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实际针对接受稽留流产术中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探讨采用旋动式人流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稽留流产术护理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的为常规的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观察组50例患者应用为旋动式人工流产术。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以及月经复潮时间均相对更短,术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实际针对稽留流产术中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旋动式人流术,能在较大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减少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患者术中子宫内膜的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流术及药物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无痛人流术和药物流产术终止妊娠各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药物流产术组完全流产8例(88.89%),不完全流产1例(11.11%),平均腹痛持续时间为(57.9±7.2)min,平均出血量(49.81±10.2)ml。无痛人流术组完全流产9例(100%),平均腹痛持续时间(4.9±1.7)min,平均出血量(10.8±4.6)m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法相比较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流产,不良反应少,可有效的提高人流术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人流与药物流产二者的优劣。方法将妊娠40~60天妇女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对照组80例。实验组予以静脉麻醉下无痛人流,对照组为传统的药物流产。比较两组实验者术后流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二次清宫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阴道平均流血时间为3.5天和7.5天。腹痛持续时间分别为4.6分钟和2.5小时。二次清宫率分别为3.5%及8.5%。(x2=22.6,p<0.01)。结论应用丙泊酚加芬太尼的无痛人流术无论从术后流血时间,腹痛持续程度,还是二次清宫率都明显优于药物流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痛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采用西泊两酚分+曲马多静脉复方麻醉下的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无痛人流)。B组采用米非司酮与米孛前列醇联合应用终止妊娠(药物流产)。对两组流产效果,术中疼痛、充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A组与B组比较,流产效果显著为佳,疼痛呈度显著为轻,术中充血量显著为少,术后出血时间显著为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为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丙泊酚+曲马多静脉复合麻醉下的无痛人流术,用于终止早期妊娠较米非司酮与米孛前列醇联合的药物人流术,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孕产妇的舒适度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药物流产和无痛人流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通过药物流产组与无痛人流组(以下简称药流组和人流组)所产生的完全流产率、阴道出血时间、疼痛评分值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方法针对2014年来我院需要终止早孕者(妊娠45-49天,均为初次妊娠,年龄20-30岁),结果药流组产完全流产率为70%,人流组完全流产率为93.3%;药流组产平均阴道出血时间为(15.2±6.8)天,人流组平均阴道出血时间为(7.5±2.6)天;药流组疼痛评分值为(6.8±2.2),人流组疼痛评分值(1.2±0.8)。两组比较完全流产率、阴道平均出血时间、疼痛评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流组完全流产率低;阴道出血时间长;腹痛较剧。人流组完全流产率高;阴道出血时间缩短;腹痛轻微。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稽留流产无痛人流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稽留流产无痛人流术治疗的女性患者,并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同时在并分别在手术前给予A组米索前列醇治疗,B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B组吸宫时间、宫腔吸引压力、阴道出血量以及术后宫腔残留、阴道出血停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少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到稽留流产无痛人流术前治疗中可进一步缩短吸宫时间,降低吸宫压力,减少术中出血量,亦可降低宫腔残留率,对术后预后意义影响积极,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清宫术联合心理干预在稽留流产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稽留流产患者需行清宫术290例,随机分为无痛清宫术加心理干预组(干预组)152例,无痛清宫术加常规指导148例(对照组)。采用SAS和SDS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情况;采用IES-R量表了解患者精神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心理干预后的情况。结果通过健康心理疏导及无痛技术能解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评分以及对照组评分,干预后患者IES一R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效果明显改善。结论稽留流产患者普遍存在心理情绪障碍,运用无痛技术联合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恐惧,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患者的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行流产的孕妇采取药物流产法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流产的29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入院的时间段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孕妇单位数据样本设为X组(观察组)和Y组(对照组),每组各1450例。给予Y组孕妇在流产时采取药物流产法,则X组孕妇在流产时采取无痛人流术,并对两组孕妇的流产成功率、持续出血耗时、出血量、疼痛感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通过对比X组孕妇的流产成功率、持续出血耗时、出血量和疼痛感在进行流产时优于Y组孕妇,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而X组孕妇与Y组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进行流产时选择无痛人流术的效果更优于药物流产法,在具有高成功率的同时,还对减轻孕妇疼痛感方面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流产术与无痛人流术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孕妇80例,按照终止妊娠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40例孕妇接受无痛人流术进行终止妊娠,作为观察组,40例孕妇接受药物流产术,比较两组孕妇的流产结果、出血时间、出血量和术后腹痛时间。结果观察组孕妇完全流产率为95.00%,对照组为82.50%,P<0.05;观察组孕妇出血时间为5.18±1.58h,对照组为9.74±2.37h,P<0.05;观察组孕妇出血量为16.47±3.85mL,对照组为50.54±9.84mL,P<0.05;观察组孕妇腹痛时间为18.34±4.25min,对照组为60.38±6.07min,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在终止早期妊娠治疗中,其完全流产率高,孕妇出血时间、出血量和术后腹痛时间均较少,应用效果优于药物流产术,是终止早期妊娠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对于早孕人群进初次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无痛人流术)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手段的效果。方法选本次患者数据主要来自于2018年3月份到2019年4月份中在我院接受初次无痛人流术的患者共35例,并对其实施任性化的护理干预手段,如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等结果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后3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漏吸等,术后VAS疼痛评分为(3.34±1.53)分。另外对35例患者进行3个月左右的随访发现,仅有4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但35例患者并未出现术后阴道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率高达100%。结论通过对初次进行无痛人流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手术质量,缓解患者的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无痛人流术和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行人工终止妊娠的妇女4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各2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药物流产,试验组产妇采用无痛人流术,对两组产妇的流产成功率、出血量、出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均流产成功,而试验组产妇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出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和药物流产均具有良好的流产效果,而无痛人流术能够减少产妇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痛人流术与药物流产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对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的终止妊娠患者 200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患者到院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流产措施。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时间、出血量、出血时间、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89%,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100%;观察组患者疼痛时间( 6.38±1.42) min、出血量( 51.37±6.46) ml、出血时间( 6.38±1.18) d、不良反应发生率 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时间( 35.37±4.48) min、出血量( 14.37±3.28) ml、出血时间( 59.23±8.83) d、不良反应发生率 69%,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相对于药物流产,无痛人流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有效的控制了患者出血量、出血时间,缩短疼痛时间,同时无痛人流术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