役钱”。这两项新措施,在当时限制了凡人自由出家,剥夺了出家人免役的特权,抑制了北宋前期寺观户人数持续膨胀之势,保护了国家税源,暂缓了财政困难,增加了国家收入,并为宋神宗以后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 标签: 宋神宗 寺观户 度牒 助役钱 宗教改革
  • 简介:《历史学习》2003年第四期刊登李成刚老师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专题训练,其中第4题是:16世纪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免罪符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 标签: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 改革目的 高中 历史 世界近代史
  • 简介:宗教改革之前,罗马教皇是解释人们信仰的权威,教士用普通大众听不懂的拉丁语为人们主持宗教仪式,英语《圣经》被认为是异端。宗教改革时期,英国掀起翻译和出版英语《圣经》的高潮,最终《圣经》取代罗马教皇,成为人们信仰的权威。伴随着英语《圣经》的发展,国王的态度却反复变化,他们希望"自上而下"地加强王权、统一人民的思想;而大众通过阅读、理解英语《圣经》却产生不同的思想,最终自下而上推动教会走向分裂。

  • 标签: 英国 宗教改革 英语《圣经》
  • 简介:在英国宗教改革中,都铎君主在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上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国家层面坚持毫不动摇的国家立场,树立国家主权和公民身份;社会层面尊重臣民宗教习惯,包容社会多元宗教倾向。同时,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不是绝对的、消极的,都铎通过将主教制度国家化,向民众大力灌输王权至尊思想,将国教塑造成为专制君主统治的思想和制度工具。由此,都铎不仅完成了教会民族化的任务,而且避免了宗教动荡,更通过吸收中世纪神学及教会体制强化了国家统治的合法性。作为现代化的先驱,都铎更倾向于用社会而不是政治的方式建构他们的国家。

  • 标签: 英国 都铎 宗教改革 国家建构
  • 简介: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实际上是用新的宗教形式来适应民族国家兴起的时代要求。宗教改革最终促进了欧洲的文化、科哀和政治革命,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 标签: 宗教改革 民族国家
  • 简介:前言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在维登堡大教堂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打响了宗教改革的第一炮。以此为节点,今年(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各国各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教宗方济各也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新教的纪念活动。不仅基督教认为宗教改革意义重大,普通学者也认同这一主张,天主教也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触动了天主教的反省,倒逼了天主教内部改革。无论从哪一角度看,宗教改革运动都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改革运动之

  • 标签: 中国化 化启发 基督教中国
  • 简介: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反封建斗争。具有尚古之风的文艺复兴传到德国后,其突出特征是对《圣经》的历史研究,人文主义者开始对天主教会的正统性产生了质疑,这份质疑结果就是宗教改革。在德国,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德国文艺复兴的主流是通过研究《圣经》,促成了宗教改革”。

  • 标签: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人文主义 《圣经》
  • 简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透过复古意识可以看到,文艺复兴实质上是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其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而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其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 标签: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复古意识
  • 简介:宗教改革是早期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这场源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德意志人的心态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作崇拜和服从精神两个方面。这两个因素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德国统一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 标签: 宗教改革 工作崇拜 服从精神 服从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