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目前认为炎症可能在冠心病发病及恶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探讨炎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9例.根据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按Braunwald分级分为三组:第一组(9例,BraunwaldⅠ级);第二组(8例BraunwaldⅡ级);第三组(12例BraunwaldⅢ级).选择12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由第一组到第三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是逐渐升高的,且第一组与第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是激活的;随着不稳定心绞痛病情的加重,外周血白细胞活性也是增加的,白细胞活性状态与冠脉缺血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白血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实验者采取流式细胞仪技术对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CD11b+、CD54+以及CD18+外周血粘附分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CD3+、CD4+、CD8+以及CD4+/CD8+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研究组患者CD3+、CD4+以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减少,且两组患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明显变小,证明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结论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外周血自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54以及CDl8表达增多,而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下降。
简介:目的:探讨手移植病人术后外周血粘附分子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三例手移植病人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粘附分子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术前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术后病人外周血粘附分子CD4、CD28、CD8、CD54、CD11a的水平明显降低,以术后一周为最低;术后维持期上述粘附分子水平逐渐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而CD8、CD11a的水平继续升高,CD11a回升到术前水平,而CD8则明显超过术前水平(P<0.001)。结论:免疫抑制剂对粘附分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种异体手移植病人术后无明显排斥反应与临床观察相符,提示粘附分子可作为排斥反应的检测指标。
简介: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抗原致敏哮喘大鼠肺组织ICAM-1、CD44分子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哮喘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白蛋白致敏的方法制备哮喘模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肺组织支气管上ICAM-1、CD44分子的表达。结果(1)地塞米松治疗组BALF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均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2)HE染色显示,地塞米松治疗组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轻于哮喘模型组;(3)地塞米松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支气管上ICAM-1、CD44分子表达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结论地塞米松可以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具有明显的抗哮喘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哮喘大鼠肺组织支气管上ICAM-1、CD44分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简介: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的细胞粘附分子CD44v6表达及反应强度与肿瘤发生,分化、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90例大肠癌组织进行CD44v6表达和反应强度定量检测,并对其中53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8例大肠癌呈CD44v6阳性表达(75.6%)。CD44v6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大肠癌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图像分析,CD44v6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在代分化腺癌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P<0.05),伴有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浆膜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在获得5年以上随访材料中,死亡病例显著高于生存病例(P<0.05),结论:CD44v6反应强度在大肠癌发生,恶性程度,预测转移和客观估测患者预后中具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ACH)血浆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动态变化规律、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健康对照者及60例ACH患者发病24小时内、72小时、10天及35例ACH患者15天时血浆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含量,并对脑出血患者在相应时间检查头颅CT,计算脑水肿大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AC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IL-1β、TNFα、TCAM-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ACH患者发病24小时内、72小时、10天时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直到发病15天时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明显下降(P〈0.01);(3)ACH发生后不同时期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与脑水肿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参与了脑出血的脑水肿形成,早期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对于控制脑水肿、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化疗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病人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60例PLC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均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加用生物治疗的25例患者(TACE-BIO组)于第3天开始受IL-2(IL-2100万u/d×10天,静脉滴注)及IFN-γ(50万u/d×10天,肌肉注射)治疗。TACE组35例未接受生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2、IL-12、sIL-2R,sICAM-1,sE-selectin水平变化。结果:TACE-BIO组用药后血清IL-2、IL-12水平显著高于TACE组(p<0.01),sIL-2R,sICAM-1,sE-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TACE组(P<0.01)。43例不能手术的患者中没有CR的患者,PR6例,SD26例,PD11例。6例RP患者中4例获得手术切除。血清IL-2、IL-12水平升高与疗效相关。TACE-BIO组疗效优于TACE组。结果:生物化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PLC治疗方法,可作为不能手术的PLC患者的可行性治疗方案,也可作为PLC术后的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手段;IL-2和IFN-γ的联合应用是一种较好的生物治疗用药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上皮性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P-CAM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EP-CAM在2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43例EOC组织中的表达08。分析EP-CAM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EP-CAM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79%,6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P-CAM表达组中,其在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组织中的过表达均为0,在恶性肿瘤组织中过表达率为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P-CAM过表达与肿瘤分化、月经、CA125定量测定、CA125下降满意度、腹水量等指标均无关,其过表达与患者年龄(P=0.037)和分期(P=0.018)相关。EP-CAM阳性表达与不表达、弱阳性表达与过表达患者预后生存时间比较的同一性检验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后者差异更显著。结论EP-CAM可能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恶变过程。EP-CAM的过表达与卵巢癌的不良预后相关。EP-CAM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过表达对卵巢癌预后评估有指导作用。
简介:而在57例胆囊腺癌组织中有41例(71.9%)整合素α5β1呈阴性或不同程度表达减弱,分化差组整合素α5β1表达-~各级的例数分别为10、1、1、1,分化中等组整合素α5β1表达-~各级的例数分别为11、5、7、3